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城關區積極探索創新社區治理模式——

社區更和諧 生活更舒心

文潔

2021年05月13日08:34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社區更和諧 生活更舒心

小區裡久拖不決的“老大難”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家長裡短的鄰裡矛盾糾紛在減少﹔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的“煩心事”少了﹔大大小小的繁雜事兒解決起來更加容易,社區環境更加宜居和諧,居民生活越來越舒心……日前,記者走訪蘭州市城關區部分社區時,切身感受到了這些可喜的新變化。

這些新變化源於城關區積極探索創新社區治理工作。2020年4月,蘭州市城關區經甘肅省民政廳批復同意參與創建全省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一年來,城關區街道、社區聚焦解決群眾的“急盼難”問題,積極搭建協商平台,激發居民自治內生動力,促使基層治理“最后一公裡”更加通暢,社區環境、生活等方面呈現出更多文明和諧新氣象。

及時化解矛盾

社區頑疾逐一破解

“小區安裝路燈和監控設施后,電費該如何收取?”

“可以單獨安裝一個電表,院裡的路燈不屬於樓道亮化,建議由物業維護。”

近日,在蘭州市城關區五泉街道祿家巷社區“小胡會客廳”,社區副主任胡瑞蘭組織轄區大華公司家屬院的居民與小區物業和轄區供電管理人員一起,協商小區照明和二次供水設備改造、經費收取以及后續管理等情況。

在“小胡會客廳”,大華公司家屬院的居民與小區物業和轄區供電管理人員各自發表看法,一問一答間,居民的疑惑逐漸解開。

經過當天的溝通協調,大華公司家屬院安裝路燈和監控設施事項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后續管理問題還會進一步協商落實。

創新實驗區工作開展以來,祿家巷社區黨委打造“小胡會客廳”,不定期組織“有問題”的居民當面說事兒,以聊天商量的方式解決鄰裡糾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社區黨委書記張璐說,現在居民有了矛盾糾紛,都會來到“小胡會客廳”,喧喧關、訴訴苦,就像在自己家客廳一樣,大家坐在一起協商解決問題。

蘭州市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老舊樓院較多,公共區域地下管網老舊,上下水管、暖氣管道年久老化,不時出現跑冒滴漏情況,時常引發鄰裡糾紛。

今年年初,甘家巷社區組建了一支“甘甘志願維修隊”,由共駐共建單位、愛心企業、志願者和社區工作人員共同組成,通過“志願服務+低償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借助黨建服務點“微網格”這個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陣地,高效快捷地解決這些日常煩心事兒。

4月8日,“甘甘志願維修隊”對甘家巷67號居民樓院內的電表箱進行了更換,將單元表箱總進線更換為電纜,逐戶進行表計遷移,消除了困擾居民多年的用電安全隱患。問題終於解決了,居民們心裡樂滋滋的。

白銀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曹卓瑪說,街道組織網格員、樓院長在自管小區內建立“網上四合院”微信群,邀請社區干部、人民調解員、簽約律師等加入微信群,對居民反映的各類訴求即時對接、即時調處、即時反饋,真正做到讓基層社會組織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

開展協商議事

解決難題日趨簡便

“家裡漏水了,社區快管管啊!”

4月24日深夜,蘭州市城關區酒泉路街道楊家園社區副主任張歡歡被一個接一個的電話吵醒了。原來是一處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施工中遭遇連夜降雨,造成轄區40余戶住戶房頂屋面漏水,居民急忙找到社區尋求幫助。

第二天上午,楊家園社區緊急召開社區協商議事會,21名居民和施工方代表一起詳細了解住戶家中漏水情況、損失和訴求,施工方代表逐一對照記錄。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商討,最終施工方與居民確定了前期修補措施及防水施工步驟,並按照居民訴求和實際情況確定損失及后續補償。

“社區通知開會,我們放心了。社區牽頭,我們參與,問題肯定能解決!”居民們紛紛表示。

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這樣的協商議事會每月都會在社區會議室召開好多次。楊家園社區以樓院為協商議事的核心單位,搭建“小院議事會”社區協商議事平台,開展社區民主協商議事,推動社區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階。

在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探索中,團結新村街道創新開展“小馬扎”協商議事會,靈活便捷地解決居民的煩心事兒。社區協商議事會有時直接開到居民小區裡,幾把小馬扎,大家坐一起,干部居民各抒己見,面對面談意見、協商解難題。

位於定西南路的冶金設計院家屬院是一個舊樓院,院內有一小片空地常年堆放著垃圾雜物,社區多次組織人員清理,但一直沒有徹底解決問題。有居民建議,將空地改造成小花園,徹底改變亂堆亂放現象。

4月23日下午,在冶金設計院家屬院的一棵大槐樹下,擺放著幾十個小馬扎,隨著居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陸續到場,天水南路社區的“小馬扎”議事會召開了。圍繞“空地怎麼改造、錢從哪裡來”等問題,主動來參會的20多位居民各自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我建議改成一個小花園,讓小區增添綠色,還要有人專門維護,不然還是會荒廢。”

“我贊成改造,但是不贊成改成花園,主要從消防安全考慮。”

……

空地改造成花園的方案,最終以20票支持,5票反對現場表決通過。

天水南路社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以往解決這類問題都是社區拿方案,申請經費,經費不到位工作就難以推進。這種大包大辦的方式,容易好心辦壞事,群眾也不理解。如今在社區治理創新工作中,讓居民作為主人翁參與進來,大家通過共商共議容易達成解決意見。

推進居民自治

攜手共建幸福家園

“小胡,咱們社區合唱隊的老師找好了沒有?”

“小胡,咱們樓前那塊空地安裝健身器材的事兒,有進展嗎?”

……

4月25日,在蘭州市城關區靖遠路街道白塔山社區,居民路過社區辦公室不時探進頭來,和社區黨支部書記胡美艷聊幾句。胡美艷放下手裡正忙活的工作,和大家寒暄。

“居民現在願意來社區了,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想到我們,社區有活動,大家都願意來參加,鄰裡之間走動也多了!”胡美艷說,這樣的場景在以前較少。

白塔山社區兩個相對較大的小區均屬老舊小區,老年人和流動人口居多,大家的溝通往來少,偶爾的小摩擦都可能會引發大矛盾,居民對社區建設、社區事務更是不太關心。

“我在這住了快20年,以前鄰居們都很陌生,見了面相互不認識,更別說坐在一起討論社區的發展……現在不一樣了,遇到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社區有活動我們都願意參加,鄰裡之間見面多了,溝通多了,大家相互幫襯,相處更融洽了!”轄區老住戶彭碧琴說。

今年以來,白塔山社區積極探索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驗區模式,搭建了“睦鄰會客廳”等平台,由社區“兩委”成員、居民代表、黨員代表、政協委員、轄區單位和法律等專業人士組成的“智囊團”,匯聚多方智慧,讓居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不僅增強了大家民主自治意識,也增進了鄰裡感情。

在五泉街道閔家橋社區,一個電話或是一個微信,轄區17家經營門店就會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為居民提供便利。今年,閔家橋社區開通了“小橋黨建直通車”,其中“小橋黨建直通車3號線路睦鄰聯盟”,整合轄區商戶、物業、業委會、共駐共建單位等資源,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助力便民利民服務,搭建鄰裡文明交往平台,推動小區居民之間由“生人”變“熟人”,“陌鄰”變“睦鄰”。

社區黨委書記夏露淳說,睦鄰聯盟共開通站點3個,其中之一就是圍繞“培育居民協商共識、搭建協商共識,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這個主題,針對轄區居民群眾關心的老舊小區改造、環境改善、停車場建設等熱點難點問題,社區及時組織居民代表、小區物業、業委會及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民主商議、民主決策﹔社區協商議事大廳會定期召開“睦鄰懇談會議”,做到群眾需求有呼應,大家齊心協力推動社區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責編:陳誠、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