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2021專題>>花兒臨夏,在河之州>>臨夏州要聞

2021年臨夏州十大新聞

2022年01月05日14:32 | 來源:民族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21年臨夏州十大新聞

時光的腳步總是這樣匆匆,歲月的渡船劃滿年輪的印痕。彈指一揮間,我們告別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021年。

回眸2021,有太多的經歷和磨礪讓人難忘,有太多的驚喜和成績令人回味﹔

回望2021,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干,攻堅克難,抒寫了不平凡的故事。

這一年,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240多萬各族干部群眾,堅持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統攬,頑強拼搏、接續奮斗,開啟了大建設大發展的喜人局面,提升了各族群眾的幸福指數,建設了宜居宜游的美麗家園,弘揚了文明和諧的良好風尚,守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匯聚形成了干事創業的磅礡力量,一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山川秀美”的幸福美好新臨夏展現在世人面前。

記錄發展年輪,汲取奮進力量。為集中展示2021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激發干部群眾開拓進取、砥礪奮進的干事創業熱情,我們對2021年影響臨夏發展的大事件進行了盤點,梳理出臨夏州十大新聞,一起感受臨夏州過去一年砥礪前行的鏗鏘腳步。

1 建黨百年光輝歷程激勵臨夏兒女奮勇前行

風雨征程百年路,歷久彌堅鑄輝煌。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臨夏州通過舉辦座談會和文藝演出、召開理論研討會、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推出優秀文藝作品、開展“數家珍、說變化、話未來”和“說變化、感黨恩、愛家鄉”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熱情謳歌黨的光輝業績,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了全州廣大干部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凝聚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2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后,全州上下迅速行動,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制定學習計劃,增設學習專題,開展專題研討,加強理論宣講和解讀闡釋,組織骨干力量深入基層、深入鄉村開展宣講,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廣大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全面系統學、聯系實際學,在學懂弄通做實上狠下功夫,推動學習往實裡走、往深裡走、往心裡走,真正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

3 臨夏州黨史學習教育取得豐碩成果

3月2日,一場以“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為主題的黨史學習教育在臨夏州全面鋪開。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臨夏州始終堅持高標定位、科學謀劃,注重以上率下、統籌推進,緊盯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目標任務,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高標准高質量推進全州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一年來,州級層面確定的117項辦實事重點項目全部完成,州縣市黨政班子、州直單位黨組織確定的2602件重點項目清單全面清零完成,全州黨員干部為身邊群眾幫辦實事62838件,“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取得豐碩成果。

4 打贏脫貧攻堅戰 臨夏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庄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會上,臨夏州12個集體和14名個人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稱號,表彰規格之高、獲獎之多是自治州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初心之戰、使命之戰、榮譽之戰中,臨夏州從“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不讓一個民族掉隊”的政治高度,從“全國脫貧看甘肅、甘肅脫貧看臨夏”的全局高度,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勁毅力、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拼搏精神,在全省率先部署開展“大排查、大核查”和“3+1+1”沖刺清零行動,扎實推進“5+1”專項提升行動,反復“過篩子”“起底子”“拔釘子”,經過不懈努力,全州70.5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4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臨夏州同全國、全省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空前解決了臨夏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住房難、發展難等老大難問題,空前壯大了傳統產業、培育了新興產業,空前夯實了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空前增強了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空前錘煉了廣大黨員干部的實干作風,空前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空前增進了民族團結,空前振奮了全州人民的精神,空前夯實了黨的執政根基,空前樹立了臨夏的良好形象。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一年來,州上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整合投入各類涉農資金39.7億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主動適應“三農”工作中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形勢新任務,按照“五大振興”總要求,以32個省級示范村、2個示范縣、5個示范鄉鎮創建為重點,同步推進308個州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建成村組道路270公裡、生命防護工程395公裡、農村水源保障工程12個、農房抗震改造2015戶,天然氣“進鄉入村”入戶安裝9609戶,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73項,為鄉村振興夯實了基礎。

5 州第十三次黨代會描繪美好發展藍圖

在臨夏州“十四五”開局和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州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區、黃河上游生態保護的先行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我國宗教中國化的示范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繁榮區“五個區”,建設跨越發展的繁榮臨夏、四通八達的暢通臨夏、鄉村振興的希望臨夏、生態良好的美麗臨夏、文明進步的和諧臨夏、安居樂業的幸福臨夏“六個臨夏”奮斗目標,為臨夏州描繪了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規劃了實現路徑。同時,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州委和州紀委領導班子。

6“十四五”實現開門紅

1月7日召開的州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暨州委經濟工作會議表決通過了《臨夏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引領推動臨夏州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年來,全州各縣市各部門堅持“闖”字當頭、“干”字為先、“實”字為要、“穩”字托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預計全州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0億元、同比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222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億元、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65億元、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8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7元、增長12%。

——全力以赴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職業技能培訓、文旅產業深度開發“四大攻堅戰”,截至11月底,全州完成土地流轉7.1萬畝,建成高標准農田23萬畝,推廣特色種植172.7萬畝﹔累計對12.04萬人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輸轉城鄉勞動力57.09萬人,創勞務收入136.49億元﹔接待游客1501.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0.2億元、同比增長23.16%。

——認真實施交通、基礎、產業、民生、生態“五個十項目集中突破行動”,雙達公路、南陽渠提質增效及水系連通工程、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等項目相繼建成﹔蘭合鐵路、臨康廣高速、臨夏·華誼兄弟星劇場美好生活綜合體等項目開工建設,安臨一級、環城北路、沿洮河經濟帶東鄉段等項目穩步推進,掀起了新一輪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全年開復工項目673個、超計劃33個,完成投資352.7億元、同比增長28.35%,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領跑全省。同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95個,到位資金123.79億元、增長35.98%,為臨夏州開創富民興臨新局面注入了強勁動能。

——全力推進文化旅游、食用菌和蔬菜、畜牧、沿黃沿洮工業、臨夏美食“五個百億級產業”。臨夏世界地質公園創建取得重大進展,臨夏市、康樂縣分別被評為“最美中國文化旅游城市”“中國美麗鄉村特色旅游縣”,和政縣鬆鳴鎮被評為2021年度“甘肅特色氣候小鎮”,八坊十三巷、胭脂湖景區入選2021新甘肅十大新生景區﹔臨夏美食產業發展迅猛,在全國開辦的特色餐飲門店達到2.4萬家﹔工業向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邁進,新增入規企業22家﹔畜牧產業加速壯大,全州牛存欄58.1萬頭、出欄33.16萬頭,羊存欄369.17萬隻、出欄528.76萬隻,各類規模養殖場達1509家,規模養殖戶5.37萬戶,畜牧業養殖環節產值已達144.45億元。

7 東西協作開啟新篇章

4月20日,山東省濟南市·甘肅省臨夏州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黨政聯席會議召開,標志著“花兒”臨夏正式牽手“泉城”濟南,開啟了兩地協作幫扶新征程。

兩地黨委政府高位謀劃、強力推動、互訪考察,不斷創新和完善協作機制,各縣市各部門立即行動,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幫扶、人才交流、鄉村振興等領域深化合作。臨夏州利用濟南市援助資金,建成了9個產業園區、16個東西部協作示范村,新引進注冊東部企業57家,完成東西部協作消費幫扶金額5.76億元﹔8縣市、臨夏經濟開發區與濟南市10個區結對,130個鄉鎮街道、162個村(社區)、157所學校、111家醫院與濟南對應單位結對,濟南63家民企和16個社會組織幫扶臨夏州75個脫貧村,兩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東西部協作格局已形成。

繼續深化與廈門市的友好合作,吸引來臨投資廈企5家、援建幫扶車間7家,廈企數量達到59家,向廈門輸轉勞務3842人,實現消費幫扶2.03億元。

8 各族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一年來,州委、州政府始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深化拓展城鄉整治十大行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踐中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教育事業發展方面,深入實施振興臨夏教育“十大工程”,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加大各級各類學校建設力度,新建改擴建各類學校163所,引進教育緊缺人才418人,招錄教師864名,159所學校與濟南市146所優質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系,與北京實驗學校、中央民大附中教育集團聯合辦學,構建了“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體系。

健康臨夏建設方面,不斷提升各級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持續深化行業亂象整治和醫風醫德建設,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州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州醫院二期、州中醫院醫養結合中心等項目順利推進,建成州醫院和臨夏縣、東鄉縣、和政縣公共衛生防疫能力工作提升項目,引進衛生緊缺人才153名,醫療保障能力不斷提高。

在社會保障方面,積極推進就業、文化、體育事業全面進步,高質量推進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供氣供暖、停車場建設等民生實事,全力打通“斷頭路”。全年改善棚戶區2.3萬套、老舊小區4094戶,拓通城市“斷頭路”12條,改造農村廁所4.1萬座﹔新增城鎮就業1.72萬人,實施7個城市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項目,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93億元,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6459萬元,織密織牢了民生保障網。

疫情防控方面,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面對10月份我省突發疫情,州上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強化擔當,各縣市各部門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科學高效做好流調溯源、核酸檢測、應急值守、物資保障等工作,全員核酸檢測能力大幅提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迅速投入疫情防控一線,設立黨員先鋒崗3016個,組成黨員志願服務隊2290個,配備網格員1.8萬名,筑牢群防群控的全民抗疫防線。

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制定落實優化營商環境“1+N”組合方案,全州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7億元,全州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166.78億元、同比增長9.55%。

9 在繁榮發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9月23日,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積石山縣迎來了40周年大慶,這是黨的民族政策在臨夏大地生根開花的生動寫照。

一年來,臨夏州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沿黃河—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創建為平台,實施思想鑄魂、文化引領、品牌提升、聚力發展、依法治理“五大工程”,打響叫亮“創建+”特色品牌,持續開展“黨親國好法大”教育實踐、民族宗教理論政策“百場萬人”下基層大宣講、“十進”等活動,累計培訓4萬多人次,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堅定樹立我國宗教中國化的自信和志氣,讓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康樂縣和臨夏市八坊街道入選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

10 新時代文明之花嬌艷盛開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年來,全州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認真落實黨的宣傳工作“一個高舉”“兩個鞏固”“三個建設”的根本任務,大力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新聞宣傳和對外宣傳“兩手抓、雙並舉”,主題宣傳唱響主旋律,主動作為推動媒體協作,持續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精心講好臨夏的歷史故事、脫貧故事、抗疫故事、發展故事、團結故事,讓新時代“臨夏精神”更加彰顯,“臨夏環境”更加優化,“臨夏形象”更加靚麗。廣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機構全部建成,打造實踐基地200多個,注冊志願者11.7萬多人,全面推動形成文明新風。堅持藝術傳承和文化創新“兩手抓、雙驅動”,基層文化惠民活動豐富多彩,文藝精品佳作層出不窮,各族群眾在文化繁榮發展中汲取了精神養分、砥礪了精神品格、厚植了精神力量。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