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疾控中心發布2月健康提示——
氣溫回升冷暖不定 謹防呼吸道傳染病

進入2月,氣溫有所回升,但仍冷暖不定,要注意增減衣物。本月正值春節后,返程人員流動性大,增加了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傳染病發生的風險。近日,甘肅省疾控中心發布二月健康提示稱,應重點防控新冠病毒感染、季節性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此外,冬春季節高發的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也需要格外注意。
新冠病毒感染
家庭衛生要保持 個人防護要堅持
當前新冠病毒感染已調整為乙類乙管,疫情防控也進入新階段,但疾病預防仍不容忽視。特別是老年人、有基礎疾病人員等脆弱群體,仍然是感染的高風險人群。
新冠病毒感染的預防措施有:
春運外出要防護。春運期間人流量大,聚集活動多,易進一步加大疫情傳播風險,應提前做好出行攻略,了解目的地情況,錯峰出行,避免或盡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場所。倡導感染期間暫緩外出及返崗。
家庭衛生要保持。每天做好居家環境的清潔衛生和自然通風,衣服被褥需經常清洗晾晒,及時清理垃圾。
個人防護要堅持。秉持“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原則,堅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公筷制”,保持社交距離、咳嗽禮儀以及注意清潔消毒等良好衛生習慣,自覺提高健康素養和自我防護能力。
重點人群防護需特別注意。在疫情流行期間,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孕婦、兒童和傷殘人士等人群盡量減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確需前往應全程佩戴口罩。在疫情流行期間,不建議老年人、孕婦、兒童等免疫力較弱的人群進行長途旅行。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孕婦、兒童等人群如出現發熱、呼吸道感染等症狀,及時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孕婦、兒童等人群應根據相關指南合理使用對症治療藥物,注意藥品適用人群范圍和多種藥品合並使用禁忌,患者本人或監護人要密切關注其健康狀況,必要時及時就診。
居家治療要安全。感染者居家期間,盡可能待在通風較好、相對獨立的房間,減少與同住人員近距離接觸。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不參加聚集性活動。
季節性流感
易與普通感冒相混淆
季節性流感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多有發熱,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顏面潮紅、結膜輕度充血,也可有嘔吐、腹瀉等症狀,缺乏特異性,易與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多數病例為輕症,少數為重症,發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風險人群主要為孕婦、嬰幼兒、老年人或慢性基礎病患者。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重症的風險。推薦孕婦、6月齡至5歲兒童、60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礎病患者等流感高風險人群、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醫務人員接種流感疫苗。
採取日常防護措施也可有效減少流感的感染和傳播,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盡量避免用手觸摸眼、鼻或口﹔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等。避免近距離接觸流感樣症狀患者,流感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出現流感樣症狀后,患者應居家隔離觀察,接觸家庭成員時戴口罩,減少疾病傳播﹔流感樣症狀患者去醫院就診時,患者及陪護人員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其他呼吸道傳染病
嚴防重點場所出現聚集性發病
冬季亦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人感染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應嚴防重點場所出現聚集性發病。
對有疫苗預防的傳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關要求及時和全程接種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掩口鼻,避免飛沫傳播。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數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不要接觸病禽、病畜,兒童要遠離禽鳥,盡量不去禽類屠宰市場。
流行高峰期應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特別是症狀較輕的病人應及早到社區醫院就診,避免發生交叉感染,早期隔離,待痊愈后再返學返工。
諾如病毒腸炎
全年均可發生 冬春季節高發
諾如病毒腸炎全年均可發生,我國冬春季節高發。諾如病毒腸炎易在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人群密集場所引起暴發疫情,旅行團、游輪、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發生。
諾如病毒傳播途徑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最常見症狀為嘔吐和腹瀉,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數病例為輕症,發病后2至3天即可康復﹔極少數病例可發生重症甚至死亡,通常發生於高齡老人和低齡兒童。
主要預防措施有: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注意飲食、飲水衛生,盡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類、海鮮、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飲用開水或未開封的預包裝水、飲料。諾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復后3天內應進行隔離,輕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發生機構就地隔離,重症患者需送醫療機構隔離治療。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表面,應時用含氯消毒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清洗消毒,並立即脫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清洗時應戴上橡膠或一次性手套,並在清洗后認真洗手。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