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轉化科技成果400余項年產值超180億元

蘭州新區按下科技創新“加速鍵”

張建平

2020年11月23日14:39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蘭州新區按下科技創新“加速鍵”

“十三五”以來,蘭州新區深入踐行創新發展理念,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積極作為、大膽嘗試,加快形成多層次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體系,科技創新資源日益豐富,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高新技術產業快速集聚發展。截至目前,新區已累計轉化科技成果400余項,成果轉化率達到30%,科技成果轉化年產值超過180億元。

創新平台加快建設

“十三五”期間,新區加快以產業孵化大廈為龍頭的創新創業孵化平台和以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為代表的研發平台建設,創新創業基礎得到不斷夯實。

大科學裝置科技創新創業園是中科院近物所在蘭州新區建設的重大創新平台,項目總投資6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計劃投資3億元。目前該項目檢驗檢測中心主樓已經建成,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室內外裝修。

據中鐵二十一局二公司大科學裝置項目部辦公室主任張娟介紹,該項目於2019年3月底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EMC實驗室基礎設備、暗室設備的安裝和測試,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計劃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新區重離子應用技術及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項目建設也在緊張有序推進。目前,該項目倒班宿舍主體結構、屋面已完成施工,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廠房鋼結構主體已完成,90多名工人正在進行防火涂層施工,整個項目預計年底前建成。

快速落地、快速建設,類似大科學裝置科技創新創業園和重離子應用技術及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這樣的重大項目在新區的集聚發展,新區科技發展局推行的重點項目“一對一”服務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新區科技發展局副局長王藝強介紹,為加快大科學裝置科技創新創業園、重離子應用技術及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快速建設,科技發展局指派熟悉審批流程、協調能力強、工作扎實的工作人員為項目落地提供“一對一”服務。“公司注冊、可研報批、施工圖審查、管線接入、資料提供等所有事項均由專人代辦或協辦,解決了技術人員懂技術不熟悉審批的問題,有效縮短了審批時限,提高了項目建設速度”。

參與了多個項目“一對一”服務的新區科技發展局發展規劃科干部李雙永對此記憶猶新:“在大科學裝置科技創新創業園項目建設前期,需要辦理水電接入手續,我們‘一對一’服務人員就提前與市政公司、電力公司、給排水公司溝通,指導企業填寫有關申請表格,帶領項目人員到審批窗口辦理具體手續。項目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水、電接入,以及大門正對面公路綠化帶的遷移工作,保証了項目按期開工。”

在良好的服務、優越的創新環境帶動下,新區前沿科技研發平台量質齊升。目前已累計引進大科學裝置4個,其中新建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釷基熔岩泵試驗平台等大科學裝置2個﹔離子加速器及質量檢驗檢測工程實驗室加快建設,中科曙光“硅立方”超算中心建成運營,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奠定了堅實的運算基礎。

科技成果迅速轉化

“十三五”以來,新區堅持把政產學研合作作為引進創新資源、促進成果轉化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和知識產權收益分配制度,提供成果轉化優質服務,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快速轉化落地。

10月15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千噸級“液態太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鑒定。該項目不僅對發展我國可再生能源、緩解我國能源安全問題乃至改善全球生態平衡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更是新區高水平前沿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最新案例。

據介紹,目前新區與中科院系統、蘭州大學等院所全方位開展產學研合作,由蘭州大學高水平規劃的精細化工園區產業發展路徑已全面實施,引導新區迅速開展項目引進、科學設置項目准入流程、全力開展項目落地服務,短短兩三個月就改變了化工園區建設進展緩慢的現狀,如今已引進產業項目128個,開工建設74個,落地產品300余種,上市企業8家。

“新區大力支持入區企業與高校科研人員結對開展技術研發和攻關,和盛堂制藥、西北之光等企業與清華大學、中科院、蘭州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機制,累計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多達126項。”王藝強說。

蘭州新區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鼓勵科研人員利用技術和知識產權入股,提高在科技成果產業化中的獲益比例,大力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引進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在新區建設全國首個規模化液態太陽燃料合成工業化示范工程,入選“中國科學院2020年一季度成果轉化亮點項目”。

特別是與中科院近物所合作,連續引進大科學裝置科技創新創業園、重離子應用技術及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項目,建設離子加速器及質量檢驗檢測工程實驗室、同位素實驗室等關系國家及地方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平台和國家級研發平台,打造一系列具有中國品牌的大科學裝置。

(責編:焦隆、邵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