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天總是特別張揚。小車似洞庭湖的一尾紅鯉,沿華注公路歡快地向前穿行。沿途的景色目不暇接,草長鶯飛,桃紅梨白,柳岸長堤。陽光像頑皮的小孩,鑽進車窗,趴在身上,心房都暖暖的。
我們前去的禹山鎮位於湖南岳陽,由原南山鄉和終南鄉合並而成,因境內有江南名勝禹山,故名。清光緒《華容縣志·山水篇》載:“邑南三十裡有禹山,禹治水登此,唐時山上有寺廟,建筑雄偉,前后三進,中殿供禹王菩薩,有國祭。”禹山這方土地,氤氳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可謂鐘靈毓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何長工就出生在禹山腳下。
為民眾扛長工
小車在一個寬大潔淨的晒場停下,這裡是南竹村何家灣,何長工就出生在這裡。
抬眼望去,藍天白雲下,白牆黛瓦的何長工故居像一位沉思的老者,靜靜地享受春日的暖陽。故居由三正間、兩廂房組成,坐北朝南,是江南典型的“簸箕”造型。
我們緩緩走進故居,開始了一場穿越歷史煙雲的回眸。
何長工原名何坤,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在法國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4年回國后在湖南南縣、華容從事學生運動,創建該地區中共黨團組織。1926年秋任華容縣農民自衛軍總指揮,馬日事變后,何長工冒著生命危險,到武漢找到毛澤東。
何長工學識淵博,又有領兵打仗的經驗,深得毛澤東器重。
毛澤東親自給他改名為“長工”,意為“為民眾扛一輩子長工”。此后,何長工跟隨毛澤東上井岡山,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
井岡山時期是何長工一生中的高光時刻。秋收起義期間,他參與設計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憑著超人的膽識和英勇無畏的精神,他獨闖井岡山,改造了王佐的武裝,壯大了紅軍隊伍。隨后,他又隻身前往湖南長沙,找到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領他們上了井岡山,何長工因此成為朱毛會師的“牽線人”,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何長工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從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之一,曾在紅軍時期創辦過第一所工農紅軍學校。他嘔心瀝血,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量人才。
幾十年風風雨雨,何長工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終身踐行了為民眾扛一輩子長工的誓言。
如今,人們紛紛來到何長工故居瞻仰學習,重溫長工精神,洗滌心靈,汲取砥礪前行的力量。
一隻明亮的眼
明媚的陽光在車窗上跳躍,油菜花開得正艷,濃郁的花香讓人心醉神迷。我們沿著華注公路南行大約4公裡,來到了禹山鎮境內的華容東湖國家濕地公園。
“周極八百裡,凝眸望則勞。”這是唐代詩人可朋《賦洞庭》中的詩句。東湖是古洞庭湖的一部分,只是因為養殖和灌溉的需要,筑堤與母體割裂,成為一個內湖。但東湖仍不失王者風范,至今仍是華容縣第一大調蓄、養殖兩用湖。從高空俯瞰,湖水清澈,水平如鏡,就像是湘北大地一隻明亮的眼。
景區門口,一塊淡黃色巨石安臥在一片綠茵茵的草地上,巨石后面有幾株枝繁葉茂的茶樹,開滿了紅色的花朵,在陽光的照射下,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茶樹后方是一望無際的湖面,此時,風躲藏在某個角落小寐,浩淼的東湖仿佛一湖碧綠的凝脂。
我們沿著曲折的朱紅色走廊拾級而上,來到一處高地,一對青年男女闖入眼帘。背影一紅一藍,整個畫面都生動起來。
這是一條單行走廊,我們隻得慢慢悠悠朝他們走過去。
“快看,那是什麼鳥?好漂亮!”姑娘指著不遠處的湖面興奮地說。
小伙子說:“是八鴨子。”
姑娘問:“什麼八鴨子?還有九鴨子嗎?”
陪同我們的一位工作人員聽了,打著哈哈走上前解釋,湖面這隻鳥確實是鴨,它全身赤黃褐色,翅上有明顯的白色翅斑,我們當地人叫它八鴨子,學名叫赤麻鴨,東湖的鳥多嘞。姑娘笑瞇瞇地問,東湖有多少鳥。工作人員告訴她,東湖的鳥有100多種,有10種鳥為國家二級保護物種。東湖水質好,不僅是鳥兒的天堂,也是魚兒的福地。東湖現有魚類近40種,是國家重要的淡水魚供應基地。
近年來,東湖已成為遠近游客打卡的熱點。
農民的狂歡節
李家灣是禹山東邊腳下一個小山村,自古至今,因李氏族人聚居,故名。
李家灣的名氣很大。近年來,禹山鎮發展鄉村旅游,把這裡打造成了熱門景點。禹山鎮已連續舉辦了5屆糍粑節。
我們裹著一身暖陽,走進了李家灣。這裡還真是一方風水寶地,小橋流水人家,白牆綠樹紅花。我們來到一個名為“紅色城堡”的廣場上,最吸引眼球的是高高矗立的何長工漢白玉塑像。何長工右手拿著斗笠,風塵仆仆,目光炯炯直視前方。
禹山鎮黨委書記付祖雲介紹:“糍粑節,也是農民的狂歡節。舉辦糍粑節,為的是將鄉村觀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推介相結合,推動產業結構轉型。”
說起來,糍粑的制作工藝很簡單,將蒸熟的糯米放到碓窩(石槽)裡,用棍棒等搗成泥狀制作而成。糍粑作為一種風味小吃,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多數地區的人們習慣在臘月打糍粑。
華容人也習慣在臘月打糍粑,尤其在農村,打糍粑是慶豐收、迎團圓的傳統風俗。華容人吃糍粑十分講究,最常見的有烤糍粑、蒸糍粑、蛋煎糍粑、臘肉煮糍粑等。
付祖雲介紹,參加糍粑節的人數一屆比一屆多。我們感慨萬千,把一個鄉間民俗辦成一個節,並賦予了新的內涵,眼光真獨特。
為了宣傳糍粑節,擴大影響,禹山鎮政府還邀請了著名的詞曲作者創作了一首主題曲:《臘梅花開打糍粑》。歌詞中描寫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童年的歡樂,鄉愁縈繞,激情洋溢。
舉辦了5屆糍粑節,他們已經很有經驗了,制定出了一套富有創意的活動方案。活動開始時,20多支由村民和游客臨時組成的參賽隊,參加打糍粑比賽,體驗豐收的喜悅、協作的快樂。打陀螺、跳大繩等民俗活動比賽一個接一個,現場笑聲陣陣,吶喊聲震天,整個李家灣熱鬧非凡。
付祖雲興奮地說:“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糍粑節這樣的活動,傳承傳統民俗活動,展示禹山鎮的獨特魅力。”
這樣的發展藍圖讓人心潮澎湃,我們仿佛看到了長工故裡燦爛的明天。
(劉子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大湖》《夢回長江》等。)
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 蘭州市500余家“網約房”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近年來,網上提供房源、網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網約房”日益增多。據蘭州市公安部門統計,目前蘭州市共登記“網約房”500余家…【詳細】
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人民網蘭州8月10日電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舉行首映禮。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 “甘南這塊美麗的土…【詳細】
蘭州新區開出首張《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 助力企業“走出去” 人民網蘭州8月9日電 (高翔)日前,蘭州新區稅務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開具了《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証明》。據悉,這是蘭州新區開出的第一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