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調結構 促發展 惠民生

王睿君

2020年12月23日10:51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調結構 促發展 惠民生

深冬時節,走進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溫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在其間來回穿梭……目及之處呈現出勃勃生機。

今年以來,臨夏州圍繞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對傳統種植結構、傳統生產方式、傳統經營模式開展了大規模改革,高質量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拉開架勢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改變了廣大農民群眾祖祖輩輩種植“草包庄稼”的現狀。

“我們在確保糧播面積穩定的基礎上,實施了‘糧改菜’‘糧改藥’‘糧改油’‘糧改果’‘糧改飼’等種植結構調整‘60萬畝工程’,打造多種經濟效益高的新型產業帶,全力加快種植結構調整步伐。”臨夏州農業農村局局長宗玉良介紹說,今年1月至11月,臨夏州實際新增特色產業種植面積88.11萬畝,農業種植效益大幅提升,增加了農民收入,為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高位推動,為“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臨夏州把打好種植結構調整攻堅戰擺在“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多次研究部署,適時召開動員會、推進會。12月14日,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動員大會召開。各級農業部門著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樹立“一年庄稼兩年務”的理念,以堅定的信心、必勝的信念,打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為“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礎。

“我們把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作為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作為解放思想吐故納新的迫切需要,真正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嚴防‘人誤地一冬、地誤人一年’,確保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明春全面鋪開。”臨夏州委主要負責同志鏗鏘有力的話語振奮人心。

在臨夏州每季度召開的重點工作觀摩活動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是觀摩重點,各縣市在觀摩中找思路、學經驗,營造出趕學比超的良好氛圍。

“我們專門從州、縣、鄉、村農業部門抽調技術人員包片落實工作。同時,根據種植結構調整需求,採取集中培訓和現場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分產業、分層次,組織相關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進行技術培訓。”宗玉良介紹說。今年,全州共舉辦培訓182場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2540人次,規范化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19.5萬人,為指導廣大農民科學種植、標准化生產提供幫助。

面對資金緊缺的難題,臨夏州各縣市專門制定出台扶持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用足用好產業發展項目資金的基礎上,千方百計整合資金,想方設法撬動民間資本參與生產,全州共投資1.8億元,有效保障了種植結構調整。

因地制宜,讓昔日的低產田變成高產田

今年以來,臨夏州按照“依法、有償、自願”的原則,結合特色產業區域布局,指導、鼓勵經營主體流轉土地,打破分戶地界限制,充分發揮土地流轉在農業結構調整,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中的杠杆作用,走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發展的路子。

臨夏縣北塬灌區和中部川區夏季涼爽、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在種植高原夏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縣裡依托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把高原夏菜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群眾穩定增收的重點產業來培育。

記者見到臨夏縣北塬鎮堡子村村民李玲玲時,她正忙著開展育苗工作。“我把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自己在這裡打工,一年下來也能掙3萬元。”李玲玲高興地說。

臨夏州通過土地流轉調整農業產業種植結構,讓許多和李玲玲一樣的群眾實現長期穩定增收——和政縣通過招商引資項目,流轉土地2000畝,用於發展高原夏菜﹔永靖縣在三塬鎮、峴塬鎮流轉土地657畝,新建高效節能溫室261座﹔積石山縣青豐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000畝,吸納群眾入股參與分紅……

截至目前,全州土地流轉面積達到63.29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29.36%,群眾真正實現了“一畝菜十畝糧”的收益。

此外,臨夏州還堅持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作為結構調整的突破口,按照“一企業帶動一產業”的工作思路,以農業企業或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廣大農民群眾通過流轉土地,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實現增收,宗玉良欣慰地說:“我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牛羊菜果薯藥菌’七大特色產業,讓昔日的低產田變成高產田,‘草包地’變成‘金土地’,有效鞏固了脫貧成果,提升了脫貧質量,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多措並舉,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對新時期“三農”工作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臨夏州積極探索實踐,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融合發展的模式,打造集觀光農業、娛樂互動、採摘體驗、親子研學等為一體的體驗型鄉村旅游基地,深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全州各地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宗玉良介紹說。

2019年起,臨夏市大力實施“米改花”項目,讓南龍鎮妥家村草灘社成片農田變成油菜花海,引得周邊大批群眾前來觀光游玩,不僅提升了當地知名度、美譽度,更鼓足了當地群眾的錢袋子。

秦秀蘭是草灘社村民。以前,全家僅靠種地為生。自從搞起了旅游業,秦秀蘭成了妥家村裡的環衛工人。“我在家門口工作,不僅能照顧家人,每月還能掙到1500元,大伙都很支持村裡發展旅游業。”秦秀蘭說。

不僅如此,臨夏州還充分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定點幫扶和央企助推臨夏產業發展的機遇,通過832平台、臨夏消費APP、參加節會、電商銷售、直播帶貨等形式,開展線上線下銷售,使全州的好產品賣上了好價錢。截至11月底,全州消費扶貧額達到10.27億元。

目前,臨夏州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有力地助推了產業扶貧,極大地提高了農民收入。宗玉良深有感觸地說,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使全州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推動區域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