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推動實施“六大特色農業產業”精准脫貧追蹤報道之薯產業

小土豆華麗轉身

張子恆

2020年07月22日14:33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小土豆華麗轉身

長期以來,甘肅將馬鈴薯產業作為農民解決溫飽和脫貧致富的產業大力推動。

201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結合甘肅實際、因地制宜確定了“牛羊菜果薯藥”六大扶貧特色產業,甘肅馬鈴薯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馬鈴薯種植面積、產量持續穩定增加,品質不斷提升,產業鏈不斷完善延伸,馬鈴薯產業全面升級。

2019年,全省馬鈴薯產業產值達到230億元,甘肅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年生產原原種12億粒,建成了安定區、會寧縣兩個馬鈴薯百萬畝產業大縣,帶動周邊種植30萬畝以上的產業大縣8個……

昔日的“土蛋蛋”,變身貨真價實的“致富薯”“小康薯”,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依靠馬鈴薯實現脫貧致富。

破解發展瓶頸 穩定產業基礎

自從把土地托管出去種馬鈴薯,自己再在合作社務工,劉凡家的日子一下好了起來。種了大半輩子馬鈴薯,64歲的他怎麼也沒想到,靠著馬鈴薯也能有如此好的收入。

“今年托管了6畝,以前這些地都荒著,現在一畝地少說有個幾百元的收入。合作社打工每月還收入3200元。”播種的四月,劉凡在鎮裡的安泰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忙著拌種准備種植。

劉凡是定西市安定區稱鉤驛鎮周家河村人,和當地眾多貧困群眾一樣,多年來守著旱地種馬鈴薯,“苦”上一年,不見收益。隨著近些年兒女外出打工,自己和老伴上了歲數,家裡的地多半都荒了。

定西市是國家“三西扶貧”主戰場。馬鈴薯在哪都可以長,但定西有些土地隻能長馬鈴薯。干旱貧瘠的土地上,老百姓自己粗放種地,算上勞力,種一年賠一年,撂荒屢見不鮮﹔隨著大量勞動力出外務工,許多曾經種著馬鈴薯的土地變成撂荒地。

產業要發展,面積和產量是基礎!安定區拿出產業發展該有的定力,想方設法穩住規模。他們將焦點對准撂荒地、閑置土地,培育和壯大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戶種植,使得沉睡的土地資源被喚醒,群眾發展的積極性被極大調動。

自從鎮裡有了農機合作社,劉凡就迫不及待將土地托管給合作社,每年分紅。

“全程托管又可分為收益型全托和服務型全托兩種。收益型全托是每畝產生的利潤合作社與農戶按四六分成。服務型全托產品全部歸農民,合作社收取全程的服務費。”安泰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廷發告訴記者,2020年,合作社收益型全托800畝,預計收入14.2萬元。

不僅僅是安定區,全省各地都進行著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將旱作農業與糧食安全結合,將撂荒地與產業發展結合,將休耕與農作結合……推進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增長、產量持續提升。截至2019年,甘肅馬鈴薯面積1026萬畝,較2015年增長5.8%。

馬鈴薯種植形成規模,龍頭企業及以合作社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起到關鍵的作用。針對廣大種植馬鈴薯的貧困農戶,激勵他們願意種、願意多種,更是發展的關鍵。

張廷發告訴記者,為了保証貧困群眾的收益,當地探索出一條完整的帶動模式“藍天模式”,是由一家在安定區巉口鎮成長起來的全國馬鈴薯澱粉行業龍頭企業——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發起的。

藍天集團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在安定區各鄉鎮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聯合社再組織各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訂單合同,統一馬鈴薯種植品種、統一收購馬鈴薯。

“藍天公司以每斤0.45元的價格與合作社簽訂訂單回收協議,合作社以每斤0.4元的價格與貧困戶簽訂收購協議,保障了農民的收益。”張廷發說,目前,合作社已與貧困戶簽訂馬鈴薯供銷合同1235份,帶動貧困戶658戶,戶均種植馬鈴薯12畝,貧困戶每年增收3200元。

2019年藍天公司的聯合社與26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訂單,建成澱粉加工專用馬鈴薯種植基地10萬畝。

讓貧困群眾的收益有保障,無疑是激勵群眾馬鈴薯的關鍵。

近些年,甘肅馬鈴薯產業開展產銷對接過程中,堅持政府市場兩手並用,為農戶種植馬鈴薯在收入上加了一道“保險鎖”。

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省馬鈴薯產業產銷協會和澱粉行業協會聯手運作市場,在廣泛調研全國鮮薯和澱粉供需狀況的基礎上,提出了甘肅省產地馬鈴薯收購不低於0.5元每斤的目標價位,並及時發布價格信息,給予預期引導。

通過馬鈴薯產銷協會和澱粉行業協會有效聯合購銷大戶、加工企業攜手運作,握緊拳頭、一致對外、直銷終端,2019年甘肅實現了馬鈴薯平均每斤高於0.5元的目標價格。以馬鈴薯產銷協會為主,共組織外銷馬鈴薯約300萬噸,銷售精澱粉、全粉及休閑食品17萬噸,較上年增收20億元以上。

綠色化標准化 產業提質升級

安定區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量少、蒸發量大,被當地人稱為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嚴重制約著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面對這一實際,推廣實用有效的技術成了關鍵,提升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成了關鍵。安定區立足實際,大力引進旱作農業技術,全打造種植地塊集中連片、配套設施完善、高產穩產、全程機械化的馬鈴薯綠色標准化種植基地,全面推廣“黑膜覆蓋+脫毒種薯+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機械化耕作”等綜合實用技術,馬鈴薯產業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

四月,正是馬鈴薯種植的好時候。月初,安定區稱鉤驛鎮就組織農機服務隊對土地進行旋耕、深鬆、施肥,中旬集中時間進行了馬鈴薯種植。

月末,站在稱鉤驛鎮萬畝加工型馬鈴薯綠色標准化生產示范基地,剛剛種完馬鈴薯的土地,全部覆蓋著黑色的地膜,在陽光下閃著光,蔚為壯觀。

基地採用高產高效種植技術,按照種植品種、地膜覆蓋、配方施肥、機械耕作、病虫害防控的“五統一”種植標准,所產馬鈴薯品質高、加工性能好。

綠色化標准化種植的馬鈴薯,已與藍天公司簽下的訂單,1畝地純收入約1400元,萬畝基地就可以創造1400萬元的價值。

依托綠色標准化馬鈴薯基地建設,馬鈴薯的品種得到保証,為貧困群眾、合作社、馬鈴薯企業等參與的每個個體都帶來發展的實惠。

“公司今年已接下6萬多噸的馬鈴薯澱粉訂單,需要約20噸的鮮薯。”藍天公司董事長李幸澤說,去年,公司每斤最高收購價能達到0.6元。

從過去填飽肚子的“救命薯”,到現在帶動產業發展的“致富薯”,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每一步都走得越來越堅定,馬鈴薯綠色標准化種植基地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2019年全省馬鈴薯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全省標准化種植面積達到680萬畝。全省馬鈴薯產量達到1500萬噸、較2015年增長32.7%。

新技術和新品種的探索從未停止。在位於安定區魯家溝鎮的千畝示范點上,一個囊括馬鈴薯產業的全新技術、新品種、新機械的展示,搭建起全省乃至全國馬鈴薯種植領域最前沿的展台。

“這是甘肅省馬鈴薯產業新品種的擂台、新技術的展台、新農機具的舞台、學習交流的平台。”省種子管理總站站長常宏說,千畝的土地上引進了78個國內外馬鈴薯品種,其中20個在進行展示,50個在進行評比,8個在示范推廣,為各縣區進行直觀的學習做好了基礎工作。

在這裡,新技術、新品種、新農具得到進一步展示,也是在這樣的不斷探索和嘗試下,新技術、新品種、新農機具的不斷迭代、培育、發明,從示范田走向田間地頭,為助農增收貢獻出一份力量。

用優勢做文章 全產業鏈發展

種地和打工越來越好的收入,讓雷迎龍干起活來更有勁。這都離不開馬鈴薯種薯產業。

“以前種洋芋隨便種,根本賣不了幾個錢,最不好的時候賣給澱粉廠一斤就8分錢。如今種種薯,合作社一斤0.5元保底價收購,去年我就收入1萬多元。”雷迎龍說。

不僅如此,通過在鎮裡的馬鈴薯種薯產業園打工,雷迎龍的工資漲到4000元。一家人穩定脫貧,全靠著馬鈴薯種薯產業。

雷迎龍的家位於定西市渭源縣五竹鎮,屬於典型的高寒陰濕冷涼區,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特征非常適宜馬鈴薯種植和種薯的繁育。

“種薯很受市場青睞。去年,合作社就收購了當地農戶的種薯6500萬噸,盈利約100萬元。”產業園負責人劉永紅介紹,當地在種薯產業的發展優勢,讓他在3年前從經營商品薯轉型,專心生產起馬鈴薯種薯。

今年,合作社將組建自己的組培室,生產脫毒瓶苗,進一步降低生產原原種的成本。合作社今年帶動833戶貧困戶建設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1500畝、一級種繁育基地2000畝。

近年來,渭源縣緊抓發展機遇,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和潛力,因地制宜推動馬鈴薯種薯產業發展。如今,渭源縣年外銷種薯達50萬噸以上,銷往雲南、貴州、四川、新疆、陝西等多個省份。

甘肅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薯脫毒繁育基地,年生產原原種12億粒,其中向外省銷售原原種4億粒以上、原種2萬多噸。

目前,甘肅已發展形成以中部澱粉加工型、河西沿山冷涼地區及沿黃灌區薯條薯片全粉加工專用型、隴東南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地區脫毒種薯繁育四大生產基地,優勢產區面積佔全省種植面積的70%以上。

制約產業發展瓶頸在不斷突破,各地發展優勢不斷凸顯,馬鈴薯產業的潛力在哪裡?馬鈴薯種植的精准細分的背后,是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的結果。

每到馬鈴薯上市季節,在安定區巉口鎮的定西馬鈴薯產業園精深加工區都會看到來交售馬鈴薯的各類車輛排起長隊,園區內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人頭攢動,一派忙碌景象。

近年來,安定區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產量130萬噸以上。為確保貧困群眾增產就能增收,安定區不斷發展壯大馬鈴薯加工企業,加強自我消化能力,穩定馬鈴薯價格,提高附加值。

經過多年發展,安定區現有馬鈴薯加工企業11家,馬鈴薯及其制品生產線49條,生產能力達62.06萬噸,形成了以精澱粉、全粉、變性澱粉、休閑食品為主的加工體系,有力地推動了馬鈴薯產業向全產業鏈、循環化發展。

目前,安定區馬鈴薯產品轉化率達30%以上,有效延長了產業鏈條,實現了馬鈴薯產業就地加工增值,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在安定區,馬鈴薯加工產品由精澱粉、全粉、變性澱粉延伸到主食粉、馬鈴薯面粉、蛋白粉、粉皮、粉絲、粉條、水晶粉、餅干、薯泥、糕點等主食化產品及休閑食品,加工產品不斷豐富。同時,實施了澱粉全降解環保餐盒及包裝材料項目、馬鈴薯休閑食品生產項目等精深加工項目20多個,以澱粉加工等低耗能低污染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全省已建成規模以上馬鈴薯加工企業100余家,其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10家,馬鈴薯制品加工能力80余萬噸,年加工鮮薯300多萬噸,加工產品已經由精澱粉為主拓展到高檔休閑食品、新型工業產品及廢渣廢水綜合利用等多種產品。

2019年,甘肅加工精澱粉12萬噸,全粉2萬噸、休閑食品及主食化產品2.8萬噸。以全產業鏈的打造為基礎,以馬鈴薯為主導產業的地區,在扶貧路上牢牢將農戶拴在產業鏈的整個生產環節。

甘肅有句話“洋芋花開賽牡丹”。從這幾年馬鈴薯作為甘肅“六大特色產業”發展的實際效果來看,這洋芋花不僅開得鮮艷動人,果實也是滿滿當當的,讓群眾脫了貧,更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責編:陳誠、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