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周尚業 周丹波 朱宇鯤 東知布 田麗媛

2021年04月30日09:02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平涼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后,平涼市通過實施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壯大特色產業發展、建設生態宜居家園等舉措,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助力鄉村振興。

特色產業碩果累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山川田疇風景如畫……平涼通過不斷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一個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在平涼大地逐步崛起。

抓黨建為鄉村振興凝心聚力

依山傍水,興趣採摘、游樂設施,一座座溫室有序排開,走進華亭市安口鎮朱家坡村,田園牧歌式的美景讓人如在畫中游。

誰也不曾想到,昔日的朱家坡村,村班子軟弱渙散、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產業薄弱、精神生活貧乏,全村硬化路不足2公裡,40%的群眾居住在土坯房,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到2600元。

三年前,朱家坡村借助平涼市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准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以黨建為抓手,興產業、樹形象、促振興,成為農村黨支部融合推進的先進典范,摘得產業發展“明星村”、農村春晚“品牌村”、黨建引領“示范村”等榮譽。

朱家坡村農民朱興明原本是一名修理工,在村干部的動員和村“兩委”的支持下,2018年秋,他回村承包了4個大棚,種植草莓、禮品西瓜、甜瓜等,從設施農業的“門外漢”逐漸變成了瓜果種植的“土專家”。如今,他已加入黨組織,種植規模擴大到14座大棚,年收入在20萬元左右。

“我們著眼於推動全村產業發展和群眾致富需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在建強支部堡壘上狠下功夫。”朱家坡村黨支部書記孔彥榮說,這幾年村裡充分發揮支部帶動作用,依托綠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持續做大做強蔬菜產業規模。至目前,全村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230畝,蔬菜大棚擴建至138座。

如今,朱家坡村逐步探索出了抱團發展、合作共贏的產業發展新模式,群眾人均純收入4800元,村級集體經濟累計達到50萬元。

這是朱家坡黨支部實施“村黨員干部帶富”,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提綱挈領,方能綱舉目張。

平涼市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配齊配強班子,不斷提升素質和示范帶動能力,扎實推進村干部專職化管理工作,公開考聘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438名、大學生村文書985名,實行“一肩挑”村1373個,整頓農村軟弱渙散黨組織123個。

至目前,平涼市建立村村、村企、村社聯合黨組織157個,產業鏈黨組織40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361個,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為鄉村振興凝心聚力。

壯大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的抓手。

涇河流域農民自古就有種植蔬菜的傳統和豐富經驗,“十三五”以來,崆峒區按照《平涼市國家蔬菜產業園總體規劃》,大力實施涇河川區設施蔬菜整川推進工程,構建了以“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為主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動全區蔬菜產業向集約化、產業化、園區化、規模化發展。

從平涼中心城區沿北大路出發一路向東,垂柳搖曳,涇河兩岸日光溫室座座相連,形成規模產業帶,溫室內綠意盎然。

在崆峒區四十裡鋪鎮上灣村設施蔬菜基地裡,劉建華夫婦正忙著採收草莓。2020年8月,四十裡鋪鎮上灣村設施蔬菜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長期在陝西種植草莓的劉建華回到家門口,一家三口齊上陣,一口氣承包了12座溫室,全部種植草莓。

“去年12月草莓就上市了,粗略算了一下毛收入已經過14萬元了。”劉建華說,草莓下種、打蔓、集中採摘的時候,一家人根本忙不過來,還要在附近村裡找一些季節性的務工人員,每人每天80元到100元的勞務報酬,自己在掙錢的同時,也能增加當地農民收入。

2018年以來,平涼市聚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堅持把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以“牛、果、菜”優勢特色產業、地方特色產品和“五小”產業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扶貧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戶為主向到鄉到村帶戶為主轉變,全市累計培育“五小產業”戶26640戶。扶貧產業實現了從零散狀、碎片化到成鏈條、集聚化的巨大變化,全市70%的脫貧群眾依靠發展產業實現穩定脫貧。

“探索設施蔬菜發展的新路子,採取招商引資、大戶承包、分戶種植、合作社經營等辦法,有效推動了現代設施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四十裡鋪鎮黨委書記黨等明說,目前,上灣村100座日光溫室已全部投入經營,2020年產量達到1040噸,年產值480萬元。同時,輻射帶動周邊勞動力460人入園務工,實現了涇河川區萬畝設施蔬菜基地建設的同時,闖出一條讓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為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規范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平涼市大力推廣“黨組織+國有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庄浪模式、“黨組織+供銷集團+鄉鎮扶貧產業開發公司+村兩委班子+合作社+農戶”的靜寧模式和“黨組織+勞務公司(勞務服務中心)+企業+農戶”的靈台模式,通過國有平台承接政策、爭取資金,通過龍頭企業對接市場、連接基地,通過合作社組織生產、聯系群眾,實現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效銜接。至目前,全市累計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00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691個,家庭農場1559個,“三變”改革行政村覆蓋率100%,參與農戶11.91萬戶。

建設生態宜居家園讓鄉村蝶變

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迫在眉睫。

春夏之交,沿著涇川到靈台的公路一路前行,公路沿線兩旁綠樹成蔭,庄前院后一簇簇花兒色彩繽紛……干淨整潔的村道、美麗的小康屋,所見之處皆美景。

“叮叮當,叮叮當……”伴隨著悅耳的音樂聲,靈台縣什字鎮梁家咀村村民王烈琴開著小三輪垃圾收集車駛來,聽到音樂聲的村民紛紛將家裡的生活垃圾投放進收集車,運往垃圾收集點統一處理。

“自從有了垃圾收集車,村裡再也看不到生活垃圾堆放的場景了。”王烈琴曾是梁家咀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村裡公益性崗位保潔員,以前村民們將生活垃圾隨意堆放在家門口,一到夏天,臭氣熏天、蚊蠅亂飛。

2018年,梁家咀村針對農戶污水亂倒、垃圾亂扔等突出問題,利用村庄閑置土地,建成了1處污水處理站。村民家裡的生活污水經地下管道流入污水處理站,由鎮裡污水處理站管理人員統一指導操作,處理過的水質經專業部門檢測並出具水質化驗報告達到“一級A”標准后排放澆地,形成了水力資源循環式利用。

“自從村裡環境改善了,大家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58歲的村民夏書文感慨道。

“十三五”以來,平涼市立足生態宜居,持之以恆改善農村基礎條件。

為全面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平涼市先后集中實施了一批建制村通暢、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電網改造升級、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完成各類農村公路建設1.2萬公裡,建制村通暢率達到100%,57%的自然村通了硬化路,自然村動力電實現全覆蓋,光纖通村率達到99.8%,村村通光纖工作被工信部樹立為全國典型。

“這幾年全市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家園,基本消除了農村‘視覺貧困’,補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環境短板。”平涼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平涼市累計建成農村戶用衛生廁所15.6萬座,全市農村戶用衛生廁所、行政村衛生公廁覆蓋率分別達到34.5%和100%,90%的鄉鎮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創建清潔村庄852個,農村戶廁建設工作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位。

從脫貧攻堅鞏固到鄉村振興,平涼市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塑造文明鄉風、完善鄉村振興治理體系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社會風氣筑牢鄉村振興的底氣。

(責編:陳誠、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