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要不要重建?11月11日,國家文物局就“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作出答復稱,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后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証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有關圓明園是該保留現狀還是恢復重建的爭論其實已經持續多年,這並非一個新話題。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圓明園代表了18世紀中國皇家園林藝術的最高標准,被譽為“中國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正因如此,部分人提出要在今天重建圓明園,恢復其當年的富麗與繁華。
中國擁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古跡,它們既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也是當地重要的旅游資源。但圓明園遺址則與眾不同,它承載了中華民族遭受苦難的歷史記憶,對世人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其歷史意義已遠超園林作為建筑本身的藝術價值。如此一來,圓明園已無重建必要。首先,圓明園並不可能完全被復原,那些散落世界各地的珍寶還有許多不知去向﹔其次,就算恢復了當時的樣貌,也隻能稱得上是仿古建筑,歷史文化價值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逝去的歷史是永遠不可復制的。
對於“是否應當重建圓明園”的爭論,筆者認為,根源還是在於不少人並沒有充分認識到歷史廢墟的價值,受慣性思維使然,認為廢墟不具有美感。殊不知,殘缺恰恰是其價值所在。斷臂的維納斯擁有獨特的魅力,若是接上了斷臂,其獨特的殘缺美也蕩然無存﹔意大利的龐貝廢墟舉世聞名,若是復建成火山爆發前的繁華羅馬,便也失去了世界遺產的巨大價值。而圓明園的殘缺,正如國家文物局所說,以告誡后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它早已超脫了審美層面的“好看”“不好看”的問題。
很多人渴望看到圓明園盛景的熱切心願,是應當被理解的,但它有很多呈現方式,並不一定非要訴諸原址上的工程重建。國家文物局此次也表示,將在網絡“重建”圓明園,採用數字化等虛擬方式再現圓明園昔日盛景,並結合考古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眾考古活動,宣傳、普及圓明園遺址核心價值內涵。
我們要正確認識歷史廢墟的價值,以歷史的眼光、從文化價值的角度來看,歷史廢墟的價值應當得到更多認同和尊重。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