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9萬多個黨支部脫貧一線顯身手——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

董洪亮 杜昱欣 王彤

2020年07月13日14:26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時下,是位於祖國西北內陸甘肅省一年中最好的時節。從蘭州出發一路往東,沿途山間地頭、溝梁岔卯綠意昂然。這滿目的綠色裡,有藥材、有花卉、有土豆等經濟作物,這漫山遍野勃勃生機就是老百姓們走向小康生活的希望。

甘肅是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打好最后的收官戰、交出合格的成績單,是甘肅必須抓好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目前,全省還有8個貧困縣尚未摘帽、17.5萬人未脫貧。如何攻克這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隴原大地上,9萬多個黨支部靠前站位、主動作為,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創新方式方法,積極發揮黨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嚴密的基層組織體系建設引領脫貧攻堅工作高質量向前推進。

做好“主心骨” 培育“領頭雁”

娘娘壩鎮錢家壩村整齊的四層中式小樓。王彤攝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

“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當時報考專職化黨組織書記就是想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通過我的努力給農村帶來新的變化。”談起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識,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娘娘壩鎮錢家壩村專職化黨組織書記馬志良說,“我最大的感觸是工作做得好不好,就要看黨建工作抓得實不實。”

政策的生命力在於落實,落實的關鍵是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錢家壩村黨支部按照黨支部建設標准化的要求,對群眾關心的事堅持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方法採民意、集民智,抓細節、強落實,切實讓鄉親們吃下了“定心丸”。村支書領著干部干、干部領著黨員干、黨員領著群眾干,硬化村巷道路、人居環境整治、發展鄉村旅游等一件件以前不好辦、辦不了的事就這樣解決了、辦成了。

作為隴南市西和縣蒿林鄉何山村黨支部書記,萬頓兜裡經常揣著兩個小本本。一本是《西和縣脫貧攻堅政策解答》,另一本是本村未脫貧農戶基本情況。為了讓村干部能精准地掌握脫貧攻堅最新的政策、詳細掌握所轄村社貧困戶的詳細情況,西和的村干部們每人都有這樣的兩本“口袋書”。

“入戶的時候群眾如果對一些政策有疑問,我們可以隨時查閱,給大家最精准的解釋。”萬頓說。

“有些群眾家裡原本面積就不大,后來人口多了,就沒有專門的廚房了,吃飯的時候常常在院子裡,加上用柴火燒飯,屋子裡特別黑。我們通過入戶及時掌握了這個情況,給每家都修建了廚房。”上任以來,萬頓開始了扎實頻繁的入戶走訪,並對10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戶一檔資料全部進行了梳理。“力所能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心就會與群眾貼得更緊。”萬頓堅信自己的努力不會白費。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隻有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農村改革穩定發展才能有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証。干部聯系群眾不留空白、不留盲點,這份真誠與執著不僅獲得了群眾的信任,更是強化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主心骨作用,將大家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向貧困宣戰,向小康邁進。

盤活“硬資源” 用好“人財物”

李家店鄉村民在採摘金銀花。 通渭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7年我種了2畝金銀花,去年採摘賣了8000多元。去年我又多種了1.4畝。”定西市通渭縣李家店鄉郭坪村村民張繼剛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他家因為種植金銀花有了起色,“隻要金銀花年年有收入,日子就天天有盼頭。”

近年來,通渭縣探索推行“三建四聯三帶”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模式,著力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脫貧攻堅動力。經過近幾年的大力推廣,金銀花已成為全縣脫貧致富的“金產業”。在今年6月18日召開的第三屆通渭金銀花節上,網紅達人將鄉親們採摘下來的金銀花通過網絡銷售到了全國各個地方。過慣了苦日子的村民聞到了花香,也過上了用金銀花兌換“金銀”的日子。

青山環繞,綠水靜流,坐落於白崖山下的隴南市成縣黃渚鎮清水村正鉚足了勁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清水村黨支部堅持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增收脫貧的核心抓手,緊緊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啟動實施了“產業富民”工程和黨員干部“一幫一”致富脫貧工程,農民合作組織蓬勃發展。

清水村通過採取“黨支部引領、村集體控股、黨員和群眾參股、貧困戶持股”的方式,多方籌資100多萬元,帶領群眾大力發展水產養殖、中藥材種植、土蜂養殖、食用菌培育、藥食兩用木瓜種植、農家客棧等富民產業,帶動貧困戶30戶,“黨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貧困戶”帶貧模式逐步成熟。

由櫻花、波斯菊、十樣錦、千日紅、郁金香等裝扮的“清水花谷”提升了村子的顏值,網紅搖擺橋、燒烤基地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休閑度假,連原來阻礙村民出行的大石頭都沒閑著,變著造型打造吸引游客的“石頭文化”。如今的清水村“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在“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資金變股金”的過程中擺脫了貧困,走上了發展鄉村旅游之路。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全面激發激活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把群眾組織起來一起跟著黨支部走、跟著市場走,方向對了,奮進的腳步就會快一些。

當好“代辦員” 服務“暖民心”

村民胡有強正在秦安縣雲山鎮楊吳村黨群服務中心辦理扶貧小額信貸續貸。 杜昱欣攝

如果說“甘肅黨建”信息化平台是基層黨組織的虛擬陣地,那麼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就是實體陣地。2018年以來,甘肅各級統籌13.17億元新建(改擴建)村級黨群服務中心4530個,2020年計劃列支部分省管黨費對8個未摘帽脫貧縣340個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改造提升,其中涉及臨夏州臨夏縣、東鄉縣47個村。同時實行駐村坐班值班和全程代理服務,全面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以前沒有好的村陣地,黨支部開會在村干部家裡開,現在通過實體陣地和虛擬陣地相結合,把黨員真正組織起來,把黨支部的功能切實發揮出來。抓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不僅提高了基層黨支部的議事能力,更加凸顯出黨支部服務群眾的能力。

“村裡的文書經常到家裡來,有啥事都幫我們操心著。前段時間我辦理貸款續貸都是村文書幫著辦的。”天水市秦州區娘娘壩鎮小南峪村村民童永輝說。

天水市在積極開展黨組織書記專職化試點的同時,大膽實踐探索,通過村黨組織書記和大學生村文書兩個“專職化”建設,將一批文化水平較高、年富力強的優秀人選充實到村級班子,使其專職負責村上工作,從嚴督促落實值班值守、去向告知等各項制度,積極推行一站式、便捷式代辦服務,確保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門常開、人常在、事快辦。

定西市通渭縣常家河鎮勝義村專職黨組織書記王春娟有本特殊的相冊,“從三月底合作社木耳栽植大棚和櫻桃採摘園建設開始,每隔幾天我就會到合作社內觀察木耳和櫻桃栽植的情況,並把當天拍到的照片記錄下來,我覺得每天觀察它們生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王春娟打開手機翻動相冊,福興德農牧林專業合作社新建成的田園綜合體裡採摘園開建、果苗栽種、果樹開花挂果時的情景都被她一一記錄下來,這些資料圖片讓勝義村的巨變有了“微紀錄”。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甘肅基層黨組織扎根一線,為民解憂,奮力領跑。相信不久的將來,所有的村子可以跟勝義村一樣,將過往的苦難與貧困隻留在相冊裡,腳踏實地,苦干實干,繼續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奮力奔跑。

(責編:焦隆、陳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