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人民的選擇

2023年03月11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民的選擇

一切選擇都來自於人民,一切榮耀都歸屬於人民。

2023年3月10日上午,習近平同志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如潮的掌聲在人民大會堂響起,習近平同志從主席台座席上起身,向全體代表鞠躬致意。

這是2952位全國人大代表,肩負著億萬人民的重托,在民族復興行進到關鍵一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之際,作出的鄭重選擇。

民主亦是民心,民心蘊藏偉力。民心所向,大道無垠。

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在前無古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團結奮斗、踔厲奮發,風雨無阻向前進。

“我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

國徽高懸、誓言鏗鏘,映照著中國共產黨人心系人民、面向未來的深情承諾和深沉擔當。

根植人民的沃土

“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的這句古語,飽含著長期和人民在一起總結出的朴素哲理:誰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就把誰裝在心裡。

走進坡急溝深的巍巍太行,深一腳淺一腳。當時村裡坑坑窪窪的小路上,村民攙扶著送習近平總書記走出門外,“我叫他慢著點,他也叫我慢著點,說路不好走”。老百姓發自內心地把總書記當自家人。

回到溝壑縱橫的黃土地,老鄉們拉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手,十分親熱,總書記仍能一口喊出他們的小名。青年時代的往事歷歷在目:離開梁家河的那天早上,院子裡早早擠滿了送行的鄉親。推開門的那一刻,淚水奪眶而出。

踏訪遼闊壯美的河西走廊,敦煌、嘉峪關、高台、山丹、古浪、蘭州……新聞媒體記錄下這一幕幕場景:

“道路兩側,聞訊趕來的群眾擠得裡三層外三層。總書記讓車停在路邊。車門一開,他下車走向人群。數千群眾頓時歡呼起來。”

“不封路、不擾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給考察出行定的一條規矩。紀念館內,有群眾同他一道參觀﹔黃河岸邊,在他調研時休閑的市民往來如織。網上因此有了總書記各個視角的照片。幾乎所有照片,總書記都在微笑著,那是人民領袖面對人民的表情。”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令人動容:“我現在看到貧困地區的老百姓,確實發自內心地牽挂他們。作為共產黨人一定要把他們放在心上,真正為他們辦實事,否則我們的良知在哪裡啊?”

歲月流轉,丹心如一,洗練著“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一深沉邃遠的恆久叩問。

答案,在成長歷程的耳濡目染中。

在陝西考察時,中共綏德地委舊址有行字十分醒目:“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看到這句父親習仲勛說過的家鄉話,總書記不由地輕聲念了出來。

家風如破冰的春潮,如沁人心扉的春風。

在梁家河的窯洞裡,《為人民服務》短短數百字,他不知看了多少遍。

“時時放心不下”,有位老前輩說過這樣一句話,深深刻在了總書記心上,成為他從政經歷的真實寫照。

1966年,初中一年級的時候,第一次聽到焦裕祿的事跡,“受到深深震撼”。多年后,一首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抒發胸臆:“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在總書記辦公室的書架上,那張他青年時期的軍裝照,早已為人們所熟悉。大學畢業后,他到了部隊。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講述心聲:“我和軍隊有著不解之緣,對軍隊懷有深厚感情。”黨的十八大后,到基層調研時,常會去當地的部隊看一看。踏邊關、走戈壁、入班排、看哨所……基層官兵的冷暖始終是總書記深情的牽挂。

答案,在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磨礪鍛造中。

“本”者,草木之根也,根深才能葉茂。

青年習近平在黃土地上的摸爬滾打中,在揮汗耕作、挑燈夜讀的艱辛日子裡,了解了現實,親近了人民,堅定了理想。

“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在一篇回憶文章中,他動情地寫道:“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至今,總書記還常想起當年,天一擦黑,鄉親們就紛紛趕來了,把他的土窯洞擠得滿滿當當。“我就給大伙兒講古今,講外面的世界。”

那時在陝北,他是鄉親們眼中“吃苦耐勞的好后生”﹔離開正定多年后,正定人依然親切稱呼他“咱們的老書記”﹔在福建工作時,當地人常喊他“百姓省長”﹔到浙江工作后,村民稱他是“黨派來的好干部”。

稱呼裡有“水載舟”的大學問,有“金杯銀杯不如口碑”的朴素道理。

答案,在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堅定執著的追求中。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趕赴上海和浙江嘉興,去瞻仰“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

走進石庫門,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陳列於展廳,總書記久久凝視。他曾說過:“如果心裡覺得不踏實,就去鑽研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多看幾遍。”

從“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通向真理的道路”上,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

答案,在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熏陶滋養中。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

這是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的一段心聲。

扎根廣袤厚實的中國大地汲取養分,深入光輝璀璨的中華文化寶庫博採智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顯著特點。

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鄭板橋的惦念“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於謙的明志“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悠悠典籍中的一字一句,沿著時間的長河,流淌千百年,積澱成為深沉、醇厚的人民情懷。

來自人民,代表人民,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血肉相連,習近平總書記的品格和思想充盈著深厚的人民情、濃郁的中國味、浩然的民族魂。

至真、至純、至厚,生生不息,書寫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書寫在每個人的心底。

這是歷史的答案,是實踐的答案,也是未來的答案。

凝聚人民的力量

此刻,庄嚴的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左手撫按憲法,右手舉拳。宣誓聲深沉有力,聲透雲霄。

台下,來自河南的李連成代表,心潮澎湃地傾聽著。

這位常年在農田裡耕作的農民,幾年前在全國兩會上,用了足足6分鐘,向總書記講述農民的八個夢想。如今,他想告訴總書記:“村裡現在有了幼兒園、小學,還在建一所醫院,夢想成真了!”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孫澤洲代表,凝望著、思索著,往事涌上心頭。

四年前,他作為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總書記的接見。孫澤洲很想再向總書記匯報一次中國航天的新成績,“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更穩!”

江蘇省的工人代表單增海,想起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代表們講述的兩個月前投票的感人場景。

今年1月,江蘇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在南京召開,在江蘇參選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選人習近平同志,以全票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大家一次又一次自發鼓掌,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愛民如親,萬眾歸心。

誓言是什麼?是對人民的鄭重承諾。一句承諾,一片丹心。中國共產黨人最是重信守諾。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人民大會堂,面向中外記者,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鏗鏘的誓言。

今年全國兩會,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說道:“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若千鈞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之下,是無數動人的細節。

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以崇高禮遇褒獎人民推選出的各界優秀代表。總書記曾經彎下腰來,把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的証書授予輪椅上的夏森﹔繞過座椅,握住白發蒼蒼的黃旭華和黃大發兩位道德模范代表的手,邀請他們坐到自己身邊……

也是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把歷史的卷軸向前鋪展,1954年9月,中南海懷仁堂,新中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一個歷經五千年興衰更替的文明古國,天翻地覆慨而慷!正如一位歷史學家感嘆:“來了新的一切,一切都是屬於人民的。”這是中國人民多少歲月以來夢寐以求的理想。

選擇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國家政權應該怎樣組織?國家應該怎樣治理?大浪淘沙,皆在民心。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風雨兼程,志不移、道不改。

全過程人民民主,根在“人民”。

橫向看,來自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即使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全國人大代表。縱向看,全國、省、市、縣、鄉五級都有人民代表大會。億萬選民一人一票,以直接選舉方式產生了縣、鄉兩級人大代表。

2021年11月5日,北京市區和鄉鎮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投票日。習近平總書記大步走進西城區中南海選區懷仁堂投票站,鄭重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全國2800多個縣(市、區)、4萬多個鄉鎮,億萬人民也投下了庄嚴的選票。對於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層民主選舉,有觀察者將其稱為,仿佛用篩子篩了一遍沙漠,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卻在中國有條不紊。

名非天造,必從其實。億萬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億萬人民的所向所往匯聚成奮進新時代的磅礡力量。

一位村黨支部書記的經歷,感動了很多人。7年,8公裡。重慶巫山縣下庄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帶領村民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寄托著從來沒有走出村的鄉親們的希望。“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輩人過上好日子。”一滴水見太陽。黨團結帶領人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一位社區志願者的感嘆,激勵著很多人。寧夏吳忠市金花園社區的王蘭花,一位和共和國同齡的老模范。見到總書記,她激動地說:“2016年您來寧夏,說的一句話讓我忘不了,‘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當時我聽了,眼淚刷地就流了下來。國家發展到今天不容易,是一步一步干出來的。”

大筆點染,寫下氣象磅礡的人民力量。

“在我們這麼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礡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就能向前推進一步。”

時代出卷,人民閱卷。“窯洞之問”的兩個答案跨越時間的河流巍然屹立,道出黨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的政治密碼。

那是長征路上的“半條被子”,是淮海戰役中的“小推車”,是小崗村按下的“紅手印”,也是新時代大戰大考中的星火成炬。

2007年,習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時,圍繞“什麼是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開展深入調研。

調研中,他跟干部聊到:“老百姓最關心的是能不能每年有增收,是不是在社保方面有改善,跟他們息息相關的利益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到中央工作后,總書記有次到上海考察,叮囑社區工作人員:“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

“老百姓心裡有杆秤。我們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中。”朴實而生動的政績觀一以貫之。

一份情,系在心間。

2019年到甘肅考察,習近平總書記挂念著從山區移民搬遷下來的鄉親們。村民李應川一家一樣樣地給總書記數,醫保、社保、蔬菜大棚的政策補貼,數著數著眼淚要落下來。

第二天的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會上,總書記提起朴實的鄉親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這個船啊,有人民的海洋牢牢托著。永遠不要失去民心,永遠要想著給老百姓辦事”。

2021年,在全黨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串問,暖到心坎。

2016年在青海代表團,總書記同青海省貴德縣河陰鎮大史家村黨委書記畢生忠代表交流時,一連串問了6個問題。

畢生忠發現,總書記問起的並不是那些“大政策”,而是種什麼庄稼、拿多少補貼等“細微事”。

講述著這幾年村子的變化,那句縈繞在畢生忠心頭很久的話,終於脫口而出:

“我們那裡的老百姓把您……怎麼說呢?喜歡得不得了!”

不負人民的期待

“總書記,您好!你是腐敗分子的克星,全國人民的福星!”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鎮江市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考察時,74歲的老人崔榮海緊緊握住總書記的手。

總書記微笑著回答:“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不負人民,一諾千鈞。沉澱在新時代的日日夜夜,映射在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小情。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諸葛亮的《出師表》表達自己的心情。

“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獻身的時候,我們都要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我們都做不到,讓誰去做?”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肺腑之言,寫滿赤誠。

時光無言,壯美山河見証中國這艘遠航的巨輪,掌舵之艱、領航之難。過暗礁、涉險灘、搏驚濤,十年非凡歷程,十年濃墨重彩,凝結成新時代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

船到中流浪更急。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式現代化,何其艱難又何其偉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何其慷慨又何其壯闊!

“我是崇尚行動的。”

領航新征程,人民的期望化作行動,如朝日,如北斗,如長風鼓起風帆,如燈塔引領征程,踏開了一條新時代黨和人民奮進的必由之路!

完成非凡之事,必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行動。

唯有堅毅,方能迎風戰雪。

絕對貧困問題,困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這些年,翻山嶺,冒風雪,頂烈日。中國地圖上的一串串足跡,丈量著從貧困到小康的進程。總書記承諾“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2019年到重慶,這時候脫貧攻堅戰剩下的都是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總書記一路奔波,希望實地看看大山深處“兩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他說,扶貧這件事“我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復復地去抓”。2020年3月,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仍黑雲壓城,一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在此時召開,昭示著再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了的堅定:“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難度,必須盡早再動員、再部署”。

唯有膽識,方能披荊斬棘。

在世紀疫情洶洶,武漢告急、湖北嚴峻之際,關鍵時刻,關鍵抉擇!習近平總書記果斷作出關閉離漢離鄂通道重要決策,號令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打贏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

抗擊新冠疫情三年,每一個重大決策、每一個關鍵節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中國交出了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答卷,更交出了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大考答卷。

回望不平凡的三年時間,我們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

唯有擔當,方能一往無前。

2012年底,履新不足20天的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八項規定,拉開了風起雲涌的全面從嚴治黨的序幕。

一個個沉疴祛除,一個個難題突破。“八項規定”“打虎”“拍蠅”“獵狐”……每一個詞語后面,是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勇氣,是“反腐沒有休止符”的鐵腕,是“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擔當。

黨的二十大期間到廣西團,習近平總書記想起了黨的十八大召開大約兩年后,有一位熟讀歷史的作家,感言“二十四史也找不到我們這個力度的反腐敗啊!”回望之際,總書記動情地說:“接受疾風暴雨、驚濤駭浪的考驗,我說,‘雖千萬人,吾往矣’!”

唯有遠見,方能劈波斬浪。

在取得舉世矚目發展成就的同時,我們黨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面對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迎難而上、攻堅克難。

“著眼點著力點不能放在GDP增速上”“非不能也,而不為也”,調轉巨輪的航道,開辟發展的新路,不僅涉及發展方式的變革,更是對利益藩籬的突破,對發展邏輯的重塑。

到了2018年、2019年,面對日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未雨綢繆地叮囑“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最重要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浙江考察時看到,疫情之下,昔日熙熙攘攘的碼頭冷清了。那次回來,總書記深思熟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充滿預見性的布局為中國贏得了戰略主動。

於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涌﹔於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

“新形勢下發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發展的路子,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欣欣向榮的今天再回望,回望我們一路的風雨,世界一再贊嘆中國的抉擇遠見。

百年潮,十年路。穿越時光的深邃洞見,正是一位領航者的日常。

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譽為“引領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思想密碼’”。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四卷中,人們能清晰感知由那份堅毅、那份膽識、那份擔當、那份遠見,所澎湃出的源源不竭的智慧與力量。

比如強軍思想。“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一聲號角啟新航。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信仰決定根本,旗幟凝聚力量。思想之旗,引領人民軍隊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裝再出發,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比如外交思想。

世界怎麼了、人類怎麼辦?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習近平總書記那場主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西方媒體稱之為“具有分水嶺意義的時刻”。僅僅20多天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被寫入聯合國決議。

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每一次的中國聲音,都在世界久久激蕩。

核心引領、思想引領,正是最有力的引領。習近平經濟思想、法治思想、生態文明思想、強軍思想、外交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百年黨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這份我們黨百年奮斗的皇皇巨著,明確了一個眾望所歸的表述:

“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青海省西寧市興海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小蓉代表說,今天投下的這一票是街道群眾的共同選擇,因為老百姓相信習近平總書記,相信我們黨!

“目光之所及是星辰大海,但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代表豪情滿懷:“科技勇攀高峰,創新永無止境,因為我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四川省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代表,帶來了家鄉的照片:從住石木屋、土坯房,到如今的輕鋼小樓。“阿布洛哈的變化翻天覆地,我代表全村所有鄉親向總書記說一聲‘卡沙沙(謝謝)’。”

“這十年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我們親歷了中國航母跨越發展、挺進深藍的非凡歷程,也見証了人民軍隊奮斗強軍、邁向一流的鏗鏘步伐。”海軍遼寧艦某中隊政治教導員朱悅萌代表自信從容:“艦艏行處是長城,國家利益所至,海軍航跡必達。我們一定踐行首艦標准,錨定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挺膺擔當,勇毅前行,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鄉親們都說,綠水青山是總書記帶來的幸福山水!”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代表憧憬著更大變遷:“我們對家鄉、對中國充滿信心!”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

今天,一條前所未有的路就在腳下。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時代壯歌,人民史詩。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

面對一個個“婁山關”“臘子口”,中國共產黨清醒認識到“康庄大道並不等於一馬平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再難再險,始終一往無前,“不是沒有掂量過。但我們認准了黨的宗旨使命,認准了人民的期待。”

在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習近平同志鄭重表示:“我們一定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恪盡職守、勤勉工作,決不辜負黨和人民重托。”

新征程上,我們有黨的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帥的掌舵領航,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走自己的路,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本報記者杜尚澤、李建廣、王昊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11日   第 01 版)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3月11日   第 02 版)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