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2021專題>>花兒臨夏,在河之州>>臨夏州要聞

打響叫亮“臨夏美食”金字招牌

俞樹紅
2022年01月25日09:58 | 來源:民族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響叫亮“臨夏美食”金字招牌

臨夏美食,是一部延續千年的歷史傳承,也是一席催人味蕾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抹獨具魅力的文化風景。去年,臨夏州響亮提出“打造百億級美食產業”目標,旨在擦亮臨夏美食“金字招牌”,建立美食產業體系,續寫臨夏美食產業發展新篇章。

挖掘美食大產業鏈

2022跨年之夜,臨夏州舉行“臨夏美食標准制定暨成果”發布會。

“打造百億級美食產業,是州委、州政府立足臨夏特色優勢和發展條件,審時度勢、因勢利導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帶動產業發展、擦亮城市名片、促進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撐,是增進城市交往、深化文化互動的橋梁紐帶。”臨夏州副州長李勇在發布會致辭中說,成果發布會的召開,標志著臨夏美食產業進入了全國化、標准化、品牌化發展的嶄新階段,對打響叫亮“河州味道·臨夏美食”品牌具有裡程碑意義。

豐富的食材,與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魅力,在勤勞的臨夏人民靈巧的雙手裡碰撞,創造出了精美絕倫的美食盛宴。

“在臨夏,不論東鄉手抓羊肉、河州包子、爆炒草雞,還是河州釀皮、發子面腸、黃酒羊肉,都是招待親朋好友的招牌硬菜,更是膾炙人口的特色美味。”臨夏州餐飲美食協會會長馬俊說,“要走好臨夏美食產業標准化、品牌化發展的路子,就必須要有適合臨夏美食產業發展的美食標准。”

臨夏州通過一系列政策牽引、基金撬動、活動造勢、培強企業,有效集成了從田頭到商超—廚房—餐桌的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臨夏美食”產業正在造福於民,也在為城市賦能。

“動員全州上下、各行各業集中精力、集中資源、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把美食產業培育成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展示臨夏形象的品牌產業。”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在臨夏州美食百億產業發展大會上說,要實現臨夏美食產業上檔升級、做大做強,首先要把其豐富的內涵挖掘好、總結好、詮釋好。

擦亮美食金字招牌

千百年源遠流長的臨夏美食,如何在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叫響世界?

“我們將增強經濟思維,發揮市場力量,順應國際化對美食多樣性的剛需,兼收並蓄,擴大臨夏美食圈。”李勇說,在美食推廣宣傳、美食文化交流、美食研發創新、美食標准制定、美食人才培養輸出等方面,深挖潛力,多措並舉,持續發力,打響叫亮臨夏美食“金字招牌”。

據了解,臨夏美食標准共有3類46項,對每一道菜的名稱、原料、改刀工藝、食材配比、調味品投比、制作過程和工藝、感官要求、營養結構等均做了規定。

“臨夏的八大碗,因碗大,不少外地客人吃不完,造成浪費。現在我們進行了改進,將大碗換成小碗,既不浪費,又能讓顧客品嘗全每一道菜。”中國烹飪大師、連續三屆在馬來西亞參賽獲金獎的餐飲領軍人冶軍說,傳統飲食要創新,與時俱進,要把我們的飲食文化挖掘出來,讓世界人民知道臨夏的特色美食。

近年來,臨夏州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在向全國推廣臨夏美食的同時,引進各地先進烹飪工藝技法,引入各大菜系招牌名菜和不同業態餐飲模式,豐富了臨夏美食餐飲市場,提升了烹飪技術水平,使得臨夏餐飲業得到巨大發展。

臨夏美食造福人民

臨夏美食產業,究竟給群眾帶來哪些收獲?

據臨夏州商務局副局長馬冕介紹,截至2021年12月底,臨夏州群眾創辦牛肉面等餐飲門店2.4萬家,從業人員16.7萬人。

如今,臨夏州在外打拼的餐飲創業者遍布全國,已形成了牛羊肉、調味品、牛肉拉面等生產經營體系,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據有關部門統計,僅臨夏籍牛肉拉面店,在北京就有1000多家、上海有1300多家、廣州有1500多家、湖南省有1500家、天津有800多家、山東省有1000多家、南昌市有1000多家、廈門市有100多家。同時,美食產業帶動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等各個領域,覆蓋從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囊括一二三產業發展,帶動更多群眾通過美食產業致富。

產業鏈就是“大動脈”和“毛細血管”。產業鏈健全完善了,整個產業就活了。

“發放創業貸款3.88億元,扶持餐飲業3345戶,讓更多群眾依靠臨夏美食,走上致富路。”馬冕說,正在建設的278家河州味道品牌門店,已建成近200家﹔部分餐飲引入阿裡雲智慧,正在給588家餐飲實體安裝智慧收銀設備,並接入臨夏美食大數據。

河州力量品牌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克娟說,計劃到2025年,在全國開設“河州味道”品牌餐飲店、旗艦店、加盟店、創業店、夫妻店、標准店和老字號品牌示范店達到3萬家,帶動就業30萬人。

臨夏州正在集中精力,做好“美食+”大文章,推動美食產業與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現代農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美食與旅游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帶動更多領域群眾走上了富裕路。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