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以詩意筆觸描繪綠水青山(新作評介)

何喜東
2022年11月04日10: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以詩意筆觸描繪綠水青山(新作評介)

《綠子午》是作家高凱繼《戰石油》《拔河兮》后,推出的“春風三部曲”收官之作。從關注國家的石油能源命脈,到記錄脫貧攻堅時代答卷,再到書寫綠水青山、山鄉巨變,高凱以敏銳的文學嗅覺捕捉時代風貌,將文學觸角伸向普通大眾內心。

《綠子午》用12章20余萬字,聚焦黃土高原腹地綿延400余公裡的“綠色長城”——子午嶺。作品縱向追溯子午嶺的歷史變遷,橫向記錄林業人植樹護林、養林育林的艱難,展現陝、甘兩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描摹出黃、紅、黑、綠“四色子午嶺”的壯麗畫卷。該書的創作宗旨是謳歌隱藏在青山之中,鮮為人知卻如鬆林般立於山脊的護林員群體,弘揚“扎根林區、以場為家、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子午嶺精神。

作者歷時百余天,靠雙腳丈量子午嶺60個林場和4個國家級生態保護區的土地,用腳板增加筆杆的分量,為呈現近百位平凡人物的內心世界,提供了源頭活水和獨家素材。書中寫了三代子午嶺人,第一代開拓者梁生財、王西元、姜全仁等,他們搭窩棚,吃雜糧,肩挑背扛,架橋修路,為栽樹育林窮盡一切﹔在“綠色接力”中,子承父業的第二代林場人建林、育林、成林三兄弟,“山間的百靈鳥”最美護林員王小麗,瞭望台上的“森林司令”葉俊英等,扎根深山傾情守衛,把昔日的黃土高坡變成漫山林海﹔新時代的第三代林業人,如兩個月走遍林區的盧王帥,守護父輩們栽下的油鬆的任強等,他們身上流淌著老一輩林業人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基因,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繼續守護綠色資源,繼承和發揚著子午嶺精神。

作者梳理數十本史志,追溯子午嶺歷史,寫出了子午嶺人篳路藍縷的創業史。在書寫林業人生活時,作者總結出曾經的“十大難關+1難”(吃水難、就醫難、上學難、走路難、住房難、用電難、就業難、通信難、結婚難、收入難和娛樂難),像一個熔爐煉就了護林員的錚錚鐵骨,讓三代護林員為什麼守林、為守林付出了什麼,更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好在,隨著子午嶺的改革發展,一言難盡的十一大難題如今都得到了基本解決。這些篇章傳遞給讀者的是:奉獻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幾代平凡護林員的非凡堅守。書中還引用了兩篇看似不起眼的巡山日記,原汁原味展現了護林員因“深愛著這片土地而眼含淚水”的奉獻精神。

在起書名時,高凱將原題“子午綠”改為“綠子午”,“綠”字當前綴,把一個形容詞變成了動詞,考究新穎。他充分發揮詩人的文學才能,將今天的子午嶺描繪成一個見山皆秀色,望水有倒影的童話世界。作者寫道:“你能點亮一盞馬燈/但你能點亮一粒螢火嗎/你能穿越一片古老的大森林/但你能穿越一棵樹的年輪嗎/在這裡你能走進內心的寧靜/就能走進你的童話。”這是作者徒步穿越秦直道,在“人在山中走,如同畫中行”的美景之中,發出的由衷感慨。

詩性的語言和思辨的敘述,呈現在《綠子午》的字裡行間。作者不僅寫出了綠色的子午嶺,還寫出了子午嶺的斑斕之色——子午嶺是黃色的,軒轅黃帝在此,它所依附的黃土高原,積澱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子午嶺是紅色的,它曾經孕育的革命烽火、點燃了不息的紅色文化﹔子午嶺是黑色的,蘊藏在地下的那些煤和石油,創造著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1月04日   第 07 版)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