窯兒村:環境美了 鄉親富了

白永萍

2020年10月30日08:21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窯兒村:環境美了 鄉親富了

“自從種植了烏龍頭以后,我們這裡的山更綠了,環境更好了,每畝少說還能增收一千多元,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張家川縣窯兒村黨支部書記馬甲平望著漫山遍野的烏龍頭樹,笑容滿面。

窯兒村地處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劉堡鎮東梁山區,距縣城約8公裡,下轄6個自然村,242戶1080人,全村耕地面積1968畝,人均1.82畝。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級幫扶單位的傾情幫扶下,窯兒村走出了“餐飲業+烏龍頭種植”的致富路,美了鄉村,富了鄉親。

環境美了

深秋時節,行走在窯兒村的村頭巷尾,但見道路寬敞,房前屋后干淨整潔,舉目四望,群花爭艷,層林盡染。

“眼前的這番景象,要是擱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支書馬甲平感嘆道。

為了找到適合村裡發展的產業,馬甲平曾經試種花椒、核桃、胡蘿卜等作物,但都不適合。

“在不斷探索中,我們發現村裡的土地特別適合種植烏龍頭,便大力推廣。隨著這幾年的發展,全村的烏龍頭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300多畝,僅今年創收達100多萬元。”馬甲平笑著說,眼看著撂荒地越來越少,村裡環境越來越好,村民們的思想也轉變了,積極投身美麗家鄉建設。現在村裡的荒山造林面積有200多畝,種植的季節性花卉到處都是。

“村庄變綠了,巷子干淨了,道路平坦了,現在走在村裡心情格外舒暢。”看著村庄換了新顏,村民馬佔山打心眼裡高興。

“目前窯兒村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80%以上。”馬甲平自豪地說。

日子火了

“前些年,我們一家六口人守著幾畝坡地過日子。雨水多的一年,能維持個溫飽,要是遇到干旱,家裡就揭不開鍋了。”談起以前的日子,馬佔山直皺眉頭。

但是現在,他再也不用為溫飽問題發愁了。“和以前相比,現在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我們一家脫了貧,在縣城買了樓房,大兒子在北京開了餐館,小兒子在河北開了餐館,那些苦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馬佔山笑著說,這都多虧黨的好政策。

馬佔山的大兒子2016年在北京開了第一家餐館,至今共吸引了窯兒村和縣城100多人到北京務工,其中學到手藝后自己開飯館的就有16人,而這些人又以同樣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當地人外出務工。就這樣,窯兒村在新疆、內蒙古、北京等地開飯館的人越來越多。目前,全村經營餐館的就有119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8戶。

如今的窯兒村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勞的村民們仍然“不知足”——“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讓村庄更美麗,讓日子更紅火。”馬甲平說。

村民富了

隨著“餐飲業+烏龍頭種植”的致富路越走越寬,窯兒村的家底越來越厚實,村民們奔小康的底氣也越來越足了。

村民楊小平借助當地的好政策,一家人開起了小飯館,走上了致富路。

“在開飯館之前,兒子和女兒都在北京打工。2015年依靠精准扶貧貸款,兒子女兒在河南各開了一家飯館,一年少說也能收入十來萬元。”楊小平笑嘻嘻地說,自己在家帶孫子,日子別提多愜意了。

而以前,楊小平家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五口人擠在不到50平方米的土坯房裡,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精准扶貧政策真是太好了。”楊小平感嘆說,好日子來得太快了,感覺跟做夢一樣。

據了解,窯兒村還通過申請政府獎補資金,建設了一座900立方米的果蔬保鮮庫,徹底解決了烏龍頭的保鮮和儲藏問題。

“遠處山坡上梯田裡種的全是烏龍頭,好日子還在后頭。”馬甲平高興地說。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