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服务、主动作为

“我们多跑腿,复工就能快一点”(干部状态新观察)

2020年03月11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我们多跑腿,复工就能快一点”(干部状态新观察)

  核心阅读

  为有序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各地各部门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服务,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跨区返岗,保障企业日常防护物资需求,简化企业行政审批流程,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切实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实际困难。

  ■ 陪 伴

  跋涉1800多公里为乡亲“护航”

  场景:云南镇雄县芒部镇劳保所所长朱启超组织务工人员到浙江打工

  2月20日,刚从浙江永康回到云南镇雄的朱启超,又坐上了前往永康的大巴。

  乘客免费、只载务工人员,这辆大巴有些特别。作为镇雄县芒部镇劳保所所长,朱启超此行的任务是自西向东穿越大半个中国,跋涉1800多公里护送这一车人安全抵达永康。

  “复工,没工人哪行。”朱启超说,镇雄是百万人口大县,又是云南省未脱贫人口最多的深度贫困县,“一家哪怕有一位农民外出务工,这家就脱贫了。”

  受疫情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工人紧缺。“得亏前期工作到位,镇雄只有一个输入型病例,疫情相对较轻。”朱启超说,镇雄县已经连续多天没有新增病例,自己这才根据县里安排开始组织人员外出务工。

  “不是说出门不安全吗?”朱启超刚说了想法,村民唐忠朝就提出了担心。

  “咱们镇雄安全,你打工的永康也安全。”“路上不安全!”唐忠朝还是不放心。

  朱启超早有准备,“咱们这车只坐务工人员,出发前都做体检,中途每四个小时量一次体温,除了上厕所,一路不停。我也全程跟车。”为了减少感染风险,镇雄县政府为每辆车配足了矿泉水、八宝粥、方便面,吃饭就在车上;每次上厕所也限定五人一组,并再三提醒不能摘口罩。

  2月15日,第一批赴永康务工的农民工专车出发。朱启超一上车就将所有人拉进了微信群“芒部永康务工人员之家”,“大家在群里聊天,也免得路上无聊。”看群里热闹,朱启超抽空眯了一会儿。

  长途奔波,说不累是假的。“但乡亲们没把咱当外人,心里是暖的。”将大家送达目的地后,朱启超又要开启下一次“护航”。

  ■ 下 沉

  帮企业提前解决难题

  场景:黑龙江哈尔滨经开区管委会区域合作三局副局长李欣然协助物流园区做好疫情防控

  一大早,黑龙江哈尔滨经开区管委会区域合作三局副局长李欣然就来到宇培集团哈尔滨物流园检查,发现园区运输车辆往来频繁,而司机随意下车走动,却没有穿戴防护设备,于是她紧急拨通了物流园经理姜力明的电话。

  “园区面积大,公司人手少,要求来往的客户、司机不下车或者得穿防护服,落实起来难度不小!”物流园经理姜力明无奈。

  原来,物流园的物业公司人员力量单薄,面对众多大型客户企业和第三方运输公司,想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物流企业人员接触的人多、情况复杂,“他们的防疫措施,更容不得半点马虎。”李欣然和同事刘子龙迅速行动起来,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立刻组织几家单位协调解决。

  随着复工企业逐渐增多,哈尔滨经开区决定向复工企业派驻驻厂员。截至目前,包括李欣然在内,由该区招商部门工作人员临时组成的45名驻厂员全面进驻复工企业。她和刘子龙负责28家公司,宇培集团哈尔滨物流园就是其中之一。

  下午的座谈会上,李欣然和大家一块把疫情防控机制、权责划分逐一讨论。会议一结束,每家单位便开始落实各自的“任务清单”。

  在这之后,物流园的入园车辆都有了严格检查,司乘人员下车也都穿上了防护服。姜力明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多亏了驻厂员,不仅帮我们发现了问题,还解决了难题。”

  需要解决的难题还有不少:“眼瞅着复工了,口罩供应量还没能完全跟上,想再申请一些应急物资。”“跨区上班通行证咋办?” ……一顿午饭的工夫,李欣然就接了三四个求助电话,并逐一协调帮助解决。

  目前哈尔滨经开区的45名驻厂员“24小时在线”,已经为企业协调解决复工难题600余件,并向20余户企业发放了3万余只口罩、100套防护服等物资。

  晚上9点半,视频例会结束后,李欣然把一家样板企业的总结转发到了服务企业的微信群里,“分享好模式、好经验,帮企业提前解决可能遇到的难题。”

  ■ 协 调

  一边找原料,一边往工地赶

  场景:四川成都住建局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处工作人员陈忠逸协调重大项目生产

  “陈干事,工人是都回来了,可是建材不好找啊!”

  “我这就来!”放下电话,成都市住建局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处工作人员陈忠逸戴好口罩,一边给周边的混凝土搅拌站、钢材供应商打电话,一边往工地赶。

  着急找小陈的是凤凰山体育公园项目工地,这里是2021年成都大运会赛事场馆之一。高峰时每天在场近2000名工人,每天至少要“吃”掉上百方混凝土、几十吨钢材。像这样的重点新建场馆工地,成都还有11个。

  连日来,成都市住建局狠抓疫情防控,火速出台具体措施,制定了7个条件标准,包括人员全面排查、设立专人专款专岗、设置隔离区间、戴口罩作业、具备消毒物资、实行封闭管理、进行体温监测等,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开始复工,同时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

  缺工人,陈忠逸就拿着用工需求,从几个劳务输出大县的运管部门一路找到镇里,落实了一趟趟“春风行动”返岗专车,把工人安全接回来。

  没过两天,缺建材的难题又摆在了他面前。他现场给10余家本地砂石、混凝土、钢材生产企业打电话,一个个地帮助他们联系主管部门,落实复工准备条件,抓紧恢复上游企业生产。从原材料出厂到装车,再拉到工地,陈忠逸一路全流程服务。

  看着一车车建材排队进场,中建八局项目经理刘火明不住地夸赞,“小陈看着年轻,办起事来又快又好,还好有他帮我们天天盯着。”

  “今天跑了两个工地,明天还有三个要跑。”陈忠逸,这位“90后”年轻党员匆匆扒拉两口已经凉了的盒饭,又忙开了。

  ■ 效 率

  两周实地走访45家企业

  场景:浙江杭州钱塘智慧城管委会工作人员张弛帮企业减轻审批负担

  “复工备案制推出得太及时了,感谢您的帮助。” 2月21日上午,在杭州平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叶明向前来送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的张弛连连道谢。

  张弛是杭州市钱塘智慧城管委会工作人员。2月1日,董叶明在电话里向张弛介绍了企业员工情况以及复工计划,此后每天,张弛都会及时跟踪企业员工最新的行程情况,并帮助企业对接防疫物资购买渠道。

  前几天,张弛向董叶明介绍,现在杭州启动企业复工备案制,只要企业不属于负面清单行业,只需在线提交防疫承诺等相关材料报备就可以复工。放在以前,通过线上申请、线下确认的审批制,江干区一天最多只能完成30家企业的复工申请审批,“现在效率提高多了”。

  于是,董叶明线上提交了申报书。没一会儿,她就接到了张弛的电话,通知企业已完成备案可以如期复工,“没想到这么快!”董叶明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有张弛这样的‘谱系亲情员’上门服务指导,这下心里有底了。”

  董叶明说的“谱系亲情员”,是杭州钱塘智慧城管委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创新举措。辖区内4450家企业分成10个谱系,每个谱系由3—5名干部作为亲情员提供服务。他们主动帮助企业了解政策、提供线上指导。张弛就是其中一名。

  完成复工备案,“谱系亲情员”还要加强后期的督导和现场检查。张弛一边根据检查情况认真填写着复工确认书,一边又嘱咐董叶明:“复工准备还算充分,但别忘记让到访人员登记信息、测量体温,查看他们的‘杭州健康码’。”

  江干区纪委监委干部潘水芳在一旁认真做着记录,她告诉记者,企业复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江干区主动邀请纪委监委全程监督备案流程,“两周时间里,张弛实地走访了45家企业,他从没喊累。”潘水芳说。

  “我们多跑腿,复工就能快一点,心里特别高兴。”张弛说。

  (本报记者徐元锋、杨文明、张艺开、郝迎灿、宋豪新、窦瀚洋)

(责编: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