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喀左縣

仇士鵬

2020年12月30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山清水秀喀左縣

  隻聽名字,我曾一度以為喀左縣在內蒙古或者新疆,卻沒想到它在遼寧朝陽市。

  關於喀左的印象,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走在龍鳳山上,走進原始部落刀耕火種的歷史,去傾聽中華文化悠長的吟嘯。龍是古人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思考與想象的載體。在龍鳳山,有很多龍的雕像,或吞雲吐霧、鎮守樓閣,或源源不斷地從口中噴出泉流,逸散在空氣中。這或許便是龍鳳山如此富有靈氣的原因吧。

  因為是喀斯特地貌,這裡既有黃山的巍峨雄偉,也有桂林的靈秀恬靜。登高遠眺,龍鳳山把雲霧當作絲巾披在肩上,群山如層疊的浪濤,按照不同的聲階在風中和著希聲大音。

  穿過奇石怪柏,拜會經年古剎,行經觀音聖像,攀登崖壁棧道,探訪山泉岩洞,我們在綠樹的年輪裡迎接與告別一個個春天﹔在山的輪廓和節理中磨礪自己的肩膀與力量﹔在水的波紋與浪花裡洗滌沉靜的性靈,打撈時光裡的碎影。

  在喀左,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座山是樓子山,它是喀左的一張名片,形狀如同一座樓宇,一層層向上抬高、縮小。這樣奇異的形狀,隻屬於喀左。“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它是最懂得求索道理的山吧。等到地殼再次抬升,它將沿著天梯,繼續向上,往更高的穹頂探去。

  有山,自然還要有水,才能讓自然擁有生生不息的流動與沉靜。

  大凌河是喀左的母親河,它的第一灣便在喀左。河水如玉帶一路蜿蜒而來,帶著粼粼的波光,帶著遠天的純淨與明亮,把山握在掌心。它本可以筆直地傾瀉而下,卻固執地彎轉,環繞著山,要把三生三世的浮沉都沖刷在山石的印記裡。

  泛舟其上,聽山水的囈語,聽漁民的歡笑,聽野鴨鴻雁的嬉鬧,不覺間便進入了天人兩忘的境界,仿佛我們與世界是如此的親近。

  龍源湖是大凌河上的另一顆明珠,被譽為“北方西湖”。這裡的水鳥尤多,水鳥或邁著優雅的長腿漫步水中,從田園詩中帶著墨意款款而來﹔或拍打著翅膀,在湖面上濺起水花,踩著水將要騰飛。它們在岸邊一群建筑的陪伴下,無憂無慮地翱翔著。

  水鳥是自然留在現代化城市中難得的筆墨,承載著整個城市的鄉愁與深情。在岸邊,時常能看見人們駐足觀賞,眼中滿是拉長的夕照。人在岸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也在樓上凝望。這一刻,人與自然和諧又統一。

  走進喀左縣,在綠水青山中補全塵世中所沒有經歷的修行,突然發現,原來我們的身體本就是自然用山水塑造而出的。骨骼、血肉、眉眼,都是鐘靈毓秀的雕琢。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