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隴西縣:脫貧出列 幸福夢圓

蹇勇德 左玉麗 齊興福 杜雪琴

2020年07月13日10:42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脫貧出列 幸福夢圓

2014年至2019年,隴西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4.22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96%,減貧效果明顯。今年2月,該縣光榮“摘帽”,退出貧困縣行列。

六年來,隴西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下足“繡花”功夫,一張解民之難、治民之貧的民生大網加速織就,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脫貧攻堅答卷。

高質量答卷“高”在哪?

在隴西縣首陽鎮,菜子坪村下社50號小院一直是道“風景”。

過去,是因為“紅色基因”:1948年11月,經中共甘肅工委批准,隴右工委在這個小院裡正式成立。

如今,是因為有了一個致富“明星”:2015年,小院主人陳新平正式脫貧。2019年,陳新平夫婦中藥材收入4.44萬元,土豆、玉米收入1.7萬元……

“他的兒子在杭州一家企業上班,不算兒子的工資,這兩口子人均年收入都超過3萬元了。”菜子坪村黨支部書記張志軍說,陳新軍夫婦是村裡公認的勤快人,一年到頭忙不停,“一門心思隻知道掙錢”。

“土地不負勤快人!”陳新軍說,今年,他又多種了4畝黨參,“收成如果好一點,就在隴西城裡給兒子買套婚房”。說這話時,他扭頭望了一眼妻子丁秀芳。盛夏的傍晚,夕陽正美,丁秀芳正忙著打理院子一側的花園。花園中,幾簇芍藥,絢爛怒放。

脫貧摘帽,幸福花開。陳新平是這樣,隴西縣亦是如此。

近年來,隴西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一號民生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扎實開展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式扶貧,用實干精神高質量書寫了脫貧攻堅的精彩答卷。

“高質量”體現在減貧數據上:2014年至2019年,隴西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4.22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96%,1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面脫貧﹔

“高質量”體現在農民可支配收入上:2019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98.6元,較2013年的4430.5元增長4668.1元,年均增長12.74%﹔

“高質量”更體現在群眾認可度上:在省裡組織的脫貧攻堅成效第三方評估認可度調查中,隴西縣脫貧攻堅群眾認可度為99.18%,居全省第二。

脫貧攻堅改變了什麼?

田在雲上,雲在天上。隻有幾十戶人家的回岔村坐落在雲田鎮的一座大山之巔。山頭一側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上,一排排白牆黛瓦的新民居錯落有致,干淨整潔的水泥路四處通達。

2018年6月,48歲的邢軍一家搬到了這裡。“相當於是‘拎包入住’,我們隻花了6000元鋪了地板,其他建房的錢都是國家補助的。”邢軍說,跟原來相比,他現在“過上了蜜一樣的生活”。

邢軍家原來住在3公裡外的一處山坡上,院牆是一道深溝,“牆上裂著縫,遇到天陰下雨就心驚膽戰”。除了住房,更難的是吃水。他隔幾天就要到很遠的澇壩去拉水,“天不亮就得出發,去遲了水就被人搶光了”。2017年,他被列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

搬到新家后,邢軍一下子感覺日子有了奔頭。2019年,他種了40多畝中藥材,當年就收入4萬多元。此外,他還通過手機直播平台學會了養蜂,農忙之余,又多了一份“甜蜜的收入”……“收入穩定,房子堅實,走上了水泥路、吃上了自來水,這好日子真要感謝國家的精准扶貧好政策。”邢軍這樣說。

邢軍是當地脫貧攻堅受益者的代表之一,這樣的生動事例,在隴西縣脫貧攻堅戰場上隨處可見。至2019年底,隴西縣貧困家庭普遍實現不愁吃、不愁穿,家有余糧或有錢購糧,四季有衣換,農村安全飲水達到100%。同時,“三保障”問題全部解決:全縣義務教育適齡學生全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無因貧失學輟學學生﹔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和參保資助率均達到100%,住院報銷平均補償比例達到93.13%﹔縣裡還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農村人口住房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借力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縣裡大力實施各類惠民工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公共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全縣215個建制村全部實現道路硬化﹔實施農電網改造,全縣1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810個自然村動力電實現全覆蓋﹔累計新建和改擴建農村中小學168所、幼兒園114所﹔在農村養老及兜底保障方面,全面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做到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應養盡養。

全面小康,隴西怎麼做?

眼下,隴西縣雖然已經退出了貧困縣之列,但全縣仍有1391戶、4137人尚未脫貧。此外,還有1273戶監測戶、1765戶邊緣戶。

脫貧不易,鞏固更難。在決勝同步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隴西縣如何讓群眾實現穩定脫貧,怎樣才能有效防止返貧、確保全面小康?

“我們將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圍繞‘補短板、強弱項、抓鞏固、提質量’的工作思路,緊盯重點人群,壓緊壓實責任,強化督查問效,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隴西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採訪中,隴西縣委書記魯澤這樣說。

今年以來,隴西縣緊盯未脫貧戶、監測戶、邊緣戶重點人群和薄弱村,制定出台《脫貧攻堅挂牌作戰方案》,強化作戰措施、明確作戰時限、壓實作戰責任,全方位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和水平。

針對4429戶上述3類重點人群,縣裡全面實行“一戶一名責任領導、一名幫扶干部、一個幫扶計劃”的幫扶責任體系,已確定各類幫扶項目16項,安排幫扶資金894萬元。

針對排摸出的37個薄弱村,縣裡緊緊圍繞村組道路砂化硬化、自然村動力電改造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合作社作用發揮、人居環境改善等重點任務安排資金項目,全面補齊薄弱村發展短板,不斷提升發展水平。

針對重點扶貧項目,縣裡緊盯總投資3.94億元的5大類20個項目,全力推進資金撥付、建設進度和效益發揮等各項工作。

此外,縣裡還繼續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產業扶貧政策,著力培育脫貧主導產業,穩定提高貧困戶收入,努力推動全縣產業扶貧提質增效。

脫貧攻堅,時不我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一項項惠民實事正在落實,一個個富民產業蓬勃興起,一幅幅干群合力、久久為功的脫貧攻堅戰斗場景仍在繼續,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隴西正在全速行進!

記者手記

闖出一條致富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齊興福

在隴西採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當地的“老漢”。

說是“老漢”,其實他們的年齡不算大,也就50歲上下。52歲的賈隨太去年嘗試網絡直播帶貨時,很多人說“這老漢是喝大了胡整哩”。誰也沒有想到,這個“胡整”的“老漢”不到一年就在網絡上賣掉了20多萬元的中藥材。

雲田鎮回岔村村民邢軍與老賈年齡相仿。2019年初,老邢通過“快手”APP學會養蜂后,引進了4箱蜜蜂,當年就收入4000多元。今年,嘗到甜頭的老邢,又引進了22箱蜜蜂,“到年底蜂蜜至少能賣3萬多元”。

攀上一張互聯網,闖出一條致富路,開辟一片新天地。時下,在隴西,跟老賈、老邢一樣,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乘著“互聯網+”的強勁東風,依托縣裡搭建的電商平台,將中藥材、菜籽油、苦蕎茶、蜂蜜等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好日子是拼出來的,致富路是闖出來的——在隴西採訪時,許多當地人對記者這樣說。這句話雖然簡短,但卻透射出隴西人民面對貧困和苦難百折不撓、敢闖敢拼的不屈精神。

“現在扶貧政策這麼好,隻要敢打敢拼,日子肯定能好起來。”今年,邢軍除了養蜜蜂,還種了40多畝中藥材,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比物質脫貧更可貴的是精神脫貧。行進在隴西城鄉,記者一路走訪,一路感慨:這些從精神上已經脫貧的人們,告別經濟上的貧窮,已指日可待。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