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標准化基地建設助力甘肅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

2021年04月12日17:22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人民網蘭州4月12日電 (高翔)4月10日至11日,甘肅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三年倍增計劃中藥材抓點示范行動現場推進會在定西市隴西縣召開。會議期間,甘肅各市(州)黨委、政府分管領導、農業農村局局長及甘肅省28個中藥材主產縣(市、區)的專家、龍頭企業及合作社代表現場觀摩了隴南市宕昌縣以及定西市岷縣、隴西縣的中藥材集中連片綠色標准化種植基地。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旺澤表示,此次現場推進會不僅對加快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標志著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在甘肅省全面啟動實施。

近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拉開架勢構建起生產組織、投入保障、產銷對接、風險防范新型產業扶貧體系,走上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發展路子,甘肅省農業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調整,種養規模迅速擴大,產量產值快速增加,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歷史性轉變,甘肅近日印發了《甘肅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總體方案》。

三年倍增行動明確了今后的發展目標:甘肅省將堅持“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實行項目化、園區化、專業化,推行標准化、數字化、融合化,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促進優勢特色產業向適宜區集中,建成一批產業大縣、加工強縣和產業強鎮,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形成“一鄉一品”“一縣一業”“一縣多園”“連鄉成片”“跨縣成帶”“集群成鏈”的現代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建立良種繁育、技術支撐、標准化規模化種養、倉儲加工保鮮冷鏈物流、產銷對接、品牌營銷、金融保險支持的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循環鏈,建成相對完備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體系,實現優勢特色產業效益倍增。

具體來看,“十四五”期間甘肅省將建設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00個以上,打造10個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加快培育一批500億元級以上的產業,帶動形成中藥材、蔬菜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構建以國家級為龍頭、省級為骨干、市縣級為基礎的產業園區體系,實現縣(市、區)國家或省級產業園區全覆蓋。

到2023年,甘肅省優勢特色產業面積將由2019年的4372.7萬畝增加到4891萬畝,增長11.9%﹔牛羊豬存欄量達到4654萬頭(隻)、出欄量達到4013萬頭(隻),分別較2019年增長53.4%和62.5%﹔甘肅省種養業結構調整到60︰40。到2025年,甘肅省優勢特色產業面積將增加到5131萬畝,牛羊豬存欄量達到5228萬頭(隻)、出欄量達到4540萬頭(隻)。

到2023年,甘肅省重點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由3239.6億元增長到5452億元,增長68.3%。與2019年相比,奶牛、生豬、雞、飼草料、地方性特色產品(食用菌、百合、藜麥)等產值實現翻番﹔蔬菜(含設施農業)、馬鈴薯、中藥材、蘋果、肉羊、肉牛、核桃、花椒、油橄欖、葡萄等產業產值翻半番或接近翻番,現代種業產值增長20%以上﹔力爭甘肅省農民人均優勢特色產業收入由7731元增加到1萬元以上。到2025年,甘肅省重點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6181億元,農民人均優勢特色產業收入達到12000元以上。

李旺澤介紹,甘肅是中藥材產業大省,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定西、隴南等中南部高寒陰濕區,是當地群眾的主導致富產業。近年來,甘肅省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引進試驗示范,通過現代實用技術和現代裝備的集成推廣應用,成功打造了一批集中連片綠色標准化藥源基地,總結出了一批可借鑒推廣的技術規程和栽培模式,培育壯大了一批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為推進中藥材產業做大基地、做強龍頭、延鏈補鏈、集群化發展,探索出了有效組織形式和利益聯結機制,示范引領了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根據《甘肅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總體方案》,到2023年,甘肅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將達到500萬畝、產量155萬噸、全產業鏈產值660億元以上,較2019年分別增長8%、19%和52%。

李旺澤指出,甘肅中藥材在擴大種植面積方面潛力有限,要實現產業效益倍增,必須在大力開展綠色標准化基地建設上下功夫,按照政府市場兩手並用、農機農藝有機結合、良種良法集成配套的辦法,整鄉整縣全域推進綠色標准化種植基地建設,打造一批萬畝以上核心示范區、10萬畝以上的產業基地、形成100萬畝以上的跨區產業帶,加快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

(責編:焦隆、王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