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靈台縣:攻堅拔寨摘窮帽 砥礪奮進奔小康

董洪亮 王錦濤

2021年01月04日10:23  
 

編者按:甘肅省靈台縣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靈台縣堅持目標聚焦、力量聚合、落實聚力,向貧困問題發起總攻,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記者深入甘肅省靈台縣進行走訪,採訪脫貧攻堅以來的工作和成果。

靈台縣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甘肅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之一。2013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79個、貧困人口1.55萬戶5.83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7.39%。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靈台縣把擺脫貧困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堅持用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篤定滾石上山的意志,抱定戰則必勝的信心,向貧困問題發起總攻,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2018年底實現了整縣脫貧摘帽,到2020年底,全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83萬人,年均減貧超過1萬人,7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7.39%下降到0,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一組組數據,不僅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更是靈台縣干部群眾奮力摘“窮帽”、奔向新生活的真實寫照。在全面小康的路上,勤勞朴實的靈台人民距離全面小康的目標越來越近。

聚力啃下“硬骨頭”

路、水、電、房作為最觸手可及、最目力可測的民生,人民群眾體會最直接、感受最深刻﹔同時,由於路、水、電、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對靈台這樣一個財政窮縣來說,是脫貧攻堅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對此,靈台縣堅持扶貧資金主要用於貧困村、扶貧項目主要布局貧困村、扶貧舉措主要集中貧困村,全縣累計用於脫貧攻堅資金達到27.31億元,集中用於路、水、電、房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了貧困村面貌。

經濟要發展,路是先行官。在靈台縣,隻要提及最貧困的村,人們自然會想到龍門鄉代家庄村,貧困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這個村子最真實的寫照,而這樣的村子在當時的靈台並不是個例。

“這幾年,得益於脫貧攻堅的好政策,硬化路通到了家家戶戶大門口,出行特別方便”。提及村裡的變化,53歲的龍門鄉代家庄村黨支部原書記王靈才喜上眉梢。

近6年間,靈台縣建成硬化道路850公裡,改造農電線路432公裡,改造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43處,完成自來水入戶53983戶,全縣行政村硬化路覆蓋率、自然村動力電覆蓋率、住房安全率、飲水安全率均達到100%,真正讓貧困群眾走上了硬化路、吃上了放心水、用上了穩定電、住上了安全房,基礎設施建設各項指標全面達到或超過貧困縣退出標准。

安全住房是脫貧驗收一票否決指標,也是脫貧路上最大的“攔路虎”。靈台縣按照“鄉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戶”的要求,對全縣所有農戶的住房進行安全鑒定、分類甄別,按照宜建則建、宜修則修的原則,靈活採取拆除重建、維修加固、政府統建、房屋置換、零元公租房“五種模式”,在甘肅省率先實現了群眾住房動態清零。脫貧攻堅以來,靈台縣累計實施危舊房改造6530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683戶5829人,全縣所有農戶住房安全全面達標,2019年4月在甘肅省農村危房改造調度及督辦會議上交流了工作經驗。

扶貧產業結碩果

3月22日,春分剛過。貧困戶馬林梅就忙碌在自家的3畝果園裡,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這3畝果園每年穩定收入在2萬元左右,是馬林梅全家脫貧致富的最大支撐。

靈台縣是原國家農業部劃定的黃土高原蘋果最佳適生區和甘肅省18個全國蘋果優勢區域重點縣之一,這幾年,靈台縣委、縣政府把發展蘋果產業作為穩定脫貧的長線產業,不動搖、不猶疑、不折騰,以縣委、縣政府的決心激發干部群眾的信心,硬是把這件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抓出了名堂。

靈台縣目前果園面積達到22.67萬畝,其中矮化果園面積達9.78萬畝,年產果品19萬噸,實現產值9.5億元,蘋果一業收入佔到同期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成以上。今年4月,被國家標准委批准成為全國第二、甘肅省首家“國家矮砧蘋果種植標准化示范區”,12月,被中國蘋果產業協會命名為“全國矮砧蘋果新技術集成示范縣”,為進一步推進產業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遠抓蘋果近抓牛,當年脫貧抓勞務”,這是靈台在推進產業發展中探索出的實踐經驗。

“我以前常年在家照看老人帶娃娃,自從村上成立了勞務中心,我不用離家就能打工,去年一年就收入了1萬多元”在靈台縣鈺聖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工的王巧林高興地說。

從2017年開始,靈台縣把組織農村勞動力就近就便輸轉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加快全面小康的重要舉措,探索出了“黨組織+勞務公司+企業+貧困戶”的勞務產業助推脫貧攻堅路子,通過充分挖掘貧困群眾身邊的用工崗位,讓貧困群眾隨來隨就業、隨時有活干、有事隨時走、活能帶回家,實現了掙錢、顧家、盡孝“三不誤”。

近兩年,每年有1.6萬人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崗位,人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這一做法得到甘肅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總結為勞務扶貧“靈台模式”在全省進行推廣。

特別是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企業用工需求萎縮,勞動力外出務工受阻,靈台縣進一步放大勞務扶貧“靈台模式”效應,在大力開發縣內用工崗位的同時,採取遠距離送人到崗和就近就便輸轉相結合的措施,多渠道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累計輸轉勞動力5.08萬人,其中就近就便輸轉1.69萬人,貧困勞動力1.56萬人,確保了貧困群眾收入不降低。

靈台縣牛果勞產業齊頭並進發展,實現了縣有支柱產業,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業,戶有增收項目,貧困群眾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紅火,譜寫出了產業興、鄉村美、村民富的新篇章。

志智同扶增動力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有一個問題時時縈繞在靈台縣委、縣政府一班人的心頭,這就是:得益於國家大力度支持,扶貧工作中,像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問題通過努力都可以在短期內解決,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靠要的陋習不解決掉,即使脫貧了,也是不穩固的。

基於這樣的認識,靈台縣在解決好群眾“口袋富”問題的同時,更加重視解決好群眾“精神富”的問題,探索實施了以感恩奮進、遵規守紀、文明新風、脫貧光榮為主要內容的“四項教育”和以門前屋后淨、院落淨、室內淨、廚房淨、床鋪被褥淨、廁所淨、個人衛生淨和物件擺放規范為主要內容的“七淨一規范”活動。針對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陳規陋習等制約脫貧攻堅深入開展的關鍵“短板”和“軟肋”,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走出一條除陳陋、淳民風、助脫貧的新路子。

什字鎮飲馬咀村在“四項教育”和“七淨一規范”活動中先行先試,探索建立了“光榮積分”超市,每半月對“七淨一規范”活動開展一次評比,每季度末對遵規守法、尊老孝親、勤勞致富、崇尚新風進行評定,根據平時表現進行賦分累計,農戶持“光榮積分卡”可兌換相應分值的生產生活用品,引導群眾形成了比學趕超的精神文明新風尚。這一做法被甘肅省婦聯總結為“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在全省進行推廣,成為了群眾互學互比互促、提升民風家風村風的新平台。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扶貧先扶智、教育斷窮根,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惠民生、謀未來”,靈台縣委書記劉凱在談到教育的重要性時決心堅定,“在教育事業上投入再多精力都不為過,做再大的努力都值得”。

2012年以來,靈台縣累計籌集24.5億元興辦教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等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城鄉之間、山塬之間、校區之間辦學條件、辦學水平更加均衡,提前一年實現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為實現整縣脫貧摘帽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當地干部群眾普遍反映,靈台縣這些年基礎設施中建得最好的是學校,社會事業中發展最快的是教育,民生工作中群眾受惠最多的也是教育。全縣先后有9名學生考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1405名學生被“985”和“211”院校錄取,超過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35年的總和。通過教育扶貧,靈台縣讓更多的貧困地區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了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貧。

如今在靈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得到有效釋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真正實現了“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歸零”心態再出發

2019年4月28日,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靈台縣以貧困發生率1.15%和群眾認可度97.31%、錯退率0.03%、零漏評的成績正式退出貧困縣行列,書寫了靈台反貧困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在脫貧不代表穩定脫貧,現在達標不代表持久達標,要聚焦下剩貧困人口脫貧和脫貧成果鞏固,堅持思想不鬆、要求不變、力度不減、標准不降,以更大的決心、更足的干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談到摘帽后的脫貧攻堅工作時,靈台縣委書記劉凱擲地有聲。

脫貧摘帽一年多來,靈台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不摘”重要指示和“扶上馬送一程”的要求,緊盯下剩貧困人口脫貧和脫貧成果鞏固,瞄准薄弱環節,逐村逐項、逐戶逐人查漏補缺,相繼開展了“十查十看十補課”、“查弱項、補短板、固成果”大回訪集中行動,不斷鞏固脫貧質量,提升脫貧成色。

2019年8月,一場持續10多天的暴雨深深牽動著靈台縣委、縣政府一班人的心。暴雨轉小之后,靈台縣立即安排對全縣所有住房安全情況進行摸排,發現有40多戶農戶的住房不同程度受損后,積極籌措資金對危房進行維修加固,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群眾解決了住房安全問題,確保了“兩不愁三保障”持續穩定。類似的自我加壓、夯實基礎的工作在靈台並不是個例。

這兩年,靈台始終保持敬終如始的態度和善作善成的作風,用一件件響當當、硬邦邦的實事確保了脫貧攻堅這張最大的“民生考卷”更有質量更有溫度。脫貧摘帽之后,靈台縣高質量通過了貧困縣退出國家第三方抽查評估和國務院扶貧辦調研督導,這兩次國家級的督導評估也進一步印証了靈台縣脫貧攻堅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今年8月份,靈台縣接受了脫貧攻堅國家普查,群眾滿意度達到了100%,這個100%,充分說明了脫貧成效真正惠及了千家萬戶,得到了群眾認可。

接續奮進奔小康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通過八年脫貧攻堅的艱辛努力,靈台的經濟社會發展來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大河有水小河滿”。靈台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隻有不斷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做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脫貧的基礎和底子才能進一步夯實,也才能保証貧困群眾持續穩定脫貧。

豐富的煤炭資源是靈台縣經濟轉型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所在。近年來,靈台縣依托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優勢,搶抓國家扶持貧困地區資源開發和煤炭行業減量置換政策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全力加快煤炭資源開發步伐,走出了一條依靠煤、圍繞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欠發達地區綠色發展崛起之路。2020年底,邵寨煤礦投產運營,靈台電廠即將開工,唐家河、安家庄、南川河、靈北4對礦井前期工作推進順利,隨著交通瓶頸制約的加速破解以及工業經濟的快速崛起,該縣經濟轉型發展、加速發展的勢頭十分強勁。預計“十四五”末,該縣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100億元以上,靈台縣將全面步入后發趕超、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脫貧攻堅帶給我們最直接、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貧困發生率的大幅下降,最直觀、群眾感受最深切的是基礎設施方面的顯著改善,最持久、也是支撐脫貧攻堅最有力的是主導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更深層次的是干部能力素質的提升和群眾信心的樹立,這是事關靈台長遠發展更為重要的潛績所在。”靈台縣委書記劉凱在回顧這段令人難忘的奮斗歷程時由衷的說到。

通過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靈台縣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交通瓶頸取得重大突破、民生福祉得到持續改善。目前,該縣正在以建設“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排頭兵、隴東南崛起先行者、全市乃至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為新的目標定位,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闊步前行。經過脫貧攻堅戰的洗禮,相信靈台全縣上下將會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頑強的品格、更加扎實的作風,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為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奮斗。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甘肅頻道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