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回顾与展望 

仰海峰

2020年01月13日09: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回顾与展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核心阅读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具有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注重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学者研究意识日益增强等主要特点。

  ■我国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编辑和出版队伍,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呈现新气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取得巨大成就。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的进展与成就,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的主要特点

  总体来看,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具有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注重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学者研究意识日益增强等主要特点。

  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从一开始就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介绍、学习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并译成中文出版,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术界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以下简称MEGA2)编辑出版的介绍与研究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文本基础。同时,在充分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特别是结合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理论阐释。例如,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中的主体性问题开始凸显;90年代,随着我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中的世界历史与全球化问题吸引众多学者;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论》中的资本逻辑批判、共同体问题的重新理解等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的重要课题。正是在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展现出鲜活的时代气息。

  注重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形象地比作“由一整块钢铸成”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一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一方面、某一角度出发研究问题,加深了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术界日益意识到需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例如,有的学者提出了内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中的思想型,并在文本分析中揭示思想型在不同学科中的展开方式。这有助于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各主要组成部分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推动实现不同学科间的融通。

  学者研究意识日益增强。自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领域就存在一些不同观点,学者们更加注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中增强问题意识。学者研究意识的日益增强,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价值论、存在论、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发展理论与全球化问题等不同领域,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断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的思想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者们从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历史形态出发,对《资本论》进行重新理解,特别是加强对资本逻辑的哲学思考,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深刻揭示“物和物的关系”所掩盖的“人和人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现实的历史”,回答“现实的历史”所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所蕴含的重大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的进展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研究、编辑和出版都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编辑和出版队伍,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有计划、成系统地翻译和整理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6年开始,以俄文第二版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陆续出版。截止到1983年,共出版50卷53册约3200万字。1955年至1963年,《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共39卷陆续出版,约1560万字。80年代开始,党中央决定启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编译出版工作,以MEGA2为基础,计划分四个部分出版70卷。第一部分为1—29卷,收录马克思恩格斯除《资本论》及其准备著作外的全部著作、文章和各种手稿等;第二部分为30—46卷,收录《资本论》及其手稿;第三部分为47—60卷,收录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书信;第四部分为61—70卷,收录马克思恩格斯各种笔记和摘录。1995年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陆续出版,至今已出版30余卷。《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60卷,90年代初出齐。这些经典文本的出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本依据,培养了一批翻译、出版和研究专业队伍。

  2004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启动以来,编辑出版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比如,精心编译出版的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了权威教材。又如,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版等一批经典著述,相继推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等一批重要理论辅导读物,陆续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一大批高校重点教材,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进一步推动最新成果进入课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呈现新气象。比如,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个案研究。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文本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都有相关研究专著出版。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积极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中的相关思想资源,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市场”思想等,为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术基础贡献力量。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加以改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

  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不仅需要原原本本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而且需要用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方法去透视现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的活力。这就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与现实的关联度。例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的,需要学者们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应在加强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研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研究,为理论创新创造提供学理支撑。

  进一步创新研究方法。除了加强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还需要坚持历史性方法,即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历史性规定,在思想史和历史发展的交汇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意蕴。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仅仅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不够的,还需要阅读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同时代以及之前的哲学文本,以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当阅读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理解历史变化中的思想变化,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走向当代的思想逻辑,这样有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进一步巩固壮大研究队伍。70多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编译出版工作成绩斐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文本基础。但也要看到,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手文本研判、考证和编辑提出的要求,我国还缺乏专业编译人员。这就需要加大专业编译人员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编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让更多优秀学者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编译和研究工作。应进一步加大文本编译支持力度,建立完整、准确、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库,特别是形成网络共享的资料库,这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程度。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学术界注重吸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加以整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的开放格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我国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外国专家讲座等活动,促进了学术交流。但这种交流更多地表现为国外学者和著作的引进,我国研究成果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这就需要研究者更加自觉地参与到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中。同时,应进一步加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成果的外译工作,将我国的优秀研究成果推介给世界。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制图:郭 祥

(责编: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