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安徽望江武昌湖水面上,時常升騰起濃得化不開的大霧,將早起的漁船攬入懷中,直至太陽升上頭頂,濃霧逐漸消散,武昌湖這才露出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本來面目。
武昌湖的冬季,神秘而內斂。漂浮在水面上瘋長的水草,經受不住寒風的抽打,已蛻去綠色的外衣,沮喪地縮進岸邊的淺灘一隅。新修的G347國道線上,南來北往的車輛,在駛近湖區的路段時,因飄動的霧團籠罩,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減速通行。
武昌湖的冬季,包容且寬厚。豐饒的水草,喂肥了大魚小蝦,養大了螺螄河蚌。每當層林盡染,蘆花飄飛之時,一群又一群的大雁,排著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雁陣,在“嗷、嗷、嗷”的接力聲中,從人們的頭頂飛過,在湖區的上空盤旋滑翔,徐徐降落在淺灘或漸漸枯萎的水草叢中。
此刻的武昌湖,猶如慈祥的母親敞開了她那溫暖的懷抱,接納裹風挾雨,遠道而來的“精靈”,還為它們精心裝扮了可供越冬的家和小憩的驛站,或是備足了整個冬季所需的糧食,讓它們安然地休養生息。已被列為國際瀕危物種的東方白鸛,還有天鵝、白鶴、鸕鹚、鴛鴦、綠頭鴨等,知名或不知名的珍禽,如約而至,一群群、一對對,或昂首嘶鳴,相望對啄﹔或竊竊私語,對舞歡歌﹔或並肩而行,形影不離,為冬日寂靜的武昌湖,帶來了勃勃生機,也吸引著觀鳥迷們靜靜地蹲守湖灘。
散落在湖區的鳥兒,最多時有好幾萬隻。進入湖區作業的漁民,不經意間,驚飛起啄食的雁群,它們盤旋在湖區上空,久久不散,蔚為壯觀。
武昌湖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和勤勞的父老鄉親,整個湖區呈東西方向延伸,由原來的青草湖、白土湖、焦賽湖等眾多姊妹湖匯集而成。后來,人們多次筑壩分割,湖面一減再減,縮至現今的百余平方公裡。湖區中段最窄處,早先由一葉輕舟,擺渡南來北往的居民和商客,后又修筑了控水壩,用作調節湖水高差,灌溉上游的庄稼。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期,在原來筑壩的地方,架起了跨湖大橋,連通了小城與外面的世界,也將東高西低的武昌湖,一分為二,下湖湖底平坦,枯水時節,湖灘水草豐茂,早起的牧童,睡眼惺忪地趕著牛羊、鴨鵝進到湖區。傍晚時分,自認家門的家畜家禽,搖搖擺擺,滿心歡喜地回歸圈裡﹔上湖則水深波浪闊,水質優良,又有多條河流匯入湖區,補充養分,自然是魚兒繁衍生息的絕佳之地。春天的魚苗,長到冬季,少說也有幾斤重。
武昌湖的冬天,是收獲的季節。身披晨霧下湖的漁民,在撒網與收網之間,迎來了日出,送走了黃昏,收獲肥美的魚蝦。世世代代在湖岸生活的居民,盡情地分享著武昌湖的饋贈,也曾經讓武昌湖傷痕累累。圍湖造田,導致湖面銳減﹔湖水退去,丟棄在湖底的漁網,並不鮮見。
好在人們知錯就改。可喜的是,武昌湖已沒了往年放干湖水捕撈的跡象,武昌湖的生物多樣性正得到修復。昔日“靠水吃水”的沿岸居民,主動洗腳上岸,清除攔網、迷魂陣、地籠陣等魚兒的“天敵”,與偷盜圍捕的行為決裂,自覺地加入到護湖護鳥護魚的行動中來。
我的一位馬姓戰友,在湖區派出所所長的崗位上工作了10余年,3000多個日日夜夜,他與他的戰友、岸上的居民一道,一同護衛著武昌湖的每一寸肌膚,保護著湖區“精靈”免受傷害。
熬過了漫長的冬季,養足精神的鳥兒,又將暫別母親武昌湖,成群結隊,向著遙遠的北方遷徙。
來年冬季,識途的“精靈”還會攜帶家眷,如同遠嫁的女兒,不知疲倦地奔向母親為它們精心營造的溫馨家園。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