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他们这么做

刘 健、 孙海峰、伏润之、陈 泳、陈 多

2020年01月10日08:42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优化营商环境 他们这么做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生态系统,既是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甘肃省各地不断改进作风,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在制度层面创新创造,在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上持续发力,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了发展动力。

兰州: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几年,兰州市以深化作风建设、深化行政服务审批改革为重点,大力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可谓下了大决心,用了大功夫。

为“亲”“清”政商关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兰州市先后出台了《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工作方案》等多份文件,着力破除不合理门槛和限制,推动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量,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自2017年开始,兰州市启动了“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由各部门各县区领导带队深入企业进行走访,紧盯困扰企业发展的赌点、难点、痛点问题,切实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为许多在兰企业提供服务和便利。

为了拓宽使用人才渠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兰州市近年来制定出台了30多项加强人才工作制度办法,逐步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全域人才”理念,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将兰州区域内高层次人才全部纳入兰州市人才服务保障范围,同等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同时,通过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创新创业项目扶持计划、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实施“30万大学生留兰创业就业计划”等措施,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向兰州聚集。

2019年,兰州市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整合原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的行政审批改革和政务服务管理职责,新组建兰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将原来分属3个部门及多个临时机构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职责,统一交由兰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牵头开展,建立起了统一的政务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了政务服务管理架构。

改进作风、破立并举、刚柔相济,兰州市的营商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善。由于成效显著,2019年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后,国务院办公厅对兰州市推行“四办四清单”制度提升服务水平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了通报表扬。省政府也发出通报,表扬了兰州市的经验做法。据了解,截至目前兰州市累计办理“四办四清单”事项5349354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8%。

酒泉: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

玉门市“一处跑、跑一次”改革,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办事由昔日的“满城转”变为“一处跑”;瓜州县积极探索在乡镇通过“微信公众号 基层治理”模式建立了服务群众、监督权力的“微平台”“微清单”,解决了为民服务“中梗阻”问题……近年来,酒泉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和群众带来了更多便利。

酒泉市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四办”改革,先后派出调研督查组和企业走访组,就全市“放管服”改革及营商环境中的“堵点”“痛点”问题进行督查调研。安排相关部门牵头负责,研究制定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规划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意见。

为提升效率,酒泉市将32项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明确了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在工作推进中,坚持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19年以来,涉及市直部门的100项“堵点”问题已解决95项。按照“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模式,市级32个部门、11家便民利企单位的654项审批和服务事项入驻行政服务大厅,实现了市级政务服务“一处跑”。

通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酒泉市级政府部门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1项,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累计减幅达到54.4%。同时,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严格落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先证后照”等制度,企业登记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万户。

“放管服”改革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办事效率的提升上。为此,酒泉市着力改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管理,把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录入酒泉市智慧政务管理系统,清晰划分审批权限节点,简化办事程序,合并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

“为全面细致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我们梳理标准化审批服务要素494项,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环节。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要求办件比例达到事项总数的三分之一,‘最多跑一次’占总事项的74%以上,无法律依据及非必要证明取消率达42.21%,有效打通行政审批‘中梗阻’,为企业和群众办事节省了大量时间。”酒泉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龚志荣说。

武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武威市提高服务企业意识,积极营造兴商、富商、安商、亲商、护商良好环境,以此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制度保障。武威市、县区均成立促进全民创业和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先后出台《武威市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在矿产、土地、金融、电力、运输以及其他资源配置方面,对民营经济实行平等待遇,切实做到“六个一视同仁”,即对本土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在政策支持上一视同仁、审批服务上一视同仁、规范发展上一视同仁,对本土企业不管税收多少一视同仁、规模大小一视同仁、效益好差一视同仁,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为企业家营造“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以良好的作风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无疑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最切实举措。2013年以来,武威市分11批取消下放调整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426项,取消、合并管理15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与此同时,武威市进一步压减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全面停止办理省内施工劳务企业资质申请、增项、延续等业务。54项常用不动产登记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在全省率先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目前,在甘肃政务服务网武威子站开通网上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991项,在线受理率100%,在线申报率100%。

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武威市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工商前置审批事项由226项减少至目前的28项,88%的前置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有效解决了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白银: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着眼激活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白银市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践行“一网、一门、一次”创新理念,深入推进登记注册和许可审批服务便民化、便捷化、信息化改革,全力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功夫打造发展软环境。全市市场主体户数在2018年突破10万户大关的基础上,2019年又跨上了11万户的新台阶。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但需要“硬措施”来托底。白银市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切实解决企业、个体商户在进入市场时出现的“准入不准营”的问题。白银市市场监管局登记科科长张吉平介绍说:“‘证照’主要指营业执照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原先要开办一家企业,首先要取得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证照分离’后,可以先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在“证照分离”改革中,白银市先行先试,成立全省第一家“证照分离”改革信息审批监管部门,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目前“证照分离”改革已惠及全市2196户企业。

同时,白银市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三证合一”到“55证合一”,减少了群众在政府各部门间的来回奔波,目前已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2.9万份。

当地还创新推出“一照多址”改革,与兰州市工商局联合印发试行办法的通知,在全省首创兰白两地跨区域“一照两地通行”,为白银万达摩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核发全省首张2.0版“一照多址”营业执照,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试点顺利落地。

在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中,白银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登记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全程网上办理,为白银俊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颁发全省首张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实现了远程“键对键”“不见面”登记业务和“无纸质无介质无费用”登记模式。到2019年9月,全市无纸全程电子化办照率已达95%以上。

白银还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在将企业办照时间压缩至2天以内的基础上,并联合公安、税务、人社等部门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比国家要求标准更高、进度更快。

陇南:全面推行“办事不求人”

推进知晓政策不求人、限时办结不求人、窗口办事不求人、网上办事不求人、帮办代办不求人、公正监管不求人、维护权益不求人——今年以来,“办事不求人”已成为陇南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和正在塑造的品牌。

陇南市将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合并建设市级和武都区政务服务中心,所有乡镇和较大的城镇社区都建成了便民服务中心。全市建成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99个,建成村(社区)便民服务网点3007个,推动事项就近能办、村级可办取得初步成效。

全市大力推行“一窗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将62个办事窗口压缩整合成8个综合窗口;积极推进“一网办”,努力推动首批65项高频事项“一网通办”;稳步推进“简化办”,478项办事事项可实现“最多跑一次”;认真落实“马上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企业登记注册(含社保登记)2个工作日以内……

与此同时,陇南市建设了大数据共享平台,着力实现全市政务数据全口径统一汇集、共享、应用机制。目前,平台已经接入地理信息、信用信息、医保信息、企业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等1042条数据目录,强化数据共享应用让推进“网上办事不求人”有了强力载体。

截至目前,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受理各种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共89572件,总办结89474件,办结率99.89%,群众满意率100%。甘肃政务服务网市州办事排行榜显示:陇南市2019年网上办件82178件,在全省各地中名列前茅。

值得一提的是,陇南市还统筹推进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的协同联动、融合发展,提升信息发布、解读回应、政民互动、办事服务的整体水平。微信政务服务大厅运行良好,2000多个政务新媒体共同发力,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记者手记】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转变作风

改善营商环境,堪称我国近年来“手术刀”式的改革突破,从这组记者采访的报道中能够看到,甘肃省各地在推进营商环境改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令人可喜。

改革措施固然重要,但优化营商环境,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不可谓不关键。可以说,作风是一张“晴雨表”,有什么样的作风就能带来怎样的营商环境。记者在采访时普遍感到,如今办事,脸好看了,门好进了,事儿也好办了,特别是一些地方采取的温暖之举、贴心之举以及“店小二”式的服务,将群众与政府拉得更近,为营商环境加分不少。

但应当看到,营商环境依然有不少“短板”存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课题仍需进一步破解。“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中掷地有声。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关键在于不断推进作风转变。要树立与时俱进、服务企业的思想意识,摒弃一些不良的老观念、老习惯,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要切实树立热忱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和观念,坚持主动作为、勤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要增强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以铁的纪律和优良作风为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营商环境不断好转,不是一日之功,而要久久为功,真正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切实为群众和企业减负、纾困、解难,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营造更加开放、透明、公开、公正、高效的营商环境。

(责编:陈诚、周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