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產業體系 夯實增收基礎
——張掖市甘州區農業農村局脫貧攻堅工作簡述
2017年,張掖市甘州區作為“插花型”貧困縣區在全省第一批實現脫貧摘帽。經過多年的接續奮斗,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塞上江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壯美畫卷徐徐展開。
作為甘州區脫貧攻堅工作統籌推進部門,甘州區農業農村局以產業扶貧為根本,緊盯穩定脫貧不返貧、不致貧的目標,積極推動落實各項扶貧政策落地落實見效,切實推動甘州區富民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是精准扶貧的“牛鼻子”。甘州區立足做好產業扶貧后半篇文章,把脫貧不返貧作為產業富民的首要任務,對近年來培育的扶貧產業開展全面“回頭看”——對穩定發展、帶貧作用好的扶貧產業,按照“四不摘”要求,持續做大做強,著力培育成支柱產業﹔對發展一般、帶動作用不強的產業,採取多種措施予以扶持,防止反彈回潮,影響脫貧成效﹔對仍有短板弱項、發展后勁不足的鄉村,繼續安排扶貧項目資金補齊短板弱項,確保穩定脫貧。
具體產業培育方面,甘州區農業農村局堅持綠色導向、質量興農、品牌強農,聚焦打造蔬菜、奶肉牛兩個“百億級產業體系”,著力做實產業基地,做精產品加工,打造特色品牌,夯實農民增收致富基礎。
針對邊緣鄉村,甘州區農業農村局因地制宜、科學編制全區農業產業規劃,按照壓縮玉米制種、擴大蔬菜基地、發展特色產業的思路,在上秦、長安等城郊和黨寨等綠洲核心區建設綠色有機蔬菜基地40萬畝,在沙井、明永、大滿等中部鄉鎮穩定建立精品制種基地50萬畝,在現代畜牧循環園區、石崗墩、安陽鄉等地區發展優質飼草基地15萬畝,在鹼灘、靖安、甘浚等鄉鎮發展以珍珠油杏、早酥梨等為主的優質林果基地15萬畝,在花寨、安陽等祁連山淺山區建立2萬畝祁連山淺山區高原儲備林和旱地谷子、馬鈴薯、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基地15萬畝。
據介紹,立於新起點,甘州區農業農村局將著眼未來,聚力增強富民產業發展后勁。通過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整頓提升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把企業、合作社和貧困戶結成“產業聯合體”,不斷增強帶貧脫貧能力。加快實施22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全面推行水肥一體化和“一戶一塊田”,提高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全面落實保費補貼政策,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對涉貧鄉村牛、羊、豬、設施農業等大宗農產品實行應保盡保,防止因災致貧。
乘勢而上 接續奮斗
——甘谷縣禮辛鎮脫貧攻堅工作簡述
干淨整潔的水泥路蜿蜒向前,連片的房屋干淨整潔,淳朴的村民們正在田間忙碌,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作為甘谷縣西北山區的重點貧困鄉鎮,禮辛鎮借助脫貧攻堅的好政策,興修道路梯田、開展易地搬遷、發展富民產業,舉全鎮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所有貧困人口和貧困村全部達標退出,貧困發生率實現清零,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談起這幾年生活上的變化,家住禮辛鎮尉坪村的村民尉愛喜滿是感慨,“要不是黨的好政策,我現在還住在土坯房裡,守著幾畝地過日子呢,更別提發展蔬菜種植了。”
尉愛喜是尉坪村易地搬遷政策的受益者。在搬遷之前,他們一家人靠著幾畝田地過日子,加上孩子要上學,這個原本就貧困的家庭一下子就“掉隊”了。2013年,尉愛喜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摘掉貧困戶的帽子,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成了尉愛喜最大的目標。易地搬遷之后,在當地干部的幫助下,尉愛喜發展起蔬菜大棚,一家人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了。
脫貧致富,產業是關鍵。為了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近年來,禮辛鎮按照“川區抓果蔬、淺山抓花椒、高山種藥材、村村搞養殖、戶戶有勞務”的發展思路,累計發展種植蘋果7000畝、花椒8000畝、中藥材2500畝。依托尉坪村易地搬遷安置點,扶持發展后續致富產業,建成無立柱鋼架大棚250余座,種植蔬菜300多畝,年產值160萬元以上,“兩椒一果一菜”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聚焦農村基礎設施這個重點,禮辛鎮全力以赴夯基礎、補短板、強弱項,先后硬化上街至寨子、老鎮區改造、濱河路建設等村組道路700多公裡﹔全力配合引洮供水二期禮辛工程推進實施,所有農戶全部通上了自來水﹔大力開展“視覺貧困”專項整治,建成省市縣各級示范村7個、整潔村12個。此外,禮辛鎮還在教育、基本醫療、勞務輸轉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任務更重、路更長。”禮辛鎮鎮長馬永剛說,鎮裡將進一步壓緊壓實各級責任,加強工作力度和政策強度,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久久為功、乘勢而上,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黃花灘有個大“羊倌”
——記古浪縣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叢斌
他曾是公職人員,下海經商后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事業蒸蒸日上時,他又毅然放下生意,挑起帶領貧困群眾致富的重擔,當起古浪縣最大的“羊倌”。目前,已累計向貧困群眾投放種羊2.6萬隻,為貧困戶分紅700多萬元。
“羊倌”名叫胡叢斌,是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7年底,為從根本上解決移民群眾搬遷后發展致富的問題,古浪縣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組建成立黃花灘生態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建立起貧困群眾入股,公司提供種羊供應、托管養殖、技術指導和羔羊回購等服務的“羊銀行”產業扶貧模式。
由誰來管理這個“新興”產業?
“我有經營公司的經驗,還熟悉政策,最重要的是,我是山裡娃,最懂移民們的想法。”自此,胡叢斌放下風生水起的生意,當起了全縣最大的“羊銀行行長”,挑起了帶領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擔。
羊場建設的日子裡,胡叢斌每天待在工地,既當施工員又當監理員。為了建羊場,他裡裡外外搭進去了100多萬元。
2018年1月1日,種羊繁育基地首批300隻湖羊進入圈舍。由於之前黃花灘並沒有人搞大規模養殖,剛引進種羊時群眾都不太敢養。
“苦勸不聽,那就干出個樣子來!”年過五旬的胡叢斌像年輕人一樣,背起幾十斤飼草料,一趟一趟往羊圈跑。
當羊場羊群擴大到4000隻左右的時候,胡叢斌坐不住了,“我發現有的羊不吃飼草,情緒也不好,躲在角落不動彈。”
通過向畜牧專家、養殖戶不斷請教,胡叢斌逐漸學會了給新進羊群飲水中加入“黃芪多糖”“電解多維”等營養物質,提高羊適應環境的能力。
每天早晨6時剛過,胡叢斌就來到羊圈,觀察羊如何吃飼草。如今,他隻要在羊圈裡掃一眼,就知道哪隻羊身體不舒服、哪隻羊肚子餓了。
3年多過去了,興盛公司羊存欄達11萬多隻,帶動5000戶搬遷群眾增收致富。
以羊為基礎,興盛公司創立了三種帶貧模式。“第一種是‘三變’模式。目前公司運營養殖暖棚達到300多棟,其中260棟屬移民區群眾自有資產,群眾將養殖暖棚折股量化,入股到興盛種羊公司,每棟每年按1500元標准向群眾分紅。第二種是勞務模式。公司聘用飼養人員300多人,每人每年收入可達3.24萬元。第三種是‘羊銀行’模式,貧困戶將1萬元資金作為借款保証金抵押到興盛公司,向公司貸羊21隻,其中20隻母羊、1隻公羊,養殖3年后歸還21隻羊,羊羔歸貧困戶,同時公司退還1萬元押金。”胡從斌說。
胡叢斌已經56歲了,但從未想過鬆勁歇腳。“鄉村振興的戰鼓已經擂響,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這個夢想終將實現。”胡從斌信心十足。
誓讓故土變沃土
——記甘肅東創文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勝強
“從農家走出來的大學生,可以再次回到農村,弄潮逐浪。”回顧一路走來的經歷,今年36歲的楊勝強感慨頗多。
從無到有,他從待業青年成長為創業榜樣﹔飲水思源,他不遺余力回饋家鄉熱土。
楊勝強是和政縣城關鎮咀頭村人。2011年,抱著努力改變家鄉面貌的念頭,他與3名大學畢業生一起著手建設和政縣大學生創業生態養殖園。
起初,面對啟動資金不足等困難,楊勝強多方奔走。后來,在縣裡的支持下,他終於建起了養殖場,收獲了第一桶金,更加堅定了在家鄉努力發展的信念。
2012年,楊勝強召集成立了和政縣大學生興農養殖營銷專業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吸納當地200余戶養殖戶入社。之后,他又籌資300萬元,建成和政縣首個電子商務產業園,把養羊養雞生意做到互聯網上,也為農村青年及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多達200個就業崗位。
借著電子商務發展的東風,楊勝強及其團隊累計開展農村電商培訓6000余人次,其中貧困人員1200余人次,優先建設貧困村電商服務點57個,直接開展電商扶貧722戶,累計實現農特產品線上銷售1.9億元,間接發揮電商帶貧益貧作用。
吃水不忘挖井人。2020年,楊勝強以合作社為主體,利用已有品牌“嘴頭饞”土雞品牌影響力,創新扶貧模式,通過“合作社+企業+貧困戶”模式,實施了“嘴頭饞”品牌土雞產業扶貧發展項目、“嘴頭饞”品牌土雞扶持殘疾人項目等扶貧項目,為全縣貧困戶免費發放雞苗戶均100隻,共計帶動貧困戶2450余戶﹔發放“嘴頭饞”品牌土雞雞苗25萬余隻,預計銷售額達4200多萬元,利潤1700萬元左右,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7000余元。
這個項目,是楊勝強助力家鄉脫貧攻堅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將創業願景和家鄉脫貧緊密結合發展的新嘗試。
2020年12月,楊勝強當選咀頭村黨支部書記。接下來,他結合村情實際,帶領全村黨員和群眾,以全州鄉村旅游示范村和鄉村振興試點村創建為契機,大力發展旅游經濟,不斷探索實踐“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成立了以村委會為主體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改建產業觀光路12公裡,流轉土地1000余畝,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種植赤鬆茸70畝、烏龍頭200畝,實施15萬隻“嘴頭饞”品牌土雞散養基地項目和600畝的油菜—柴胡套種基地項目,建設佔地50畝的花海公園、100畝的開心農場,切實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我們趕上了新時代的潮流!在這片我深愛的土地上,我將一如既往地努力,和家鄉父老一道奔向更好的日子。”楊勝強說。
走在前頭 干在實處
——記庄浪縣水洛鎮黨委書記馬立強
一條條平坦的水泥村道直通農家,一座座嶄新的小康宅院拔地而起……如今的庄浪縣水洛鎮,處處涌動著致富奔小康的浪潮。
村民都說,這都得益於擔當盡責、默默奉獻的好書記——馬立強。
水洛鎮位於庄浪縣中部,山川發展差距較大,山區6個貧困村基礎設施落后、貧困人口多、產業發展滯后。
今年45歲的馬立強自2015年調任水洛鎮工作以來,全身心投入到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事業之中,交出了一份脫貧攻堅的高質量答卷:全鎮退出貧困村6個,穩定脫貧1647戶6935人,貧困面由2013年的19.32%下降到零。
在脫貧攻堅精准識別、建檔立卡時,馬立強逐戶走訪,悉心解讀國家扶貧政策。在他的帶動下,全鎮貧困村、貧困戶的識別精准、過程扎實,為以后的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摸窮底,拔窮根,興產業,穩脫貧。馬立強立足鎮情實際,因地制宜,深入調研,先后制定了涉及教育、就業、社會兜底等方面的政策,形成了綱舉目張、科學完善的扶貧政策體系。
“我是共產黨員,必須走在前頭,帶領群眾拔掉窮根。”馬立強加班加點、任勞任怨,把心血和汗水洒遍了水洛鎮每一個貧困村的田間地頭、村頭巷尾。
骨頭再硬也要啃,堡壘再硬也要攻。馬立強堅持“黨建統領助推脫貧”的思路,先后整頓提升軟弱渙散黨組織4個,打造了“吊溝村黨建+扶貧車間”“郭堡村黨建+鄉村振興”“中川村黨建+鄉村治理”示范點,創建省級標准化樣板黨支部2個、市級2個、縣級3個,示范帶動全鎮黨支部全部達到標准化要求,把水洛鎮成功創建為庄浪縣基層黨建“整鄉推進”示范鄉鎮。
圍繞產業發展,馬立強帶領干部群眾查底子、尋路子、找資金、創模式,積極拓展延伸“庄浪模式”,蹚出了以“牛、果、勞”三大產業為主導,扶貧車間、商貿物流配套跟進的“3+1”特色產業富民之路。
“帶領群眾過上美好的生活,是基層黨組織的使命,更是源源不斷的動力。”馬立強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換窮貌”的重要支撐,以水、電、路、房等為重點,著力改善貧困村基礎條件,全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其中,何馬村被中央文明辦評為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中川村被甘肅省文明辦評為第十五批“省級文明村”,吊溝村、郭堡村列為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