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特別關注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建設美麗鄉村 共享美好生活

本報記者 郝迎燦
2021年11月29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建設美麗鄉村 共享美好生活(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推開柵欄門,穿過一條石板小徑,走進客廳,一股暖意扑面而來。“取暖用電爐,洗澡有熱水器,各式家具一應俱全……”參觀過后,黑龍江佳木斯市湯原縣金星村73歲的村民許成鎮邀記者盤腿上炕,“前些年,村裡可不是這樣,環境沒有現在好。”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近年來,佳木斯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初步探索出一條美麗鄉村、美麗經濟、美麗生活“三美融合”的發展之路,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補短板惠民生,打造宜居鄉村

  一場小雪飄然而至,給金星村披上了銀裝。白色襯底,田舍作畫,美景直抵人心。

  “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關鍵一環。”佳木斯市委書記王秋實說。從垃圾污水治理到推進村庄清潔專項行動,從2018年開始,佳木斯市大力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幸福美麗宜居鄉村等重大民生工程。目前已累計改廁2.9萬余戶,962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整治,110個行政村實現污水有效治理,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90%。

  “為了把實事辦好,我們首先選定幾戶試點,讓群眾心裡有了明白賬。”佳木斯市郊區望江鎮佳興村第一書記桂金海介紹。

  最近,在樺南縣東華村,61歲的徐德成有了新頭銜——街長,負責自家門前巷道的衛生清潔和綠化美化,“好環境來之不易,隻有自己動手、人人參與,才能維持長久。”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全市建立了‘縣裡干部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屯、村黨員干部包街到戶’的三級網格工作制,組建了5753人的專、兼職保潔隊伍。”佳木斯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聶影說,“我們正推動將環境保潔和設施管護納入村規民約,並深入開展‘最美庭院’‘最美村庄’等系列評比活動,激發農民參與的積極性。”

  去年,佳木斯命名表彰了美麗宜居示范縣1個、示范鄉鎮22個、示范村200個和最美示范庭院2000戶,並給予獎勵。

  挖特色強產業,發展鄉村經濟

  環境不宜居、經濟底子薄、矛盾糾紛多,2014年底,李平芹擔任富錦市洪洲村黨支部書記時,上任第一件事,便是著手推動人居環境整治,鋪設水泥路、修建村廣場、開展衛生清潔,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緊接著,又著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村子背靠富錦國家濕地公園,我們鼓勵村民開辦農家樂、發展特色種植和採摘經濟,逐漸有了‘山水田園洪洲村’的名號。”李平芹說。

  2020年,洪洲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160元。眼下,李平芹正忙著和企業洽談,依托濕地資源,打造精品游線路,使村子朝著旅游度假村方向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9年以來,佳木斯市打破縣域界限,集中力量打造鄉村旅游經濟帶、現代農業示范帶、興邊富民發展帶等。

  “我們走上了綠色農業、特色漁牧和文化旅游等多業並舉的新路子,近5年村集體共實現旅游純收入300多萬元,帶動人均增收超1000元。生活富裕、環境美麗讓村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同江市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介紹。

  “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必須發展好農村特色產業,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佳木斯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應文說,2020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196元,同比增長8.4%,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子佔85.7%。

  “下一步,我們重點抓好鄉村產業發展,把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等有機結合,加快資源稟賦向經濟優勢領域轉化。”李應文說。

  促文明樹新風,培育鄉村文化

  今年7月底,湯原縣新建村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茶話會——9名高考學子的家長受到了表彰。

  “過去操辦升學宴花費不少。現在開個茶話會,既傳遞和分享了喜悅,還避免了鋪張浪費。”兒子考上重點大學,村民郭元秀高興地說。

  8年前,新建村還是個“空殼村”。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新建村大力發展特色果蔬種植產業,去年村集體收入突破百萬元。村黨支部書記馬英介紹,2017年,新建村相繼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並修訂了村規民約。同時堅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開展孝老敬親、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鄉風、家風、民風煥然一新。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佳木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宮秀麗介紹,全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開展文明村鎮創建,突出抓好鄉風民風、人居環境和文化生活建設,煥發文明新氣象。目前共涌現出各級文明村鎮379個,其中獲縣級以上文明村鎮的達到69%。

  走進“全國文明村鎮”樺南縣東華村,鄉村小路筆直通暢,文化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色抗聯文化館等文明實踐場所充滿活力。“每逢端午、中秋等節日,村裡都會舉辦文藝活動,表彰先進典型,大家一起看節目、扭秧歌,日子越過越舒心。”65歲的村民韓鳳金說。

  “全市依托各級文明實踐陣地,打造百姓大講堂、好人故事會、農民運動會等活動項目,鄉村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群眾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宮秀麗說。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