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揚帆踏浪行

——榆中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劉健

2020年07月21日13:52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蓄勢揚帆踏浪行

盛夏的榆中,天高雲淡、草木蔥蘢。廣袤的農村大地上,瓜果飄香、萬物競茂,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從2014年到2019年,作為蘭州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榆中縣堅持精准方略,強化產業支撐,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描繪了一幅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壯觀歷史畫卷。到2019年底,全縣累計減貧超過8.1萬人,11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村序列,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77%。

精准發力 落實脫貧任務

榆中縣轄9鄉11鎮268個村4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5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61萬人。脫貧攻堅之初,全縣貧困人口為2.23萬戶、8.41萬人。

脫貧攻堅啟動后,榆中縣根據貧困群眾分布特點,成立了北山片區、南山片區、川東片區、川西片區4個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部,統籌協調,負責片區內脫貧任務的落實。

同時,榆中縣與各鄉鎮、各部門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構建“縣級干部和鄉鎮部門負責人盯貧困村,幫扶干部和鄉村干部盯貧困戶”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布局。

為了實現真脫貧、脫真貧,切實提高脫貧攻堅實效,榆中縣嚴格執行貧困人口精准識別、動態管理、脫貧退出標准和程序,組織各級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多輪次摸底調查,力戒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全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對照省裡確定的貧困人口退出標准,明確了鄉村自驗、數據比對、相關部門認定、縣裡統一組織驗收等程序,確保貧困人口退得實、退得准。

2019年4月,榆中縣實現整縣脫貧摘帽,歷史性地退出貧困縣序列。

產業支撐 拓展增收渠道

因山大溝深、干旱少雨,榆中北山地區的6個鄉鎮曾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硬骨頭”。北山地區能不能實現全面脫貧,事關榆中縣脫貧攻堅工作的質量。

“脫貧攻堅的這些年,是園子岔鄉歷史上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時期。” 園子岔鄉副鄉長漆寶林介紹說,脫貧攻堅以來,園子岔鄉積極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百合產業,村民收入直線上升,人居環境徹底改善。

“以前,超過一半的人外出務工,農村‘空心化’嚴重。現在,外出的人返回村上發展產業,幾乎家家戶戶蓋了新房、買了小車。”漆寶林說。

作為榆中北部山區最偏遠的一個鄉,園子岔鄉在脫貧攻堅中,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一改過去種植小麥、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的傳統,確定了發展百合產業的方向,通過各種方式鼓勵農民種植百合,變劣勢為優勢,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引領脫貧的成功之路。全鄉6個貧困村2018年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已經從以前的36.47%下降至1.01%,家家戶戶收入成倍增長。

園子岔鄉是榆中縣聚焦多元發展、拓展增收渠道,著力促進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一個縮影。

脫貧攻堅以來,榆中縣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打造出高原夏菜、百合等9大產業聯盟,積極推廣“康源蔬菜”“宏鑫藥材”“芳美肉牛”等產業發展模式,有效帶動貧困戶創業增收。2019年,全縣僅高原夏菜和中藥材種植兩個產業,就直接帶動了6萬戶農民致富。

注重質量 推動鄉村振興

張宏喜和蔡引露夫婦是榆中縣甘草店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攻堅開展后,甘草店鎮以芳美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積極探索“母牛還犢”“分散養殖育肥”“集中托管托養”“訂單收購飼草”“入股分紅”等扶貧方式,帶動周邊貧困戶增收。張宏喜夫婦因此成為芳美合作社的工人,一邊務工,一邊將家裡養的兩頭牛托管在合作社裡,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以前靠天吃飯,年景好了收成好,年景不好收成差。現在年年都是豐收年。”張宏喜說。

在甘草店鎮黨委書記魏立榮看來,發展特色產業只是甘草店鎮鄉村經濟騰飛的開端,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實現鄉村振興,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而在脫貧攻堅中,甘草店鎮已經為今后綠色循環經濟的崛起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通過脫貧攻堅,甘草店鎮培育了一批養殖基地,形成了萬畝規模的飼草種植面積,並啟動了無籽西瓜等特色農業項目及窯洞賓館等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初步搭建了綠色循環產業的‘主骨架’,正在向實現鄉村振興目標不斷邁進。”魏立榮表示。

在榆中縣城關鎮的李家庄,這個曾經的貧困村通過打造全國首批、全省首家田園綜合體,實現了蝶變。

“目前已建成特色風情小鎮、生態田園等多個功能區。我們力爭用3年時間,打造特色果蔬種植、農產品生產交易、鄉村旅游休閑、田園娛樂體驗、生態養老居住融為一體的復合型田園綜合體,實現年產值3億多元。”李家庄村黨總支書記張建文說,通過脫貧攻堅,李家庄不僅告別了貧困歷史,而且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榆中縣干部群眾正以全新的姿態,走向新的未來。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