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涵養法治 以法治沁潤人心
——甘肅省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現代秦腔普法劇聚焦高價彩禮,抑揚頓挫的演唱讓鄉親們知曉高價彩禮的危害﹔普法小品瞄准鄰裡糾紛,詼諧逗趣的表演使大伙明白,隻要依法合理解決,沒有解不開的疙瘩……連日來,一支支普法文藝小分隊深入隴東大地的田間地頭,以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既豐富了大伙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法律素養。
近年來,甘肅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文化涵養法治,以法治沁潤人心,著力打造法治文化傳播、法治文化創作、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和法治文化活動“四大品牌”,有力促進法治文化共建共享、惠民便民,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普及宣傳。
創作法治文藝作品 讓法治文化潤物細無聲
“《三喜臨門》自2020年8月首演以來,已經在全省各地演出上百場,身邊人演身邊事,以傳統形式反映現實生活,老少咸宜,人人愛看。”定西市渭源縣司法局工作人員楊振新不僅見証了《三喜臨門》的首演,也幾乎見証了該劇在渭源周邊地區的每場演出。
《三喜臨門》是渭源縣組織創作的一部反映傳統婚姻觀念與現代法律觀念深度碰撞的現實題材普法秦腔劇。“該劇不僅反映了高價彩禮存在的現實,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路徑,依法依規、移風易俗,潛移默化增強了觀眾的法治觀念。”定西市渭源縣司法局局長杜映輝說。
這只是甘肅省創新載體,不斷加強法治文藝作品創作的序幕。此后,在甘肅省基層宣傳、司法行政部門的指導下,一批由廣大基層普法、文藝工作者編創的普法舞台劇、秦腔劇脫穎而出。省司法廳也發揮自身優勢,創拍了《離婚冷靜期》《鍘美案番外篇》《馬背上的最后一公裡》《新生》等普法微電影、微視頻。這些法治文藝作品用法言法語講述身邊事,用法律法規解讀法治熱點問題,受到群眾普遍歡迎,有力地促進了普法工作提質增效。
法治文化建設的關鍵是讓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起法治觀念、法治信仰。甘肅省緊密結合實際,不斷加強法治文藝作品創作,在全省開展普法作品征集活動,積極引導和支持群眾創作帶有地方特色、地域特點的法治文藝作品,創新傳播形式,用新視角展現地方特色。“將法治元素融入秦腔、小曲、花兒等,創作的普法三字經、普法歌、普法快板、三句半等促進了法治文化作品‘百花齊放’,涌現出了一批膾炙人口的普法文藝作品。”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處長胡連峰說。
優秀文藝作品給人以教育、鼓舞和啟迪,好的法治文藝作品能夠引導人們崇德尚法、踐行法治。甘肅省加強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大力繁榮法治題材文藝創作,推動創作更多更好以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為主題的文學、戲劇、曲藝、影視作品,讓法治文化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觀念。
強化寓教於樂 讓群眾在休閑娛樂中感受法治的力量
“正式開映前廣告少了,法律知識宣傳多了。不但看了精彩的電影,還接受了法治教育。”今年春節期間,平涼市涇川縣的羅龍在電影院發現,每場電影開映前十分鐘,都會放映有關法治宣傳的微電影、動漫作品,“這些作品新穎、生動,寓教於樂很容易接受。”
法治文化重在建設、貴在落地,難在普及和深入。落地關鍵是落到基層、落到群眾,普及和深入也主要是在群眾中普及、到基層去深入。 近年來,甘肅省突出重要節點,廣泛開展法治文化主題宣傳活動。“落到基層、落到群眾,關鍵是讓廣大群眾能參與進來,樂於接受。”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副處長李曉玲說,甘肅省充分利用三下鄉、農貿會、廟會、集市等時機,組織文藝小分隊、普法宣傳員、法律服務工作者等,組織開展惠民法治文藝演出、歌舞表演、現場宣講、集中宣傳等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通過法治文化引領,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了文明新風,增強了法治意識,樹立了法治信仰。”
為了將法治理念帶到鄉村的每個角落,甘肅省充分發揮農村電影院線覆蓋面廣的特點,利用電影放映前10分鐘,在片頭前鑲嵌憲法、民法典等主題普法公益廣告和法治微動漫、微視頻,著重宣傳憲法、民法典以及與老百姓權益保障、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讓廣大群眾在寓教於樂中學習法律知識,有效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去年以來,全省累計開展電影院線普法90867場,普及人群達到500多萬人。”李曉玲說。
“‘一進機關’樹理念,普法對象公務員﹔依法行政最關鍵,服務宗旨不能變。‘二進鄉村’維穩定,普法重點是農民﹔爭做守法好公民,構建和諧新農村……”在天水市清水縣,一首由當地法治文藝宣傳隊自編的“法律八進歌”廣為傳唱﹔
在甘南州草原上活躍的“馬背普法宣講隊”,每年堅持100多天、平均每天騎行30多公裡、每年走訪2000多人、為牧民群眾送去普法宣傳資料上萬份。甘南州合作市佐蓋多瑪鄉仁多瑪村委會副主任、“馬背普法宣講隊”成員道吉它說:“我們用最‘土’的辦法、最原始的交通工具,穿行在各個牧場森林,用藏漢雙語向廣大牧民群眾宣傳各類應急普法知識。”
……
組織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讓群眾在參與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在參與中增強法治觀念、提升法治素養。近年來,甘肅省結合法律頒布日、“12·4”國家憲法日、主題宣傳日等時間節點,廣泛開展各類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各市州通過組建法治文藝宣傳隊伍,長期深入鄉村舞台、田間地頭、農家場院,綜合運用書畫、小品、相聲、戲劇、舞蹈等藝術形式,開展送法下鄉、送法進村等活動,馬背普法隊、摩托車宣講隊、大學生志願服務隊等普法隊伍長期活躍在基層,持續推動法治文化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強化陣地建設 以有效傳播使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法治長廊內鐫刻的法治三字經吸引市民駐足品讀﹔法治廣場上,群眾自導自演的普法情景劇一場接著一場﹔法治公園裡,綜合各類傳播元素的法治宣傳讓廣大市民受益匪淺。
法治文化建設的重點是以有效傳播使法治文化深入人心。胡連峰表示:“甘肅省合理利用廣場、公園、景區等公共場所,充分依托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村文化禮堂、科技館等公共場所資源,因地制宜建設法治文化陣地,延伸陣地建設鏈條,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甘肅省大力推行法治文化陣地“一地一品”建設工程,推動城鄉建設法治公園、法治廣場、法治長廊、法治宣傳欄,2021年建成法治公園143個、法治廣場929個、法治長廊122個、法治宣傳欄25279個,建設農家法治書屋10279個,村(社區)法治陣地覆蓋率達到95%,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在此基礎上,甘肅省日前出台整體規劃,把法治文化融入長城、長征、黃河等文化公園,融入國家重大文化建設項目和各類文化設施建設。”胡連峰說,通過建設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在強化傳統法治文化建設陣地建設的同時,甘肅省根據信息化時代文化傳播的新特點,推進“互聯網+法治文化”,依托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公共視聽終端等新技術,建設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專業化的網上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基地)和新媒體普法平台,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性、生動性。
法治文化是培育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土壤,反映著國家治理的法治化程度。甘肅省持續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將法治文化陣地作為擴大法治文化覆蓋面的有效載體,不斷創新形式、拓寬領域、豐富內容,多措並舉推進陣地建設,有效發揮“有形”陣地的“無形”作用,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法治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和感染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環境,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