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脫貧攻堅精神 踐行為民初心使命

安志鵬 崔銀輝 徐俊勇

2021年05月17日15:36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弘揚脫貧攻堅精神 踐行為民初心使命

編者按

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在鏖戰貧困中,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盡銳出戰,“挪窮窩”,“拔窮根”。

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新征程已開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為了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匯聚磅礡力量,本報派出多名記者奔赴全省各地,深入基層一線,採寫脫貧過程中涌現出的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先進事跡,於今天起在“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脫貧攻堅答卷”特刊連續刊發。敬請關注。

柔肩挑重擔 善謀更善干

——記鎮原縣方山鄉黨委書記高亞麗

慶陽革命老區最后一個脫貧縣鎮原縣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在北部山區。北部山區干旱少雨、環境惡劣,尤以方山鄉為甚,國務院挂牌督戰的賈山村就在這個鄉。

2018年,在脫貧攻堅最吃勁的時候,40歲的女干部高亞麗受組織委派擔任方山鄉的“當家人”,踏上了戰貧啃硬的征程。

接地氣方能有底氣。這幾年,高亞麗的足跡遍布全鄉10個行政村、76個村民小組。1629戶貧困群眾她曾走訪過多次,幾大本記滿各式各樣問題的民情日記記錄著她扎根一線的崢嶸歲月。

“群眾的心氣順,全鄉的發展才能順。”這是高亞麗時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為了解決群眾吃水難題,有一段時間她甚至每天都要走訪30多戶群眾,認真記錄問題,然后逐一解決。如今,方山鄉實施自來水到戶852戶,新打小電井1908眼,安裝淨水機42戶。

面對“硬骨頭”賈山村,高亞麗幾乎每天都要去一次,一戶一戶、一項一項算細賬抓落實,強弱項補短板。因為長期在第一線奔波,作息不規律,她還隨身攜帶各種藥品和干糧。

山區土地資源富集,養殖傳統悠久,群眾勤勞肯干。高亞麗因勢利導,大力推行“山地種草自給、川地種藥栽菊、家家種養兼有、戶戶勞務輸轉”的產業發展模式,用產業托起了群眾的致富夢。

2018年6月之前,方山鄉還沒有一家規模帶貧合作社。於是,高亞麗把建辦規模帶貧合作社作為履新后的第一件大事。為了流轉土地,她白天上地頭,夜晚入農戶,反復做群眾思想工作。如今,方山鄉已建成規模養殖合作社20個、養殖專業村2個,羊存欄8萬隻,牛(驢)存欄9600頭,雞存欄18萬隻。

為了引導群眾發展薯芋類產業,高亞麗時常吃住在村裡,上午給村干部做工作,下午帶領村干部上門做群眾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多個種植產業競相發展起來。目前,方山鄉累計推廣種植早熟馬鈴薯3000畝,栽植中藥材1.5萬畝、萬壽菊1.2萬畝、黃花菜6800畝。

針對山區群眾衛生習慣較差的實際,高亞麗帶領干部群眾大力推行庄前屋后“三包六淨”責任制,以“日清除打掃,月檢查評分,季定星獎懲”的方法,在全鄉分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挂牌亮星”活動。在她的強力帶動下,方山鄉建成集扶志扶智、憶苦思甜、鄉風民俗、鮮明地標於一體的微景觀35處,打造衛生干淨樣板示范路10條,創建五星級美麗庭院420戶,兩次被慶陽市評為全域無垃圾衛生先進鄉鎮。

2020年底,方山鄉順利脫貧退出。雖然順利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但高亞麗沒有絲毫懈怠。她表示,將牢記初心、接續奮斗,帶領方山群眾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再創輝煌。

維新鎮: 面貌新 日子新

“手把鐮刀割綠草,

以前的維新窮得不得了。

干部們跑得實在忙,

把工作就干著前面了。

……”

一首“花兒”,唱出了岷縣維新鎮的昨日與今朝,也唱出了維新鎮基層干部與民眾勠力同心戰勝貧困的時代畫卷。

維新鎮位於岷縣縣城北部,這裡山大溝深,耕地稀少,自然條件差,曾經是全縣最貧瘠的鄉鎮。2013年全鎮貧困發生率46.76%,有2078戶貧困人口。而到了2020年底,這裡的貧困發生率變成了0。

貧困發生率的變化從何而來?

外出務工,是維新鎮群眾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鎮黨委、政府通過政策引導、推送務工信息、能人帶動、技能培訓、動態管理等方式引導群眾多渠道就業,增加收入。近3年來,全鎮勞務移民514戶2048人,勞務輸出1萬余人次。勞務移民、勞務輸出成了維新鎮的重要支柱產業。

最近,維新鎮藥材大戶周旭昌的藥材加工廠內,一片忙碌景象,為按時完成這個月的訂單做准備。周旭昌說:“廠裡和一些制藥公司簽訂了合同,基本一簽就是1年至3年。”

周旭昌的中藥材加工廠年銷售量600噸,銷售額1000萬元。多年來,經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周旭昌的用心經營,家門口的中藥材合作社不僅給當地藥農節約了成本增加了收入,還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

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維新鎮黨委政府從解決制約發展的“水、電、路、房、網”等短板入手,嚴格落實扶貧政策,把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突破口,圍繞“住得穩,住得好,可致富”,幫助搬遷群眾穩定就業,參與合作社入股分紅,享受優質公共服務,舉全力破解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

走進維新鎮柳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徐來安的家裡,客廳寬敞明亮,水沖式廁所整潔一新。徐來安高興地說:“以前在大山裡,條件不好,交通也不便利,藥材不方便賣,也賣不上好價錢。現在搬到新農村,市場信息能夠及時了解,藥材也能賣個好價錢,小孩上學也近,打工掙錢方便多了。”

“黨的政策對我們這些孤寡老人好,把我們送到養老院,各方面都很好。”維新鎮五保老人李林宗感慨地說。

維新鎮柳林村鐵城養老院負責人趙亞波表示:“我們把有意願的村民接進養老院入住,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服務到位,通過24小時的監護,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動員全鎮廣大黨員干部,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培育特色產業,強基礎補短板,加快全鎮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步伐,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維新鎮黨委書記包永勤說。

扶貧路上無小事

——記環縣毛井鎮紅土咀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常亮

常亮是共青團嘉峪關市委工作人員。2019年5月,常亮前往慶陽市環縣毛井鎮紅土咀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兩年來,他把責任扛在了肩上,把群眾裝在了心裡,有效帶動了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從第一次走訪入戶時的戰戰兢兢,到現在的熟門熟路拉家常﹔從第一次寫信息的無從下手,到現在的知根知底……”常亮說,駐村經歷讓自己成長了很多。

村情民意“懂起來”。常亮把進村入戶了解民情作為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的第一步。駐村伊始,他走訪貧困戶201戶,真實、及時、准確地掌握了貧困戶的第一手資料,並對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作了統一規范。

“到紅土咀村之初,我還把提升村黨支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作為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的重要任務。”常亮說,白天自己和村干部走訪入戶,晚上與村班子成員拉家常,促進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在常亮的帶動下,紅土咀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更加凸顯,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明顯提升。

嘉峪關與環縣毛井鎮相隔千裡,但知識沒有距離,愛心可以遠播。今年3月,在入戶走訪時,常亮得知鎮裡小學開展“午間讀書”活動,需要很多課外圖書,便聯系共青團嘉峪關市委、嘉峪關市長城路小學與毛井鎮中心小學開展互助共建活動,並協調捐贈了價值5萬元的圖書。

用活載體,使扶貧政策“熟起來”。平日裡,常亮認真學習理論知識,以增強對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同時,他和隊友一起開通了毛井鎮首個村級微信公眾號“紅土咀村工作動態”。公眾號及時廣泛宣傳村庄發展、政策落實等內容,成為村裡宣傳脫貧政策的主陣地,調動了群眾參與扶貧的積極性、主動性。

常亮深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他立足環縣確定的“羊、草、糧”總體發展思路,大膽探索,因地制宜,撰寫了《鄉村振興視角下鄉村羊產業發展路徑研究》調研報告,為紅土咀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提供了重要指導。

目前,紅土咀村湖羊自養戶達到75戶,羊隻存欄量達到1750隻,基本實現了全村養羊戶收入70%來自羊產業,人均來自羊產業的年收入達到4500元以上,有效帶動了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如今,紅土咀村201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退出。“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兩年的實踐鍛煉,把我的心和紅土咀村緊緊連在了一起。我堅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父老鄉親們一定會過上更加紅火美好的日子!”常亮說。

殫精竭慮謀脫貧

——記甘南州庫區移民工作局局長白栓科

始終牢記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秉持為民情懷,甘願投身到脫貧攻堅戰中,兢兢業業、殫精竭慮為貧困群眾謀幸福,在扶貧一線躬耕不息……

他,就是甘南州庫區移民工作局局長白栓科。

今年56歲的白栓科,自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扎根基層30余載,用滿腔熱情和無私奉獻,贏得了群眾的贊譽。

甘南州曾是全國“三區三州”和全省“兩州一縣”深度貧困地區之一,也是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和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

白栓科在扶貧部門工作23年以來,踏遍了甘南的山山水水、溝溝壑壑,全州80%以上的貧困村都留下了他拼搏的身影。

“干扶貧工作,首先要吃透政策,把准方向,做扶貧工作的‘明白人’。”白栓科說。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白栓科始終把學習政策放在首位,並結合州情和自身工作實際深入研究。先后參與了《舟曲縣8·8泥石流重災村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等重大政策規劃的制定和指導,為甘南州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了力量。

近7年來,白栓科多次作為州、縣、鄉(村)組織開展的業務培訓主講,為鄉鎮基層扶貧干部、工作隊隊長、創業致富帶頭人、大學生扶貧專崗等開展扶貧業務政策專題講座,耐心細致地為培訓人員講解政策,現場解答基層工作中存在問題和疑惑。

“扶貧干部要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想方設法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真正成為農牧民群眾的‘貼心人’。”白栓科說。

一年365天,白栓科進村入戶走訪農牧民群眾的時間佔一半以上。每年多次帶隊進村入戶調研督查指導建檔立卡工作,以精准識別、精准退出為核心,指導各縣扎實開展貧困人口動態管理、“一戶一策”脫貧計劃動態管理等工作,全面夯實脫貧基礎、提高脫貧質量。

在前方,他與駐縣工作組、縣扶貧辦同志一起走村串戶,與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村“兩委”共商脫貧項目的落地。

在后方,他始終堅持勇於擔當、攻堅克難、甘於奉獻的工作作風,常常帶頭堅持加班加點撰寫材料、指導業務,多次參加脫貧攻堅巡視和退出驗收成效考核工作,均高質量完成了任務,樹立了甘南州扶貧干部的良好形象。

作為一名扶貧部門的黨員干部,白栓科23年來的扶貧足跡練就他“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奮斗、工作爭創一流”的品格。他表示,將繼續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發揮余熱,在推進鄉村振興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編:陳誠、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