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100隻雞入股到村上的養雞場,年底可分紅。養雞場還聘我為飼養員,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一年收入能增加2萬多元。”金昌市永昌縣東寨鎮紅光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趙守和說。
東寨鎮紅光新村是永昌縣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有94戶貧困戶入住,脫貧攻堅任務重,難度大。在實現搬得出、穩得住目標后,能致富、可發展成了紅光新村村委會和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重點工作。
今年,為了加快推進村民脫貧致富步伐,東寨鎮紅光新村積極培育后續產業,借助“五小”產業發展的政策東風,新建養殖小區,讓貧困戶“持雞入股”,按股分紅,叩開致富大門。
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五小”產業,是實現貧困戶“短平快”增收的創新舉措。今年以來,永昌縣搶抓政策機遇,按照“項目到戶、扶持到人,一村多樣、一戶一項目”的發展要求,充分尊重貧困戶意願,多點發力打造特色產業,扶持了一批有發展意願、有帶動能力、有示范效應的“五小”產業戶。
鐵箍子套入整齊的芨芨草,然后把削尖的木棍打進捆好的草裡,再選取一把芨芨草填進木棍打出的空隙中……走進永昌縣紅山窯鎮富民產業基地,72歲的留守老人馬佔福一邊動作嫻熟地扎著掃帚,一邊分享自己的喜悅,“純手工制作的掃帚又結實又耐用,賣的價格要比機器制作的相對高一些。”
紅山窯鎮有豐富的野生芨芨草資源,過去一到冬天,村民們就點火燒了。
馬佔福老人看著可惜,他利用農閑時間收割芨芨草制作成掃帚,一年能增收8000多元。
紅山窯鎮因勢利導,為他提供了一間專門用來制作掃帚的房間,並積極探索以“雙創基地+村黨支部+扶貧車間+留守老人”為載體的利益聯結模式,依托扶貧車間動員建檔立卡貧困戶、留守老人發展芨芨草掃帚產業。
扶貧車間提供掃帚制作機器、掃帚箍子,貧困戶負責制作,制作好的掃帚由村集體統一收購,芨芨草變廢為寶,年產值達80余萬元,有效提升了產業扶貧效益。
小產業扶貧不僅讓留守老人馬佔福手頭寬裕起來,同時也讓紅山窯鎮毛卜喇村村民趙吉慶嘗到了甜頭。
“今年3月,聽說養雞村裡給補助,我就積極響應號召,在自家后院裡養了60隻雞。”趙吉慶算了一筆賬,養雞的收入再加上政府補助的2000元,年收入能增加6000元,這讓他對脫貧致富信心十足。
“目前,‘五小’產業發展已輻射全鎮150余戶貧困家庭。”紅山窯鎮黨委副書記張文江介紹道。
在永昌縣新城子鎮毛家庄村韓國蘭家的后院,雞鳴羊叫,好生熱鬧。
韓國蘭告訴記者,今年6月,在村上舉辦的“五小”產業啟動儀式上,她和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領到了由甘肅宏盛匯澤建設有限公司發放的1000隻愛心雞苗。
令韓國蘭沒想到的是,一隻養到六七斤的大公雞能賣到110元左右,很多城裡的顧客不怕路遠慕名來買。
乘著實施“五小”產業的政策東風,韓國蘭還養了多隻小尾寒羊,用心發展起了養羊業,第一年就產了20多隻小羊羔,這給韓國蘭帶來了意外之喜。“今年,我養的500隻雞已經賣掉了300隻﹔買了46隻羊,產了27隻羊羔,政府還出資給我家修了新房子,我特別高興。” 韓國蘭說,“這是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事。”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