嶧城榴花紅勝火(行天下)

徐 可

2020年07月06日11: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嶧城榴花紅勝火(行天下)

庚子初夏,陽氣升騰﹔馳赴嶧城,走馬觀花。

嶧城是山東棗庄的一個區,以前叫嶧縣,位於棗庄市南部。在棗庄站下了高鐵,坐車直奔嶧城。出了市區,進入嶧城境內,就像進入了一片海洋。那是石榴的海洋。放眼望去,除了不遠處連綿起伏的小山外,目之所及,都是石榴樹,樹上綴滿了紅色的石榴花。樹葉碧綠,如同剛剛水洗過一樣清爽﹔榴花火紅,像舉著一支支小火炬。有古詩雲“五月榴花紅似火”。當下正是農歷五月,是榴花盛開的季節。路是蜿蜒曲折、起伏不平的,有點類似於盤山路——這裡是丘陵地帶,地面高低起伏。汽車在路上行駛著,就像漂泊在汪洋大海中的一葉扁舟。綠葉是涌動的層層波浪,紅花就是那飛濺的浪花。司機小張告訴我,這就是有名的冠世榴園,有十幾萬畝地。往年這個時候,園裡游人如織,愛美的女士們穿得花枝招展,與火紅的榴花爭奇斗艷。男士們拿著手機、相機忙得不亦樂乎。隻要你有興趣,在園子裡逛一天也不覺得乏。小張沒有吹牛,從中午到達起,我把一整個下午都交給了石榴園。

冠世榴園位於嶧城區西部的群山之陽,東西長30公裡,南北寬4公裡,總面積達18萬余畝。園區有榴樹700余萬棵,48個品種。嶧縣榴園形成於西漢成帝年間,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而今,古老、幽雅、壯麗、奇秀的冠世榴園,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它像一顆隨節令變幻色彩的璀璨明珠,鑲嵌在魯南的青山綠水之間。

我不禁好奇,嶧城何以有這麼多石榴樹?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嶧城能夠成為“中國石榴之鄉”,緣於西漢名相匡衡。石榴,又名安石榴,原產於伊朗、阿富汗等地區,在西漢時由西域引入中國。據西晉張華《博物志》記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又據漢代劉歆《西京雜記》記述,漢武帝在京都長安建上林苑,百官奉獻奇花異果,其中就有安石榴。據傳,嶧縣石榴園,就是在漢成帝年間,由匡衡從長安上林苑帶到家鄉種植,逐漸繁衍而成的。嶧縣土體深厚,土壤肥力狀況較好,非常適宜石榴生長。在匡衡的提倡和鼓勵下,嶧縣人開始廣泛種植石榴,形成規模,歷經千年,長盛不衰。明天啟年間,嶧縣石榴曾作為貢品,進奉朝廷。如今,石榴種植已經成為嶧城的特色產業,榴花也成為棗庄市的市花。

石榴是人們愛吃的一種水果,除了果實外,它的葉、根、皮、花都有用場,可以說全身是寶。石榴樹葉可制茶、可制藥,石榴果皮、根皮和花皆可入藥。相傳,英雄岳飛患有眼疾,在石榴園裡的青檀寺療養。青檀寺法聰大師就地取材,用榴葉、榴花、榴果房膜和深山草藥,治好了岳飛的眼疾。此傳說真假無法考証,但后人在此建樓,名為“岳飛養眼樓”。據《嶧縣志》記述:“青檀寺在青檀山東趾,嵐岫環合,竹樹茂密,風景幽絕。相傳宋岳武穆駐兵養病處,石壁刻字,模糊不可辨,以為武穆題識也。”那天下午,我們參觀了岳飛養眼樓后,就在青檀寺外找了一家小茶館喝茶。主人是兩位老人家,退休前是中學教師,退休后開了這家茶館,用自制的榴葉茶招待客人。他們說,榴葉茶清熱解毒助消化,最適合這夏天喝。

6月來嶧城,當然要看榴花。穿行在石榴樹間,一樹一樹的榴花紅得似火,紅得耀眼,紅得熱烈。石榴樹樹形優美,干枝扭曲,蒼勁古朴,千姿百態,自然成景。葉片碧綠而有光澤,花色艷麗多彩。石榴花由花萼、花瓣組成,像一個小喇叭,通體皆為紅色。花萼油亮泛光,有著蠟一樣的光澤,花瓣則是從喇叭筒頂端向上、向外開展。花瓣是褶皺的,有單瓣、有重瓣。整朵花看起來像極了少女的紅裙子,不知“石榴裙”一詞是否由此而來?有工人頂著烈日在修剪石榴樹,把一枝枝榴花剪落於地,我們不解,上前請教。原來,石榴花分“果花”和“幌花”,“果花”為雌性,多生於結果枝頂端,基部有明顯的膨大,結果率高﹔“幌花”為雄性,基部較小,開花后自動脫落。為了不影響榴樹結果,必須適時把幌花剪掉。

石榴花在一片綠中火辣辣地盛開,噴薄怒放如一團團熊熊燃燒的火焰,讓人為之振奮,也給文人們帶來靈感。晉人潘岳作有《安石榴賦》,其序雲:“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也。”梁元帝蕭繹在《詠石榴詩》中形容石榴“葉翠如新剪,花紅似故裁”。詩仙李白在嶧縣居住時,寫下了“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為了佳人,李白“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詩人李商隱在《石榴》詩中詠道:“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宋代詩人歐陽修也有詩贊曰:“綠葉晚鶯啼處密,紅房初日照時繁。”“榴花最恨來時晚,惆悵春期獨后期。”宋人石延年的《榴花》則充滿了奇思妙想:“王母庭前親見栽,張騫偷得下天來。誰家巧婦殘針線,一撮生紅熨不開。”千百年來,榴花深得文人喜愛,吟詠石榴的詩文不勝枚舉。這些千古流傳的名篇佳句,給榴花增添了無窮魅力。

勤勞而智慧的嶧城人,可以說做足了石榴的文章,他們圍繞石榴開發出系列產品,把石榴的觀賞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經濟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石榴茶、石榴酒、石榴汁作為綠色產品已經走俏市場。嶧城石榴盆景,以樹樁盆景為主,通過雕刻、綁拉、扭梢、修剪等藝術加工和精心培育,形成咫尺山林之勢,在海內外享有盛名。

那天,我們在一家盆景園參觀時,大家對千姿百態的石榴盆景贊不絕口,更為它實惠的價格叫好。陪同介紹的是一位農民模樣的中年漢子,他遞給我一張名片,我一看,不禁樂了:“王德福——Wonderful(英文,意為‘精彩的、奇妙的、極好的’),好兆頭!”

(徐可,中國作協會員,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著譯有《三讀啟功》《三更有夢書當枕》《背著故鄉去遠行》《寫在文學邊上》等二十余部作品。)

(責編:焦隆、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