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蝶變圖景新

——甘肅省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側記

薛硯

2021年03月12日14:15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鄉村蝶變圖景新

自然之美,得天獨厚﹔寬街深院,宜居宜商﹔安居美景,悠然自得……如今,行走在隴原廣大農村地區,一個個潔淨的美麗鄉村,正成為農民群眾幸福生活的最好詮釋,一幅幅氣韻生動、如詩如畫的鄉村生活圖景正在緩緩鋪展開來。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把鄉村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擺在了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位置。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歷史新起點上,甘肅省正以建設山川秀美新甘肅為目標,以“千村美麗”“萬村整潔”等為抓手,從頂層設計上推動“顏值氣質兼修”,掀起了一場美麗鄉村建設熱潮。

擦亮鄉村之美:

從“局部美麗”轉向“全域美麗”

干淨村道戶戶直通、特色藏寨鱗次櫛比、秀美景觀令人流連……如今,家住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的78歲村民桑吉加措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以前村裡生活條件差,大家習慣也不好,垃圾隨便扔,污水隨便倒。”桑吉加措說,“現在搬到新家,房子蓋得漂亮,處處打掃得干淨,大家靠著發展旅游掙了錢,日子真是好了!”

近年來,甘南州委州政府堅持把鄉村旅游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扶貧開發有機融合,大力推進全域無垃圾示范創建,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旅游升級,建成了包括尕秀村在內的1303個生態文明小康村。

甘南州的探索是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幾年來,甘肅省把美麗鄉村建設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體謀劃、一體部署,同生態環境保護、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緊密結合、統籌推進,全省美麗鄉村如雨后春筍般蓬勃涌現、燎原成勢,形成了一道道“風景”,許多鄉村實現從“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的蝶變。

“村裡環境更好了,生活更加便利。不說別的,解決了上廁所的問題,就讓人覺得高興。”肅南縣大河鄉西岔河村村民李葉說。

“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牆圍四邊”曾是甘肅省農村群眾如廁臟、如廁難的真實寫照。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開展以來,甘肅省在廣大農村地區掀起了農村廁所、垃圾、風貌“三大革命”。

——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2020年全省農村衛生廁所達到162萬座,全省97.8%的行政村建成衛生公廁,讓“方便”更方便。

——深入推進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全省配備專職、兼職村庄保潔人員14.9萬名,配備各式農村垃圾保潔、收集、運輸車3.8萬輛。縣、鄉、村分別建設了符合本地實際的城鄉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設施網絡。

——持續推進村庄清潔行動,集中整治生活垃圾亂扔亂倒、柴草雜物亂堆亂放、線纜和廣告牌匾亂拉亂挂、房牆棚圈亂搭亂建、公共空間和道路亂擠亂佔、生活污水亂排亂流、河道砂石亂挖亂採等問題,著力改善村容村貌。全省已累計創建清潔村庄1萬個。

“今年,甘肅省計劃將鄉村建設示范村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美麗宜居村庄示范村建設相結合,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建設500個鄉村建設示范村及美麗宜居村庄示范村。”省農業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處長李志榮介紹說。

揚起發展之帆:

使“美麗資源”成為“美麗經濟”

青瓦白牆、小橋流水,群山環抱、曲徑通幽……走進隴南市康縣,隴上江南的秀美風光讓人如痴如醉。

一村一特色,一戶一景觀。近年來,康縣按照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思路,堅持用城市理念規劃建設農村,根據350個村不同的文化資源、鄉土風情和民俗特點,確定了生態旅游型、古村修復型、產業培育型、環境改善型、文化服務型等五種建設類型。

城門樓、朱家大院、“朱子八德”廣場、“歸朴園”……岸門口鎮朱家溝村還原了古村落原有的生活韻味。

康養休閑、民俗體驗、有機餐飲、房車露營……長壩鎮花橋村宜養宜業宜游,2020年接待游客43萬余人次。

建民宿、種藥材,家家自產土蜂蜜,戶戶烹制罐罐茶,長壩鎮福壩村多元富民產業讓群眾過上了好日子。

近年來,甘肅省充分挖掘鄉村多元功能價值,大力發展生態產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變“美麗資源”為“美麗經濟”。

“去年疫情期間,外地工作不好找,我們待在家裡為生計發愁呢。”長壩鎮福壩村村民李飛說,“政府積極支持我們在村裡建民宿,組織我們到花橋村、朱家溝村學習,還給我們提供5萬元的政策扶持,我們在家門口開了‘聚福客棧’,掙了錢又能照顧家裡,我們兩口子越干越有信心!”

“美麗經濟”正在全省興起。

2020年,地處隴東的寧縣全力打造印象義渠·全域蓮花池生態旅游線,唱響鄉村旅游主旋律,形成了“春有山花爛漫,夏有百裡荷塘,秋有瓜果飄香,冬有冰雪樂園”的特色全季旅游發展格局。去年12月舉辦最美鄉村冰雪文化旅游季,通過非遺打鐵花展演、秦腔惠民公演、義渠風情篝火晚會、冰雕展等一系列節目,讓游客感受到了寧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鄉土人文風情。

喚醒鄉村之魂:

從“留住鄉愁”走向“凝聚鄉心”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如何在鄉村振興中,保護鄉村風貌、傳承鄉村文脈、留住鄉村記憶?

甘肅省在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保留鄉土風韻,防止形式主義、大拆大建,提倡因地就勢、因陋就簡、修舊如舊,突出保護原生態風貌,加強古村、古街、古樓、古坊和古樹名木的保護,不砍樹、不埋泉、不毀草、不挪石,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攬,突出村落地域特色和歷史傳承。

在崇信,隱於深山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樹名木多達193棵。參天入雲、枝繁葉茂的古樹,已成為鄉村滄桑厚重文化的最佳見証者。

“古樹名木是林木資源的瑰寶,是活著的文物。”崇信縣林草局局長張繼珍表示。為了讓古樹名木“青春永駐”,崇信縣嚴格落實“一樹一人,專樹專管”措施,為每一棵古樹名木建檔挂牌,因樹施策制定保護復壯辦法,讓有“戶口”的古樹名木續寫更多光陰裡的故事。

保留風貌,更要凝聚鄉心。

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的標語醒目地挂在農戶家的院牆上,村裡的公示欄張貼著本月環境衛生紅黑榜,戶戶門前張貼著“孝老愛親戶”“清潔家庭示范戶”“文明信用戶”……在全省各地,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文明理念浸潤人心。

定西市渭源縣五竹鎮近年來多次組織干部進村入戶,查看農戶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情況,展開對接幫扶,展開“個人衛生大清洗、衣被大撤換、發放生活用品”三大行動。為了方便群眾理發,五竹鎮還給各村配備了理發剃須工具,組織志願者幫助村民理發,引導村民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從個人衛生開始改變,讓群眾有更好的精神面貌,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鄉村振興才有了向心力、凝聚力。”渭源縣五竹鎮黨委書記楊葉梅說道。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