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理論·時評

種地可以更有吸引力

魏 巧
2024年03月25日14: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種地可以更有吸引力(中國道路中國夢·與時代一起奔跑)

  一個人,能管理多少畝地?借助科技的力量,我能做好500畝的田管。我和愛人以前是做農業科研的,深信農業的學問就應該做到遼闊大地上。2017年4月,我們辭職回到江蘇鎮江的農村創業,一開始因為缺少耕種經驗,鬧過笑話、吃了苦頭,但也做出思考:新農人應該給農業帶來什麼?我們的答案是:理念和科技。讓種地更高效、更輕鬆、更有吸引力,成為我們的努力方向。

  如果來到我們管理的田地,你就會發現,今天的農業已然變了樣:從“看天吃飯”漸漸轉為“知天而作”。傳感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光照、風速、氣溫、雨量等環境數據,土壤肥力怎麼樣、苗情長勢好不好、有沒有病虫害,雲平台上一清二楚﹔田地種植運用物聯網、應用遙感等先進技術和智慧農業裝備,能夠實現無人收割、無人耕種、無人播種、無人施肥﹔后台監測顯示95%的麥子成熟了,一聲令下機器就能開始收割,之后犁地、耕田、無人機撒肥還可以無縫銜接……我們有一組數據:與接管前相比,農民勞動強度減少了40%,肥料的利用效率提高了15%,農藥的使用量減少了20%。與此同時,水稻的畝產提升9%,畝均效益增加28%。附近1萬多個農戶,通過技術升級實現增收,糧食品質也得到提升。科技的賦能,正讓種地變得更加方便、更有效益。

  當知農、愛農、敬農的年輕人源源不斷加入新農人行列,農業發展就會更有希望。我們和江蘇大學農業工程學院共建了培訓課堂,我每個月都會抽出時間,在田間地頭給學生們上課﹔我也和前輩、同行一起,推動成立“新農人學院”,探索不同類型新農人的培養模式,為農田注入人才“活水”。我相信,加強培訓、完善政策,支持新農人大膽嘗試、勇於創新,用聰明才智激活土地活力,種地就可以是新鮮的、有趣的、時尚的。

  作物扎根土壤吸取營養,種地也要扎根大地汲取智慧。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我在農村地區經常做調研,收集、整理不同地方種糧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再轉化為一個個建議,帶到全國兩會上。實現多種糧、種好糧,既靠人也靠技術,尤其是懂技術的人。面對基層農技人員短缺的現狀,需要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同時,也要想方設法提高種糧收益,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更好保障糧農權益,提高種糧積極性。此外,還要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吸引更多有知識、有能力的年輕人奔赴鄉村全面振興一線。

  農民是值得尊重的職業,農業是大有可為的事業。為新農人建平台、搭舞台,更多青年才俊就能扎根沃野勤實干、出妙招,為農業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作者為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鎮江經開區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