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高歌大灣區(行天下)

2021年06月03日14: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揚帆高歌大灣區(行天下)

夏日的陽光,張開翼羽,飛翔在天地之間。熾熱的光芒,鏗鏘地照耀著生機勃勃的土地,所有的氣息都透明而純粹。

廣州市東部,黃浦區,設立了全國首批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的廣州開發區,是行政區與功能區融合發展的區域。40年前開拓的“開發大道”,是開發區的門面,60米寬的路面號稱“廣州第一路”。不到10年,大道已不堪重負。開發的步伐,遠遠超過人們當時的想象。

一條條新建的大路,寬度皆是“廣州第一路”的數倍,坦蕩而豪氣,縱橫交錯。現代樓群如波瀾壯闊的南海大潮,聚集起恢弘的節拍,一重重遞進。遠古的風,從歷史深處緩緩而來,吹夢成今古。回憶與思維的旋律,在陽光和海風中起伏,激蕩人心。

黃埔港,珠江黃金岸線和華南第一大港。通航中國沿海各大城市、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內河航運沿珠江上達東江、西江、北江﹔鐵路、國道、公路貫穿全境,連接深港。

廣州黃埔古時是華南門戶,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一口通商”的歷史由此開始。風雲百年,作為首批國家級開發區,廣州開發區又一次引領開放風氣之先。

歷史的精彩,常常在許多不經意的縫隙中。

1984年春夏的橫滘河橋頭,一群人在鋪開的地圖上,揭開了開發區建設的序幕。

吹沙填土剛剛完成,開發區開工。奠基石當晚沉下淤泥,順著流沙漂走。兩個月以后,因為建廠房挖地基,在離奠基點幾十米外,這塊奠基石重新出土,從而成為見証開發區歷史開端的珍貴“文物”。

起初,廣州開發區建設指揮部是荒灘上的唯一建筑。后來,購置了第一批辦公桌、購買了第一台通勤車……開發區就在這一個個“第一”中拔地而起。為印制名片,開發區人幾乎跑遍整個廣州﹔為廣攬人才,開發區面向全社會招聘﹔還沒有正式奠基,陣容空前的經貿代表團就赴海外招商。這裡引進的第一個外資項目,是一個加油站,建成投產時,廣州市長親自剪彩﹔引進的第一條生產線,連續幾年成為全國十佳外商投資企業龍頭。企業進入和產業引進,從初級開始逐步提升,從被動引進到主動選擇,支柱產業漸次興起。與此同時,廣州開發區學會與世界接軌,學會現代經濟管理:制定規章,簡政放權,打破機制僵化,培養涉外經濟人才……年輕的創業者在食堂的飯桌邊,在辦公室和宿舍裡,在上下班的通勤車上,或凝神思考,或高談闊論,或激烈爭辯……撞擊出一個又一個思想火花。一條條對策建議,一篇篇研究報告,源源不斷送到決策者的案頭。往往頭一天晚上的話題,第二天就在開發區決策會議上被列為議題,並付諸實施。而今,這些青年才俊大都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成為開發區建設的骨干。

廣州開發區在多領域和重點環節創造了諸多全國第一:第一個經開區條例﹔第一個推行土地有償出讓﹔第一個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知識城“五區合一”管理模式﹔第一個引智引技引資模式﹔第一個“秒批”政務服務﹔第一個公開承諾政策限時兌現……如今,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領跑全國,企業辦理各項行政許可,隻進一扇門,隻蓋一個章,隻走一個流程﹔知識產權改革領跑全國,形成國內知識產權要素最集聚、最全面、最高端的區域﹔政策創新與效率領跑全國,率先設立政策兌現窗口,“一口受理、一門辦結、集成服務、承諾兌現、限時辦結”。

進入新世紀,開發區攀上高峰,以超規模、爆發式的發展,融合到廣州東部發展的大局。開發區不再僅僅是一個經濟功能區、一個工業園區,而是和廣州現代城市協調發展的新城區。

隨著大灣區創新源強勢崛起,擁有中新、中歐、中以、中英、中德等國際合作平台、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等多重機遇疊加,黃埔創新動力源源不竭。自1998年倡導和承辦首屆留學人員科技交流會、邁出吸引留學生回國創業第一步,到2017年跨入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黃浦區致力於建設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廣東省首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率先扛起區塊鏈開路先鋒大旗,積極搶佔新一代信息技術高地,打響區塊鏈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區品牌。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黃埔港四大片區“四個出新出彩”,讓廣州老城在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城市更新上煥發新的活力,進一步鞏固了廣州作為全球“顯示之都”的戰略地位。2020年廣州開發區財稅總收入超過1300億元,GDP等五項指標居全國經開區之首。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黃埔區設立,37年過去,面積由最初的不足10公裡擴展到近500公裡。黃埔區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長,因創新而強,闖出了一條敢闖敢試、追求卓越的成功之路,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

一條邊是珠江,一條邊是東江,一條邊是橫滘河,構成黃埔西區金三角,是廣州開發區的出發地。今天,站在這裡回顧歷史,豪邁的心思盤亙蔚藍海灣。多少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清點和繼承。它們曾經是還將繼續是開發區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開發區的靈魂和根。

南部中國濃郁的樹木,像一行行凝練深沉的象形文字,敘說深遠意境。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在飄忽的視線上起伏。放眼廣州開發區內,牛山的牌坊古墓,合葬有第二次鴉片戰爭殉國的千余官兵﹔香雪園靜臥在蘿崗嶺上,冬梅似雪夏荔紅,春華秋實各不同﹔百年歸僑帶回白鶴繁衍的家族,讓茅崗鶴林成為黃埔興旺的“風水”。

南崗廟頭的扶胥,是古羊城的衛星。珠江航線前后分流,在此匯合於獅子洋,流經虎門奔入南海。“黃埔雲檣”蔚為大觀:浩浩江面船桅雲集,遠洋巨輪往來不絕,萬噸級碼頭綿延相接,龍門吊望不到盡頭。在已經繪就的藍圖上,將出現繼珠江新城CBD之后,珠江東十公裡黃金海岸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試驗區與臨港經濟區重疊的升級版的CBD。

廣州開發區街心花園的主景石是兩個翩翩起舞的少女,不鏽鋼綠島上的“萌芽”破土而出,方鋼圍欄上的海鷗展翅騰飛。廣州開發區區徽,三角形區標靈感源自開發區當時地圖上的“金三角”,三角形抽象成巨輪的風帆,乘風出海,走向世界。

廣州開發區,正高揚風帆,奮進在時代前沿。

(陳世旭,當代作家,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主要從事文學寫作﹔出版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隨筆集等多種,其中《小鎮上的將軍》《驚濤》《馬車》《鎮長之死》等曾獲全國文學獎。)

(責編:焦隆、王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