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去日照,是去尋鶴的。日照有河以鶴為名,在莒縣,也有樓以鶴為名,叫白鶴樓,在九仙山。
沒去日照前,我就先入為主地想象,日照應該是一座鶴的城。鶴舞白沙,鶴嘯九天,鶴來鬆有客,苔去石無衣,鶴馭凌雲入紫微,水盤山繞五雲飛,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應該就是日照常見的景觀了。
鶴是祥瑞之物,其形也美,其性也柔,其聲也麗。它特別有仙氣,所以被人們愛稱為“仙鶴”。有鶴的日照,自然就是一座仙境般的祥瑞之城了。
可我一直無緣去日照。我是個南方人,而日照在北方。我跟北方的交集並不多,去山東的機會就更少。日照的鶴,很長一段時間裡隻能在我的想象中飛舞。
直到今年,我終於夢圓。
甫到日照,鶴河並沒在參觀行程中,我們去的是九仙山。隻見滿山的石頭,這是完全不同於南方的山石王國。南方的山上,石頭掩映在茂密的林木涌動的雲霧之間﹔它們或立或臥,或挺胸或抬頭,或頷首或張望﹔它們的身體,或滴答著水珠,或被青苔和植被簇擁。如此,石在掩映中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形狀,山就因此有了不同的氣質與風韻。
可是九仙山的石頭,幾乎毫無遮掩,素面朝天,小的隻有碗口大,大的一塊或幾塊就會是一座小山峰。它們就這麼大大小小地堆在山上,有的作醉臥狀,有的側耳傾聽,有的仰面向天,有的低頭沉思﹔還有的仿佛要出遠門,可大概才走出了幾步,就心生悔意,頭就往回看了,腳步再也挪不動了﹔它們組合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左邊的石群,多像幾隻海豹在偃臥,而右邊的石頭,又像是蛙群出深山﹔而遠處,無數的石頭散落在山坡的青草之間,仿佛一個龐大的邊走邊吃青草的羊群。
在九仙山,林木是匍匐的,石頭才是山的真正主人。它們是靜止的,可是在我眼裡,它們都是可以呼吸的精靈。而且,石頭的顏色都是白色的,不像是南方的山石,或是丹霞的紅,或是草木掩映的綠。
二
可是鶴呢?我是為尋鶴而來的。如此的場景,有鶴翩躚,就完美了,就與我想象中的日照吻合了。可我發現,石頭之間,山峰之間,不要說鶴,就是麻雀都十分鮮見。
當地朋友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把我帶到了一塊相對方正的巨型石頭前,指著石壁上的字跡說,鶴就在這裡呢。
我看到在距地八米左右的高處,有豎排陰刻的“白鶴樓”三字,字遒勁有力,有些扁,看著眼熟。左方有一行落款小字:“熙寧九年九月軾”。
難道是知密州的蘇軾嗎?沒錯,正是他。
從資料得知,蘇軾於熙寧七年秋被調往密州任知州。現在的日照,就在宋代時的密州境內。
蘇軾一到密州,正值大旱,又有蝗虫災害,百姓生活艱難。蘇軾為救民於水火,即上書朝廷,請求減免稅賦。他出台了蝗虫換糧食的政策,鼓勵百姓捉蝗,幫助災民渡過難關。
蘇軾還積極推動密州辦學校,興教化,密州文風一時振起。他經常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訪貧問苦,“城裡田員外,城西賀秀才”,都是他的好朋友。
僅僅兩年多的時間,蘇軾就得到了密州百姓的愛戴。
蘇軾走遍了密州的山山水水,這裡的馬耳山、九仙山等,還有楚漢相爭時韓信與龍且大戰濰水的濰河,都留有他的詩詞,其中最有名的是思念弟弟蘇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和《江城子·密州出獵》。
未到不惑之年的蘇軾浪漫、深情、詩意,真誠而從容。他恪盡職守,體恤百姓,為政勤勉,又有一顆曠達閑適之心,愛與天地獨往來。
有蘇軾知州吟誦過的日照,是何等幸福的日照。
三
可是依然沒有鶴。
900多年前,蘇軾登臨九仙山的時候,或許是看到過鶴的。當地朋友告訴我,這塊石頭之上,果真曾有過一座樓,專供往來的白鶴休憩之用。也許正是看到了這些可愛的精靈,蘇軾欣然命筆,寫下了“白鶴樓”三個大字。
可是現在,朋友口中的白鶴樓已不見蹤影。我所看到的,就只是一塊寫著“白鶴樓”的石頭。
如果說蘇軾登臨之時,白鶴翩躚,為何900多年后我來九仙山,卻看不見哪怕一隻白鶴?我之所見的九仙山,難道跟900多年前的九仙山有很大區別嗎?
有沒有可能,蘇軾所見,也不過是滿山似乎隨時要走動的石頭。
蘇軾是浪漫的詩人,在他眼裡,這些白色的石頭,也許不僅僅是石頭,還是滿天滿地的白鶴——它們在草間覓食、踱步、嬉戲、舞蹈。天地間都是白鶴金屬般的嗓音和天使一般的倩影,都是他所期待的良善與美好。而那塊他題寫了“白鶴樓”的石頭,乃至整座九仙山,就是他心中白鶴的故鄉。蘇軾對這塊石頭的題寫,很可能不是實際場景的寫實,而是他的想象與修辭。
有沒有可能,蘇軾寫的“白鶴樓”中的白鶴,其實就是他自己。
蘇軾何嘗不是一隻白鶴?他多情,喜歡一切美好之物。“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說是蘇軾遙寄弟弟蘇轍的句子,不如說是一隻白鶴的言辭。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一隻白鶴對另一隻白鶴的追念。他輕盈潔淨的靈魂,他赤子般的一生,多像一隻體態優美的白鶴,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天空中翩躚。
這隻中國文化中優美至極的白鶴,因為他與密州的緣分,也成了日照的精魂。
這麼想著,我在日照,終是見到鶴了。
這麼想著,看滿山的白色石頭,我的耳邊仿佛聽見了鶴的振羽和嗥叫之聲,地上仿佛都是鶴的倒影……
(江子,本名曾清生,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江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去林芝看桃花》等作品,曾獲第二屆“孫犁散文獎”雙年獎、第五屆老舍散文獎等獎項。)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