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富民新村:感恩奮進向未來

金奉乾
2023年01月28日08:39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富民新村:感恩奮進向未來

紅彤彤的燈籠,吉祥喜慶的春聯,清脆的爆竹聲,還有連連不斷的祝福聲……1月26日,農歷正月初五,濃濃的年味包裹著富民新村。

下午3時許,在新建的富民大舞台上,一場由村民自編自演的慶新春文藝演出正在進行,平日裡刨土弄田的庄稼漢,整日忙活家務的家庭婦女,高興地走上舞台一展風採。熱情歡快的舞蹈《吉祥歡歌》拉開演出序幕,歌伴舞《哥哥的紅馬鞍》等節目,歌聲悠揚、舞步優美,引來台下陣陣掌聲和歡呼喝彩。

“咱們的政府真呀真正好,愛百姓如同愛呀愛自己。發動了群眾,大家生產一條心,豐衣足食大家喜歡咿兒喲……”最為吸引人的還是最后的壓軸節目眉戶戲《大家歡喜》,村民黨蘭東用純朴的語言唱出了庄稼人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和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這樣闊氣的舞台上表演,我感覺自己和明星一樣,心裡特別高興。”今年55歲的黨蘭東,以前生活在古浪縣干城鄉大魚村。她自幼愛好文藝,靠聽收音機和看電視,學會了秦腔、京劇、豫劇、眉戶等戲曲劇種,盡管那時候在土台子上表演,也沒有像樣的服裝道具,但每年的社火表演中都有她的身影。搬到富民新村之后,在富民產業帶動下,黨蘭東一家日子越過越紅火,而她也成了村裡的文藝骨干,每到農閑時間,她都會帶領村民排演各類文藝節目,豐富文化生活。

今年春節,64歲的李應川格外開心。

李應川祖祖輩輩生活在古浪縣南部山區橫梁鄉橫梁村,那裡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干旱少雨,廣種薄收。盡管他和很多村民一樣選擇長期外出打工,但卻一直沒有改變家裡的窮光景。

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從2012年開始,古浪縣持續實施黃花灘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先后建成富民新村等12個移民新村和1個生態移民小城鎮,共搬遷安置南部高深山區11個鄉鎮73個貧困村6.24萬人。

2018年5月,李應川一家搬進富民新村。之后,在政策扶持和產業帶動下,李應川一家的生活徹底變了樣,住進新房子、吃上自來水、出門有車坐、掙錢有產業、學校就在家門口……

“當年總書記和我們一家拉家常,詳細詢問家庭就業、收入、看病、社保、醫療保險、孩子上學等方面還有什麼難題。還記得那年家裡向村裡報名新建了1座日光溫室大棚和4座養殖暖棚,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李應川口中的“好日子”如今已經變成了現實。“去年兩個兒子打工掙了6萬多元,我自己種了兩棚香瓜和一棚辣椒,收入近3萬元,孫子孫女學習都很好……”李應川難掩心中的喜悅,說話時眼睛都像發著光,而更讓他自豪的是,去年自己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要始終牢記入黨初心,帶領群眾種好棚、養好羊,大伙一起感恩奮進向未來。”李應川說,今年他除了繼續種植大棚香瓜外,還打算通過養羊增加收入。

如今,黨的富民政策早已在富民新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富民新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延堂介紹,全村累計建成日光溫室大棚422座、養殖暖棚940座,牛羊存欄量達3.32萬頭(隻),建成經濟林果基地1055畝,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66.59萬元。昔日的“沙窩窩”已變成“金窩窩”,原來的“山大溝深”變成了“一馬平川”,易地搬遷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