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晒晒我家的年夜飯

2022年02月10日08: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晒晒我家的年夜飯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重頭戲就是年夜飯。做一桌可口的年夜飯,帶著濃濃的親情和深深的祝福,成了春節裡頗有儀式感的場景。下面邀請6位朋友晒晒他們做的年夜飯和拿手菜,一起回味這個喜慶祥和、情意滿滿的春節。

苗寨裡的“達昌扣”

█ 羅仕蓮 貴州貴定 村民

我是貴州省貴定縣德新鎮四寨村的村民,我家過年的拿手菜是小米扣肉。

我們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村寨,過去是深度貧困村。那時村裡生產生活條件很差,可以說除了過年,很難吃上小米扣肉這樣的菜。

小米扣肉在苗語裡叫“達昌扣”(音譯),漢語諧音有來年抵達昌盛、家庭幸福美滿的寓意,是逢年過節、親朋聚會的必備菜。它的原材料主要是肉和小米,是苗族群眾喜愛的一道美食,也是我家裡每年必做的一道菜。

這兩年,感謝國家脫貧攻堅的好政策,村裡家家戶戶搞起了種養殖。我家今年養了5頭豬,政府不僅提供豬種,農技人員和幫扶干部還經常到家裡來了解豬的長勢,提供養殖技術,寨子裡生豬養殖業越來越旺。每到農歷臘月,寨裡陸續開始殺年豬,這也給做小米扣肉提供了好的材料。

制作小米扣肉的工序復雜,在用料選擇、制作手法上十分講究。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洗淨后切成大塊,放入鐵鍋裡煮20分鐘﹔再將煮好的五花肉切成肉丁,與提前浸泡一天的小米攪拌在一起,加入紅糖、白糖、豬油。隨后,切出厚薄適中的五花肉片,再在肉片間夾上豆沙餡,一片接一片平鋪碗底,最后將攪拌均勻的小米和肉丁蓋滿肉片擺盤,放蒸籠裡小火慢蒸。1個小時后,香噴噴的小米扣肉就可以出鍋了。

制作完成的小米扣肉顏色鮮黃透亮,顆粒圓潤飽滿,小米融合了五花肉的香味,吃起來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正月間,家家戶戶拿這道菜招待客人。這碗“達昌扣”,對我們苗族來說,就是家的味道、過年的味道。

汪志球 張 韋整理

充滿年味的糯米珍珠圓

█ 曹正方 湖北大冶 公司員工

小時候的年味兒,是從炸蘿卜圓子開始的。記得那時候生活物資還很匱乏。蘿卜圓子當時是家鄉農村每家必備的食物。農村人喜歡用自家打的菜籽油炸蘿卜圓子,這樣吃起來味道更濃郁。當然,蘿卜圓子除了吃起來外酥裡嫩、鮮香可口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家人過年團團圓圓的寓意。

那個年代,隻要過年,我家必然炸蘿卜圓子。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我成家之后,每年還保留著過年炸圓子的習慣,隻不過炸的不是蘿卜圓子,而是做糯米珍珠圓。

糯米珍珠圓的主要材料是豬肉和胡蘿卜。經過多年的嘗試,我選用豬肉時也有了一些講究,太肥則口感油膩,太瘦不夠滑潤。隻能是三分肥、七分瘦搭配,口感軟糯適中,味道醇香。將豬肉和胡蘿卜剁碎之后,加入適量苕粉、面粉、澱粉和雞蛋,這樣做的圓子易成型、不鬆散,吃起來鮮美嫩滑,口感結實,很有嚼勁。豬肉與粉調好之后,均勻撒些食鹽、白糖、雞精、花椒粉、小蔥花、姜末,倒入一勺香油、生抽、料酒。

糯米有一道不可忽視的工序,就是必須用溫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待糯米泡漲之后再倒入篩筐中濾干水。然后把捏好的肉圓放入泡漲的糯米中滾動,使肉圓子外層沾滿一層糯米,最后逐個將粘上糯米的肉圓子放入蒸鍋內,蓋上鍋蓋,蒸到25分鐘后關火,5分鐘后即可出鍋裝盤。出鍋的糯米珍珠圓上面粘的糯米粒晶瑩剔透,形似珍珠,所以叫糯米珍珠圓﹔吃起來鮮美可口,細軟糯滑,十分美味。

今年春節,我還是帶著妻兒回到農村的家鄉過年。不為別的,就是想親手做糯米珍珠圓,回味兒時濃濃的年味,懷念母親炸蘿卜圓子時的情形。更重要的是,父母逐漸老去,我們能夠陪伴父母嘮嗑,一家人一起吃頓團圓飯,開開心心、和和睦睦、其樂融融,這才是最幸福的味道。

“顏值”和味道俱佳的拌彩絲

█ 侯 昕 廣東廣州 醫院會計

我在醫院工作,不方便回老家。今年春節,家住沈陽的公公婆婆就帶著東北特產,來廣州和我們過年。家裡的年味,從老人進家門的那一刻就濃厚起來了。

年夜飯是春節的重頭戲。我們定下了年夜飯的菜單——香煎黃花魚,寓意年年有余﹔糖醋排骨,寓意甜甜美美﹔蔥燒海參,寓意深深祝福﹔胡蘿卜炒豌豆,寓意福祿雙至﹔拌彩絲,寓意絲絲濃情﹔蚝油生菜,寓意恭喜發財。這些菜既有好寓意,又兼顧好味道。

能出現在年夜飯桌上的菜一般都是拿手菜。拌彩絲這道菜是今年的“新節目”。做這道涼菜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來自我爸爸的一句叮囑:你婆婆家是東北人,愛吃涼菜。於是,我用白色的金針菇、紅色的胡蘿卜絲、黑色的木耳絲、綠色的黃瓜絲做材料,佐以酸甜鮮辣的醬汁,完成后無論是“顏值”還是味道都很出彩,搶先實現“光盤”。

吃年夜飯的時候,家住西安和沈陽的弟弟妹妹也通過視頻“晒”年夜飯,大家閑話家常,隔空舉杯,共賀新春。想起小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能在過年時和常年在外的親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卻往往聚不齊﹔現如今,雖因各種原因還是不能相聚在一起,卻可以互相通過手機聽到、看到彼此。感謝科技縮短了時空的距離,使家人們實現“雲團圓”!

聲名遠揚的家鄉筒鮮魚

█ 謝復玉 吉林長春 教師

大學畢業后,我告別家鄉河南商城來到吉林長春。轉眼25年過去了,我在這座城市的時光比在家鄉還長,也習慣了這裡的一切。只是每逢春節來臨,思鄉之情便如潮水般漫過心堤,心中所念除了父母、親人,還有故鄉的味道。

故鄉商城是大別山區一個縣城,那裡山清水秀,美食眾多,有“燉菜之鄉”美譽。臘肉、筒鮮魚、老鴨湯、糍粑、綠豆丸子都是常做的菜。年歲漸長,我開始嘗試自己動手制作家鄉美味。今年春節,我做了一道筒鮮魚。

可別小看筒鮮魚,它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國名菜之一。據《商城志》記載,戰國時期,當地山民為逃避戰亂貯備食品,將魚肉加入調料后放入毛竹筒內帶進山裡,存放十余日,做熟后,魚味獨特,香鮮可口,故而得名“筒鮮魚”。

為了口味正宗,我請求父親寄來新採制的毛竹筒,選用長春的野生胖頭魚,在母親的視頻指導下,將魚洗淨瀝干切成塊狀,拌入姜絲、辣椒、花椒和鹽,一塊塊地把魚放入竹筒壓緊,裝滿后密封嚴實,置於冰箱保鮮層發酵。半個月后,沒開封就能隱隱聞到筒鮮魚特有的熏香氣。待要吃時,以蔥、姜、蒜爆香,清湯煮沸,下入筒鮮魚塊,佐以料酒、陳醋,起鍋時加入芫荽、蔥絲,淋上少許熱油激發出香氣,這時才算制作完成。筒鮮魚白裡透紅,肉質鮮嫩、輕觸成瓣,味道別具一格,淡淡的竹香中略帶腐乳味,吃起來口齒留香。

這些年商城山鄉巨變,美食聲名遠揚。過年前,我看到家鄉的官員在短視頻裡推介筒鮮魚、臘肉等美食,還聽說一些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將這些美食做成了產業,再通過快遞銷往四面八方,真替家鄉感到高興。品嘗著筒鮮魚,感受著時代變化,我覺得每一天都感覺到滿滿的幸福。

過年時才出現的加蟹小籠包

█ 尒 東 西部戰區某部 上等兵

春節是中國人都看重的傳統節日。在外工作辛苦忙碌一年的人大多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就算路上再折騰,隻要離家越來越近,就會越來越開心。

為了守衛祖國邊疆安全,為了更多人闔家團圓的幸福,邊防戰士們需要堅守崗位。我作為其中一員,已經4年沒有回家過年了。以前覺得過年沒那麼重要,現在卻覺得越來越珍貴。

那時候,家裡外公外婆會做一大桌子菜,大家圍在一起,吃年夜飯、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年夜飯中,最讓我懷念的菜是加蟹小籠包,這也是隻有在過年時才能有的菜肴。

加蟹小籠包需要的食材很簡單,但是做起來非常復雜。這道菜現做才好吃,所以在年夜飯前幾個小時外婆就把面揉好,加上將豬肉冷凍后的肉凍,用鹽抹過的豬肉,放入提前剝好的蟹黃,再用自己擀好的包子皮把它們包在一起,包出18個褶子來,放在蒸籠裡蒸10來分鐘,就大功告成了。咬下去有小籠包爆汁的感覺。蟹黃濃郁,再加上一點醋,味道就更鮮美了。

通常這道菜一上桌,就會被家人搶光。現在想想真是美好的回憶。每當我想起加蟹小籠包,以前過年的細節就歷歷在目。

現在過年時,我隻能通過視頻方式看看家鄉的人,看著親人制作加蟹小籠包。看著家人溫馨地吃著年夜飯,我感覺特別幸福,因為身為邊防軍人,守護萬家團圓、祖國安全,是我們的職責。

陳 聰 黃自宏整理

熱乎乎的“家傳菜”

█ 葉 亮 甘肅蘭州 公司員工

我是甘肅蘭州人,妻子是安徽銅陵人。今年我們原本打算回妻子老家過春節,但擔心去后無法按時返回北京工作,就決定留京過年。

春節裡,大家都喜歡做一桌拿手好菜,我家也一樣。我最擅長做黃燜羊肉,這道菜是西北經典名菜,也是我們家的“家傳菜”,聽說父親當年就是用這道菜追求到我的媽媽。我長大后,父親又把這道菜教給了我。羊肉性溫,最宜在天冷時食用,以調好的醬汁燜燉,肉軟爛而入味,冒著騰騰熱氣,可謂色、香、味俱佳。年夜飯來上這麼一道菜,家人吃得熱乎乎的,襯托出春節其樂融融的氛圍。

我做的另一道菜是紅燒魚。這裡面有一件趣事:去年留京過年,我和妻子除夕時到超市買魚,可是魚早都被搶購一空。今年我們提前去菜市場買回4條活魚,在家養了3天,除夕那天“現吃現宰”,避免了搶魚之苦。除去這兩道菜,我們還做了素什錦、糖醋排骨、燒雞翅、炒毛豆、絲瓜湯、餃子等等。一桌“自己動手”的年夜飯,讓春節變得更豐富充實,感覺生活更幸福。

農歷虎年春節假期,就是這樣忙碌又歡樂地度過了。如果說期盼,我希望來年春節能回安徽。家人非常盼望我們回去過年,尤其是我的妻子,她從南方嫁到北方,由於各種原因已經3年沒回家了。期盼新的一年疫情盡早散去,希望能在銅陵過個團圓年,和親友聚一聚,看一看銅陵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也希望身邊人都能健康平安,希望沒能在春節相聚的人們都能在今年團聚。

本報記者 王晶玥整理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2月10日 第 12 版)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