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中國有較高發病率。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胃癌新發病例47.8萬,佔全球新發病例43.9%﹔死亡病例達37.3萬,佔全球死亡病例的48.5%。胃癌奪去了太多人的生命,與之相關的健康教育就成了一件很有價值的事。
“暖胃大叔”田艷濤適時出現了。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病區主任、國家衛健委公布的首批健康科普專家之一,2020年4月,田艷濤開始在抖音做科普,既告訴人們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胃,又告訴人們得了胃癌要如何應對。他用一年時間做了一本短視頻版的胃癌防治百科全書。
對田艷濤來說,科普是學術和手術外的另一項重要工作。
“關注我,‘胃’你好”
十幾年前,田艷濤農村老家的一個嬸子胸壁上長了個瘤,到北京看病。
挂號時,嬸子遇到兩個陌生人。他們說:你的病和我們的一樣,這裡的醫生隻會給你做手術、化療、放療,你和我走,吃幾副中藥就能治好。嬸子信了,被帶到火車站附近一個小鋪子,花了大幾千塊錢買了兩大編織袋的“中藥”。
“說是中藥,估計就是一些爛草根。”回憶當時,田艷濤很氣憤,但也無能為力。農村人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發現癌症時一般都已是晚期。他們求醫問診期間,很容易被騙子盯上。
沒過半年,嬸子過世了,騙子卻沒有減少,公交車站邊,不正規的小診所仍然用小卡片兜售著他們的“偏方與奇跡”。利用普通人對癌症的恐懼與無知,他們散布著反科學的謬種。田艷濤坐不住了。
癌症到底是什麼?中國人最常見的胃癌,到底可以怎樣預防和治療?假使自己或家人得了癌症,又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田艷濤想用自己的方式提高大家的健康素養。他主動找到電視台,開始了醫學科普之路。后來,他還陸續出版了《漫畫胃癌防治》等科普書。
2020年4月27日,田艷濤入駐抖音並發布了第一條視頻。他說:“從今天開始,大家會看到我(發布的)有關腫瘤預防和治療的小視頻。若有胃和胰腺方面的困擾,給我留言,我們一起努力。關注我,‘胃’你好。”
“坦然面對,正確待之”
田艷濤沒有食言。不到一年,他發布了500多條短視頻並積累了50多萬粉絲。沒有太多段子,但每一條內容都與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紅酒養生對不對?”“常吃燙食容易誘發胃癌嗎?”“喝茶能預防胃癌嗎?”田艷濤的話題涵蓋了他的專業領域與普通人的生活細節。他總是深入淺出,短短幾十秒內就能闡明醫學原理並給出科學的建議。
回答常吃燙食是否會誘發胃癌時,他說:“回答是肯定的。如果食物、水溫度特別高,會對牙齦、口腔黏膜、食道黏膜、賁門或者胃黏膜造成傷害。”接著,他用燒傷后人臉的斑痕來比喻燙食對黏膜造成的不可逆的損傷,最后給出建議:“我們要把吃的食物控制在10攝氏度到40攝氏度,喝的水或者湯都要晾一晾。達到這個溫度,再食用飲用。”
在田艷濤看來,胃腸道腫瘤,尤其胃癌,是一種與生活方式緊密相關的疾病,也正因此,預防相對可實現。“我跟你說少熬夜、吃東西慢點、別吃得太燙,少喝或不喝不健康的含糖飲料、少吃燒烤,你上一秒知道下一秒就可以執行,不費多大勁就能從中獲益。可如果你不知道,這些問題都不注意,那日積月累,胃黏膜就可能損傷甚至癌變。”
除了普及生活中的健康常識,田艷濤也時常將自己的問診過程記錄下來。遇到典型的病例,他會先征得病人同意,然后安上支架、錄制視頻。作為腫瘤科醫生,田艷濤還想通過他的短視頻傳遞關於癌症的理念,以平常心面對並正確施治。
“癌症是一種常見病、慢性病。假如你真的得病了,也不要太恐懼、太沮喪,現在雖然沒辦法根治,但通過綜合治療和營養管理,人帶瘤也能相對健康地活著。”田艷濤說,但現在很多人往往談癌色變。
2011年,田艷濤在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做訪問學者。一天,他與教授一同出門診,一個胰腺癌肝轉移的老太太問教授:“我還有多長時間?”教授聳聳肩,說:“我不知道,可能兩個月,可能三個月。”田艷濤無法想象這樣的對話能發生在中國,在他深耕癌症醫學的30年中,有80%的家庭會選擇隱瞞或者說一個善意的謊言。
田艷濤時常遇到這種情況:家屬挂好了號,最后卻沒出現,因為家屬怕病人知道真相,所以去了其他綜合醫院。“相互打啞謎,最后實現不了治療效果,這多可怕!”
在田艷濤的短視頻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在闡述癌症是什麼、化療是什麼、醫生與家屬要以何種方式與病人溝通。他引用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比喻,說癌症是螃蟹,橫行霸道又沒有規矩﹔他也引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的話,將癌症比喻為千年古樹上的斑,雖會留下痕跡,但不會影響樹的生長。
對於癌症,田艷濤倡導“坦然面對、正確待之”,一次又一次地解釋化療的原理、破除人們對化療的誤解。他說:“我希望能將對科學的信心傳遞出去,因為隻有醫患雙方彼此理解、信任,才會在治療中配合得更加默契,從而事半功倍。”
“學術、手術、科普”
用短視頻做科普一年,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田艷濤。不少人一到診室就對他說:“田主任,我是您的粉絲。”
“醫者仁心。”田艷濤一直記著這4個字。30年前,他剛在河北承德某家醫院做主刀醫生時曾遇到一個病人,胰腺癌晚期。家裡窮,等湊到錢過來做手術,一個大高個兒已經瘦得和蝦米一樣了。手術做得還可以,可也算不上成功。田艷濤很忐忑,很慚愧,可病人沒說一句抱怨的話。最后家人用擔架抬他回家,臨走時,他拉著田艷濤的手說:“田大夫,好人啊!”
關於這件事,田艷濤直到今天仍感慨:“醫生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家庭,要有多大的信任與緣分,他才能把命交給你啊!”
田艷濤說,希望自己能學以致用,將醫學精神和醫學知識傳播出去。現在病人中有1/3是抖音粉絲,而他的科普也讓患者對醫生的依從性變高了。
“哪怕他跟你沒有過接觸,但他通過短視頻了解了你的理念,看病前已經研究過你合不合適。當他決定讓你治的時候,就會相信你的決策。”在田艷濤看來,如果醫患雙方能提前建立情感聯結,那麼溝通與診療的效率都會得到提高,而短視頻幫助完成了這個環節。“它能展示個人比較真實的東西,有什麼好點子都能講,是其他形式和平台比不了的。”
田艷濤將“學術、手術、科普”比喻成他現在齊頭並進的三駕馬車。學術上他已經做到了博士生導師﹔手術上他已經做過3500台並獲得過全國胃癌手術視頻大賽金獎﹔唯有科普,一時還沒有明確的結果。但他早就想清楚了:“科普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收獲成果的,就是踏踏實實地、持續地去做。”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