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清流澆開幸福花

——引洮一期工程助力安定區脫貧攻堅見聞

齊興福

2020年07月15日08:11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洮河清流澆開幸福花

入夏沒幾天,安定區西鞏驛鎮南河村暖泉社11號小院裡就飄溢出陣陣花香。推開院門,但見幾盆牡丹正肆意開放,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如玉。稍稍近前,花香沁人心脾。

“洮河水沒通之前,我們吃的是窖水,洗臉都舍不得多用,哪敢用水養花?”70歲的小院主人景玉萍從廚房的水龍頭接了一瓢水,挨個給花盆裡澆水。

安定區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山大坡陡,干旱少雨。“不怕狼、不怕鬼,就怕缺少一擔水”——曾幾何時,跟景玉萍一樣,這裡的許多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十分困難。這不僅制約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而且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幸福指數。

2014年底,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之夢變為現實。清粼粼的洮河水自上游的九甸峽翻山越嶺,奔向干涸的安定大地。2009年,引洮供水一期安定區配套工程啟動,至2014年底全面通水,安定區累計投入資金7.44億元,建設了農村供水干支管、泵站、隧道、支渠、田間配套等工程,實現了供水管網覆蓋到村和田間、灌溉水到地頭的目標。

生命,因水豐盈。涓涓清流通過水廠、泵站、支渠管道流過溝溝岔岔、山塬梁峁,滋潤著每一位安定人的心田。通水當天,魯家溝鎮小岔口村村民邵青芳從自家的水龍頭上接了一大碗水,一口氣喝了個底朝天,喝了半輩子苦窖水的她咂著嘴巴,瞇上眼細細品味,“那真叫個甜,都甜到心底裡去了”。

2015年至今,安定區籌措資金3.73億元,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和農田灌溉工程建設,實現了全區19個鄉鎮9.19萬戶人家自來水“應入盡入”、14.35萬畝農田“應灌盡灌”。

6年前,一碗洮河水讓邵青芳“甜到了心底”。她做夢也不會想到,6年后,因為洮河水,她在家門口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今年6月,距離小岔口村不遠的定西齊馨苑生態產業園林有限公司花卉苗木基地裡,數萬盆月季花姹紫嫣紅,嬌艷怒放。這是目前西北最大的連棟智能溫室大棚,佔地120畝,屬於中央單位定點幫扶項目。

“在魯家溝建立花卉基地,主要是考慮到用水方便,沒有洮河水,在定西咋敢發展花卉產業?”採訪中,該花卉基地項目經理劉建強說,該基地運行后,部分貧困戶一方面可從企業得到扶貧資金的入股分紅,另一方面能從土地流轉中得到固定收入,還有的人在基地有了穩定的勞務收入。

邵青芳就是其中的一員。今年3月至今,她已經從花卉基地掙到了近1萬元的工資,這是59歲的她有生以來的第一份收入:“這都是洮河水帶來的福呀!” 

有水有活力,有水百業旺。內官營鎮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重要受益區,也是冷涼型蔬菜的適宜種植區。近年來,該鎮借洮河清流,發展優質蔬菜基地8.3萬畝以上,年產各類蔬菜40余萬噸,年產值超過6億元,菜農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元。

洮河清流,也帶動了牧草、養殖等產業的迅猛發展。2013年,馬宏圖揣著從北京經營餐飲賺得的“第一桶金”回到了香泉鎮。第二年,正好趕上引洮工程通水。敏銳的他立刻組織身邊的人成立了養殖合作社,“以前不敢搞養殖是因為缺水,有了水還怕個啥?”

如今,馬宏圖成立的定西宏圖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已成為一家集肉羊良種繁育、育肥、營銷和飼草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並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帶動1600余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潺潺清流,潤物無聲。安定區水務局高級工程師李亮是渭源縣會川鎮人,他的家鄉“河裡有水、水裡有魚”。20年前,李亮剛到安定區上班的時候,連澡都洗不了,“回到渭源就不想來了”。

“安定區這幾年的生態環境變化真是太大了,山上有樹,城中有水,氣候也濕潤多了。”李亮說,他現在最喜歡去安定區的濱河路散步,“聽著水聲、看看鳥飛魚躍,感覺到了江南水鄉。”

安定區氣象局統計數據顯示,近10年,當地年均降水約為407.1毫米。近三年,該數值為454.2毫米,降水量明顯增多。

安定區南山,曾是一片荒山禿嶺。如今,一片片新造的針闊混交林幼林生機勃發,一行行迎風而立的雲杉、樟子鬆等樹木綿延不絕。這是福建省福州市為改善安定區生態環境、助力群眾脫貧攻堅而投資實施的“福定生態林”。至目前,該林區面積已超過1萬畝,成為安定區最大的人造林。

綿綿青山,汩汩清流,恰如舞動的彩練,裝點著曾經干涸的安定大地。如今,洮河水流過的地方,山綠了、地肥了、人富了、村庄變美了,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幸福之花也開了。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