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频送扶贫雨 催开陇原致富花

王睿君

2020年06月09日14:32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东风频送扶贫雨 催开陇原致富花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作为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通过全省上下的艰苦奋斗,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甘肃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训、劳动力输转和消费扶贫等方面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1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75个贫困县区已有67个脱贫摘帽,7262个贫困村已有6868个退出贫困序列,藏区实现整体脱贫。

眼下,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如何如期完成全省剩余8个贫困县的脱贫摘帽任务,巩固和提升已脱贫县区的脱贫成效?对此,甘肃省将继续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单位帮扶,发挥定点帮扶单位优势,瞄准靶心、突出重点,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同时,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考核发现问题抓好整改,不折不扣完成协议书和责任书任务,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与全国一道如期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万水千山总关情

——厦门市与临夏州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走笔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福建省厦门市,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经济特区之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我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2010年,国务院确定厦门市临夏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十多年来,在福建省和甘肃省的重视推动下,厦门市与临夏州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委政府共同商议、携手推进,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使得临夏州在基础设施、产业、教育、健康、就业、住房安全保障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芒种时节,走进临夏州积石山县,满山遍野的绿色尽收眼底,干净整洁的村庄“镶嵌”其间,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距离县城不远处的一幢大楼前,牌匾上“积石山县山海协作产业园”几个大字格外耀眼。

“园区里的几家企业是县里专门从厦门市引进的扶贫项目,它们在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方面效果很好,也很受群众欢迎。”积石山县扶贫办主任马占山介绍说。

上午8时,67岁的积石山县关家川乡何家村村民何俊芳,准时来到产业园内的特利强雨具扶贫车间开始工作。像这样的生活,何俊芳已经过了近两年。

2018年6月,积石山县与厦门市海沧区携手,开办特利强雨具扶贫车间,并明确以招收女工为主,每月除了保底工资外,还发放补助。

得知这一消息后,县城周边大批妇女纷纷前来应聘。“女儿想来工作,也拉着我来试一试。”何俊芳回忆说,来之前还很担心,觉得自己岁数大了,也没读过书,找工作的事根本没啥指望。

“只要会做针线活的妇女都能来,我们尤其欢迎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特利强雨具扶贫车间负责人谢根生的一席话,打消了何俊芳心里的顾虑。几天后,何俊芳成了车间里的缝伞工。

据了解,像何俊芳一样到扶贫车间工作的妇女共200多人,其中60%以上都是贫困户。

“厦门人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我们,我们也要努力工作过上好日子。”何俊芳高兴地说,“我和女儿一个月总共能挣5000多元,下班后还能照顾家里,放在过去,这样的好日子想都不敢想。”

特利强雨具扶贫车间,是厦门市与临夏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工作的缩影。

2019年,厦门市与临夏州紧盯“六大任务”年度目标,全力推进年度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一年来,厦门市投入财政帮扶资金5.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安全饮水工程、安全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帮扶项目416个,43家厦门企业落户临夏,在全州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今年,厦门市和临夏州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持续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年初,临夏州便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截至目前,厦门市援助临夏州财政资金5.776亿元,启动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17个,互派挂职干部32名、专业人才150名,累计引进企业达到63家,输转三地就业3.46万人,79个厦门市民营企业与38个国家挂牌督战村结对开展帮扶活动,旅游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进展顺利。由厦门市政集团投资建设,旗下环能公司运营管理的临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万名厦门市民游临夏”活动正紧张筹备中。

“两地将继续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在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将‘输血式’和‘造血式’扶贫相结合,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确保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临夏州扶贫办主任张卓对全州如期脱贫信心满满。

山海情缘结硕果

——青岛陇南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高质量推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青岛,位于黄海之滨的璀璨明珠;陇南,地处秦巴山区的陇上江南。4年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两个相距1800多公里的地区紧紧联系在一起,用“东西协作”模式,开启了助推陇南脱贫之路。

自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依托陇南市的丰富资源和青岛市的产业优势,两市把产业合作作为脱贫奔小康的核心任务,出台了《陇南市经济开发区青岛产业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青岛企业入陇创造了条件。

订单辣椒、订单万寿菊、青陇兄弟啤酒、青岛利和萃取股份有限公司成县花椒加工项目、青岛市旅游集团与陇南合作开发官鹅沟大景区项目、晶品饰品加工项目……一系列扶贫项目落地陇南,生根开花。

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协作、资源共享,青岛对陇南的扶贫协作正立足重新发现西部山乡的独特价值,以兴产业助脱贫。同时,两地将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作为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东西扶贫协作工作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据了解,2019年,青陇两地签约项目65项,引进25家企业来陇南开展帮扶工作,投入资金2.5亿元;今年,青岛在陇南新签约项目16个,新建续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070.6万元。自2016年至目前,已累计到位资金3.72亿元。

这几年,一批批陇南干部和企业人员前往青岛学习发展经济的本领,他们不仅学习到先进的知识技术,也将开放的理念带回陇南。

同时,一批批青岛干部纷纷把帮扶地陇南作为第二故乡,竭尽全力帮扶。你来我往中,青陇两地感情日笃。

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加强实施人才援助,选优派强支援干部,第二批赴陇南挂职干部21人。选派教育、医疗、农业、法律等专业技术人才257名,并通过赴青岛培训、“空中课堂”、委培代培等方式,累计培训陇南干部2874人次、各类技术人才10377人次。

此外,通过开展“陇货入青”活动,青岛打造了消费扶贫模式。去年,对陇南消费扶贫额达2.77亿元,带动19869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今年,青岛又创新开展“明星代言”消费扶贫,聘请知名演员和运动员为青岛消费扶贫形象大使,并为青岛消费扶贫代言,目前正在进行外景拍摄。

更让陇南群众暖心的是,青岛社会各界人士也踊跃参与帮扶陇南。去年,青岛市社会力量为陇南捐款捐物1.04亿元。特别是今年年初,在防疫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青岛克服自身困难,再一次对陇南给予了无私的援助,这种不分彼此、雪中送炭的兄弟情谊,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陇南人民。

大山深处的陇南迎来青岛企业家、技术员、医疗专家……以东部之长补西部之短,以先发优势促后发效应,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青岛对陇南的扶贫协作,正激活着陇南自身的内生动力,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倾心倾情二十载

——全国妇联对口帮扶漳县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22年前,很多生活在漳县偏僻农村的群众不知道北京有个“全国妇联”;很多全国妇联干部也不曾听说,在祖国西北大地,有一个叫做“漳县”的县城。

自1998年定点帮扶漳县以来,“举全会之力,助漳县脱贫”成为全国妇联干部的共识。一批批妇联干部跨越千山万水,满怀真情奔赴这方热土。“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春蕾计划”“母亲健康快车”、文殪公路……一个个项目、一笔笔投资、一座座学校,让漳县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让2000平方公里的漳县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二十余载的持续帮扶,不仅让全国妇联有了漳县情结,更让漳县群众有了妇联情怀。

“吃水不忘挖井人”

漳县,处于西秦岭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乱山如抱复如环,不到山中不见山”。这里,年均降水量458.3毫米,年蒸发量1494.5毫米,乡亲们吃水难,挑水也难。

三岔镇刘家岘村村民汪二虎今年50岁。当年到底有多缺水?汪二虎说:“全家人舀半勺水,一个个轮流洗脸。洗脸不能用肥皂,因为洗脸水还要喂牲畜。通常一年也洗不了一次澡。”

“那时经常半夜三四点起床去挑水,本村泉里没冒水就去其他村。”三岔镇党委副书记马文回忆说,“冬天我们还去河里砸冰,把冰块抱回家,化了就是水。手冻得不成,就放煤油灯上烤,疼了挪开,等会再放上去继续烤。”在马文的印象中,那时全村不论男女,脸都黑黢黢的。

随时能有一口水,是漳县几代人的梦想。让漳县群众喝上一口好水,也成为全国妇联驻漳县帮扶干部心中的使命。

“母亲水窖”的实施,让漳县群众“久旱逢甘霖”。

刘家岘村村民汪六十说,当时他在外打工,接到妻子赵四妹的电话,说家里要修水窖,立即请假赶了回来。“修好水窖我在外面打工也能放宽心了,要不就她一人挑水,要吃太多苦。”的确,对于妇女来说,一次担不了半桶水,一天要担三四趟,难上加难。

“全国妇联的干部还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水泥等物资。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全国妇联’在村子里叫得可响了,我们都念着人家的好呢。”赵四妹说。

水窖修好后,家家户户比过年还高兴。汪二虎记得那年夏天,乡亲们放了鞭炮,还聚在一起庆贺了一下。

水,不仅满足了百姓的生活之需,还为他们发展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几年,汪二虎依靠发展中药材、马铃薯等种植业,日子逐渐有了起色。

在刘家岘村村口,静静竖立着“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的石碑,无声地诉说着全国妇联帮扶漳县乡亲们求得一口好水的故事。

“全国妇联像阳光一样”

石咀沟村是漳县大草滩镇最偏僻的村。转过一个又一个弯,爬过一个又一个坡,一座现代化学校——石咀沟春蕾小学“藏”在这座安静的山村里。

校长王彦军说,1999年之前学校可不是眼前这般模样。

“2座土房,4个教室,木板桌子。有的学生从家里拿了板凳,没有板凳的只能站着上课。”王彦军说,最难熬的要数冬季,教室里只有土炉子,用木柴生火,得先“跑”一阵烟,人才能进教室。

学校老师曹永生记得,冬天风呼呼地从窗户纸里透进来,学生冻得受不了,一会搓搓手,一会跺跺脚,一会又焐焐耳朵,那时候曹永生心里盼着“装上玻璃窗户”。

在全国妇联的帮助下,春蕾小学不仅改善了硬件条件,“软件”也随之提高——图书室、计算机室……样样不比城里差。王彦军说,近几年学校的入学率也提高了。

去年冬天,春蕾小学学生曹强斌和张凯博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他俩头一次去北京,参加2019《同一个心愿》母亲水窖爱心公益盛典电视晚会。看升旗、游故宫,两个孩子亲眼看到了大山外的世界。王彦军告诉记者,从北京回来后,两个孩子更加自信和乐观了。“长大了要到北京上大学”这个梦想,已经在两个幼小的心灵中扎根。

“全国妇联像阳光一样,孩子们被关爱得越多,心中的爱也就越多。”王彦军说。

(责编:陈诚、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