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根基在基層。新時代,如何抓好基層黨建工作,激發基層發展新活力?近年來,定西市積極探索基層黨建新模式、新方法,激活基層治理的“一池春水”,讓5819個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服務效能真正“落”在田間地頭與城鎮社區,延伸至每一位群眾身邊。
做群眾增收的帶頭人
臘月裡,正是定西市安定區最冷的時節。見到李學林時,他正在合作社裡忙活著。
李學林身上同時擔著兩種身份:一個是安定區香泉村黨支部副書記,另一個是定西香泉牛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
“群眾都說這種辦法好,讓大家有了領頭人,找到了增收的途徑。”李學林口中的“辦法”,就是“雙進雙促”模式。
“雙進雙促”,就是以農村基層黨建為引領,實現“黨建+”的有機融合,村“兩委”成員進入新型經營主體,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從而促進黨組織“堡壘”、新型經營主體“火車頭”與黨員“先鋒”、致富能人“領頭雁”等之間精准匹配和優化組合。
香泉村村民有著長期的養殖傳統,李學林也不例外。
李學林的養殖史,要以2010年為分水嶺。2010年之前,規模小,品種劣,增收慢。“那時我們全家6口人,一年收入有限,湊合過日子,剛能填飽肚子。”李學林說。
2010年,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讓李學林有了20萬元的發展資金,他決定擴大養殖規模。“我一下蓋了3間圈舍,一間有150平方米,養了10頭牛和80隻羊。”慢慢地,李學林更換了牛羊品種,把黃牛換成西蒙塔爾牛,土綿羊逐漸優化成小尾寒羊等肉質好、出欄早的品種。
兩年后,李學林做出人生中的兩項重要決定:成立合作社、申請入黨。“我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這都得益於黨的好政策,不僅扶持資金讓我擴大養殖規模,還免費培訓送技術,所以我想入黨。”李學林繼續說道,“成立合作社呢,主要是可以帶動更多人一起增收。”
在李學林的帶動下,香泉村村民不僅發展養殖,還發展飼草種植業,與合作社簽訂訂單,逐漸過上了好日子。
“我們合作社一年需要2000多噸飼草,全村的飼草都能消化掉,而且收購時每公斤高出市場價3分錢。”發展至今,李學林的合作社帶動400戶群眾增收。
定西市委組織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共引導村干部和農民黨員領辦新型經營主體2168個,建立產業型黨組織382個、黨群共富示范基地262個,帶動群眾致富43萬余人。
“雙進雙促”不僅促進產業從小到大,更重要的是能夠示范引領,改變群眾思想,解決產業從無到有的難題。
幾年前,高泉村籌劃發展馬鈴薯訂單產業,但群眾有顧慮,不願意跟著干。村黨支部書記率先領辦了合作社,帶著黨員干、做給群眾看,通過示范引領,打消了群眾的思想顧慮,增強了黨支部的組織力和話語權,逐漸走出了一條強黨建、興產業、促脫貧的新路子。2019年,高泉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說起“雙進雙促”,定西群眾贊不絕口,因為許多基層的難點和堵點問題都通過“雙進雙促”模式得以解決。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十二五”末,安定區撂荒地面積達60萬畝以上。當地通過推行“雙進雙促”,培養壯大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讓“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反租倒包等現代化方式務農、種地。如此,大量撂荒地重新披上了“新綠裝”、種上了“致富田”。
步入“十四五”,定西市基層黨組織繼續深化拓展“三鏈”建設,即“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大力推行以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促進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讓這片土地始終保持向上的力量。
做服務群眾的暖心人
社會治理事關群眾福祉,要做好這一工作,須下“繡花”功夫。隻有縫好每一個“針腳”,做實每一個細節,才能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定西市中華路街道火車站社區以“互融共享”黨建模式為載體,傾力打造以“融合共治、和諧共建、匯聚共享”為核心的“融和匯”黨建品牌,探索出基層治理和服務的新路子。
午飯過后,58歲的呂月麗老人來到社區,和老年朋友聊聊天,到圖書室內看看書,進器樂室聽聽“吹拉彈唱”。呂月麗說:“沒想到退休后社區成了我的第二個‘家’,讓我找到了精神寄托。”
呂月麗說,社區還經常組織退休老黨員開會學習,最初自己並不理解,“退休了就打算享享清閑,還參加這些會議干啥。”慢慢地,呂月麗不這麼想了,“后來我發現這些學習和會議很有必要,讓我們思想不落后,起碼跟孩子交流起來不落伍。”
除了服務貼心,呂月麗說,這幾年社區治理也加強了不少,向善向美的氛圍浸潤在社區每一座居民樓、每一條街道。
“我們通過‘網格化’管理推動社區和諧共建,一共劃分了15個網格,吸納15名網格員,實現了問題在網格內解決。”火車站社區黨委書記楊麗梅說,自2016年以來,全社區未發生一例上訪事件。
“網格化”管理,讓社區能第一時間掌握居民情況。楊麗梅回憶說,2020年初,一位信息員反映,低保戶張永東的妻子不幸患上重病。社區立即與相關單位協調,為張永東申請了公益性崗位,為他妻子治病提供了經濟支撐。
轄區內居民張曉麗在一次活動中得知本社區內有一名孤兒在外地讀大學,就自掏腰包為孩子提供生活費,已持續兩年。
融合共治,讓基層黨組織優勢和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構建起新型鄰裡關系的“親情社會”。
做引領群眾的貼心人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要讓農村社會既富有生機又文明和諧,必須充分發揮黨建對鄉村治理的引領作用。
定西市各級黨組織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以黨支部建設標准化促全面規范,全面實施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行動,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真正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的堅強戰斗堡壘。
安定區魯家溝鎮將台村黨總支部以市委組織部開展的“整鄉推進、整縣提升”行動為抓手,創新“黨支部+”活動載體,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新風貌引領新將台。
“這是我們2020年打造完成的黨建文化廣場和鄉村記憶博物館。你看,我們豎了10塊黨建展板,上面記錄了從黨的一大到十九大的重點內容。”順著將台村黨總支部書記彭名海手指的方向看去,村黨建廣場東面,10塊黨建展板記述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發展到壯大的歷程。
向左轉個身,黨建廣場北面一面長十余米、高四米左右的黨旗牆赫然入目。“自打這面黨旗牆修建好后,鎮、區、市一些單位的黨員活動日活動便在這裡開展。”彭名海說,打造這個黨建文化廣場,就是為了把黨建教育從室內“搬”到室外,受教育者由黨員擴展到群眾,讓鄉親們不忘黨史、不忘黨恩。
鄉村記憶博物館毗鄰黨建文化廣場,這裡,珍藏著將台村的往昔與今日。牆上的舊照片裡都是土泥路、土坯房,群眾眼巴巴等著送水車,道不盡的辛酸。而現在的將台村,群眾住上了新房,喝上了自來水,用上了天然氣。
“我們村一年一個樣,正是這些變化,讓大家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力量。”當了幾十年村干部的彭名海說。
夕陽下,村民朱小剛從家裡走了出來。2015年,他家從太平村異地搬遷過來,從此生活大變樣。“以前吃飯靠天,吃水靠水窖。”朱小剛說,“現在搬到新房子裡,家裡水、電、氣、網都通了,出門就是學校。”
2020年,朱小剛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生活的變化,我們都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再加上疫情期間,黨旗飄揚在一線,黨員沖在最前面。”朱小剛說,“這讓我確信,跟著黨走,就是人間正道。”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