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萍:身殘志堅創業者 助殘脫貧帶頭人

2020年12月11日16:47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人民網蘭州12月11日電(王文嘉)12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中外記者見面會,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的脫貧帶頭人張雅萍,作為脫貧攻堅戰中涌現出的殘疾人自強脫貧的先進典型和脫貧攻堅一線奮力拼搏的工作者代表之一,與中外記者進行了見面交流。

“我是卓尼縣豐裕牧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創辦巾幗扶貧車間和就業扶貧車間的致富帶頭人。我自小患小兒麻痺,初二時,因為父親遭遇車禍被迫輟學。2008年我在叔叔的資助下,自學考上了中專學校,終於圓了我的讀書夢。”張雅萍介紹了自己。

據張雅萍回憶,她的求學之路一波三折,就業更不容易。起初,四處求職的她成為了一名超市倉庫管理員,因為要搬運貨物,張雅萍的身體無力承受這份工作。“我一直在想,難道我的人生一直要這樣下去嗎?我為什麼不想著改變呢?”她說。

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張雅萍分享了自己創業路上的不易和支持她走下去的動力。她說:“2004年,我的父親遭遇了車禍,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母親流著眼淚告訴我和弟弟妹妹,別看咱們現在這麼困難,但是我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是母親的這一番話,也是她作為一個農村婦女的堅持,給了我動力。我當時就想著要改變自己,改變身邊的人,哪怕我隻能付出一點點力量去改變他們,也是值得的。當時我們縣正在大力支持各鄉鎮、各村發展專業合作社,當地政府和殘聯部門在資金和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也為我指明了創業的方向,真的很感謝他們!”

終於,2005年張雅萍回鄉租了300畝土地開始創業。扎在地裡整整半年,當年就有了6萬多元收入,她嘗到了創業的甜頭。第二年,她又將土地承包面積擴大到了500畝,並開始籌建合作社。

對張雅萍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創業以來需要籌措近百萬元的啟動資金。“因為沒有抵押物,當時銀行不給我們貸款,我隻能去找親朋好友借。有些時候去別人家借錢我都是哭著回來的,因為大家都不願意相信我能夠干出一番事業。”張雅萍說。

但是,憑借著自己的毅力和韌勁,張雅萍一家家去籌措資金,最終,在當地政府、殘聯部門以及好心人的幫助下,有了啟動資金的她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第二次創業對我來說也是困難重重,但是我不認輸,最后在政府和殘聯部門的幫助下,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我們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200畝。我們飼養的西門塔爾品種牛和湖羊、藏羊達到了706頭(隻),合作社更是帶動了85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目前我們合作社的分紅金額累計達到了20余萬元。作為一名殘疾人,能夠在家門口帶領貧困戶和殘疾人掙錢,我覺得特別榮幸,也特別驕傲!”張雅萍說。

“我們把種植業和養殖業結合在一起,通過勞務輸出、土地流轉、資金入股、收購托養的方式,給大家帶來了穩定的就業崗位。我們村有一對殘疾夫婦把自己家裡的5頭牛寄養在合作社,我們免費給他們提供養殖棚舍,為他們節省了很多養殖成本,他們還通過在合作社裡務工提升了自己的收入。”張雅萍分享了自己在脫貧過程中探索出的經驗。

“前不久,我榮獲了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榮譽稱號,接下來我將繼續帶領我身邊的殘疾人一起增收致富。希望廣大媒體朋友能宣傳我們美麗的甘南大草原,我祝大家工作順利!扎西德勒!”張雅萍滿懷信心地說。

(責編:陳誠、杜昱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