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我為什麼直播帶貨

2022年12月29日09: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我為什麼直播帶貨

誰都可以在社會上發光發熱

■ 朱茶香 江西銅鼓 直播帶貨網紅

2022年10月9日,在南昌舉行的江西巾幗電商直播創新創業大賽三強爭冠賽中,我榮獲社會組冠軍。不到3年的時間,從一個門外漢變成直播帶貨網紅,我的經歷印証了一句話:誰都可以在這個社會上發光發熱。

2004年春,我和丈夫張顯平結婚后,離開家鄉江西省銅鼓縣大塅鎮古橋村,來到陝西省西安市大學城開店,經營日常用品。我們夫妻倆都比較勤快,生意一直還好。

2020年春節回家看到父母、婆婆年紀越來越大,干體力活越來越吃力,心裡特別酸楚。隨著網店的興起,實體店壓力也越來越大。思前想后,我們轉讓了在西安的門店,回老家創業。

丈夫張顯平有視頻拍攝和剪輯技術,朋友便邀我們加入到他們的直播公司。在公司,丈夫負責拍、剪視頻,我則學習網絡直播帶貨。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客家人,網友對客家文化特別感興趣。經過兩個月,我就成了一名十分受歡迎的主播。之后,我的直播帶貨量在同事中遙遙領先。

在朋友公司工作一年半之后,我們倆決定自己創業,選擇了熟悉的老行當——直播帶貨。在帶貨之前的3個月裡,為積攢人氣,我們創作了50多個短視頻發布在抖音上。內容基本上都是我和婆婆一起做美食的場景,從中體現出親密無間的婆媳關系和客家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作品深受網友喜愛,他們給我的評價是:孝順、能干、親切,我們因此收獲了5萬多粉絲。

有了這5萬多粉絲的基礎,我們開始直播帶貨。銅鼓縣是長壽之鄉、國家生態縣,竹筍、筍干、香菇、木耳、竹蓀、米粉,以及客家小吃楊梅干、酸棗糕等特產深受網友青睞,直播至今每天銷售量最多達300單。當地有一家竹筍加工廠,由於疫情等原因,去年冬天有10萬包產品一直銷售不出去,老板很著急。我為他的產品直播推廣,10天內就銷售一空。這個時候,我發現網絡的力量真強大,作為一名直播帶貨人也能體現很大的社會價值。

周邊縣市很多網友經常約我們為他們鄉鎮直播帶貨。隻要時間允許,我們都會欣然前往。每一次外出直播,往往被幾百人圍得水泄不通。每次外出直播結束,我都會與當地的直播帶貨人一起分享各自的經驗,取長補短。

作為一名直播帶貨人,往后我將把農家的好產品推薦給更多的家庭,讓更多家庭吃到我們家鄉天然健康的美食。

本報記者 朱 磊釆訪整理

每天都笑得像朵花兒

■ 王紅沙 河北邯鄲 東賈北堡村村民

別看我現在每天臉上都笑得像朵花兒似的,但過去的我卻被貧困壓得愁眉苦臉。

2002年,我嫁到了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東賈北堡村,老公家境並不好,我們住的是伸手就能摸到房頂的舊磚房。一家人僅靠3畝地種糧食為生,日子過得緊巴巴。后來,二女兒出生時早產,高昂的醫藥費讓家裡欠下了4萬多元外債。我們夫妻倆苦苦掙扎了好幾年也沒能翻身。2014年,我們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說心裡話,年紀輕輕的就成了“官宣”貧困戶,我們兩口子臉上挂不住,出門都貼著牆根走。但想要甩掉貧困帽子又談何容易,缺項目、缺本錢、缺技術……似乎除了一身笨力氣,什麼都缺。

正在懊惱時,肥鄉區就業局舉辦的電商培訓班給我提供了一條出路。在村鎮干部的動員下,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進班學習,結果發現方向還不錯,電商直播低成本、廣覆蓋、周轉快……經過一個月的學習,我對開網店及直播帶貨產生了濃厚興趣。

思路打開了,但賣啥呢?我發現材質好的菜墩兒是網上的稀缺物,恰巧鄰村就有不少加工柳木板凳的作坊。柳木的木質細膩,抗震和防水性能好,正是做菜墩的好材料。2018年,在鄉鎮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開辦網店賣菜墩。

第一次搞網絡直播,我心裡像揣隻兔子般“噗通”亂跳,緊張得舌頭都直打結。

但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頭。由於不懂得菜墩保養,一位顧客買后因使用不當導致開裂要求退貨,緊接著有了第二個、第三個……我都急哭了。事業剛剛起步,絕不能半途而廢。我擦干眼淚,向村裡懂技術的老木匠請教,終於找到了保養菜墩的科學方法,為客戶提供系統的保養流程說明書。

在直播間, 我耐心地為客戶介紹保養常識。為能“秒回”顧客,我經常晚上十一二點還守在屏幕前。“我家的菜墩都是純天然柳木的,放心用吧,半年內要是開裂包退包換。”“有任何問題找我‘菜墩姐’,貨物管退又管換。”

憑著這份熱誠,我的網店攢起了好口碑,還吸了不少鐵粉。我家的菜墩生意漸漸好起來,加上老公打工的收入,我們還清了欠債,摘掉了貧困帽,還蓋起了二層小洋樓。

2020年,我和老公雙雙被當地政府評為“致富帶頭人”。如今,獎狀就挂在客廳的牆上,每天看著都提神。

本報記者 張騰揚採訪整理

接地氣是最大的“流量密碼”

■ 阿佳旺姆 西藏拉薩 “高原小賣部”主播

我在干帶貨主播之前,先后干過餐館服務員和酒店保潔等工作。現在的我成了一名為西藏農牧民直播帶貨的“三農主播”,直播間常常設在種滿蔬菜的大棚或青稞飄香的田間,接地氣是我最大的“流量密碼”。

剛上手直播帶貨的時候並非一帆風順,當時帶貨主播又多,我也沒找到自己的發力點,直播間沒人氣。漸漸地我才摸索出自己的優勢。西藏有很多特色農牧產品,但是農牧民大多不太會講普通話,還普遍內向害羞,自己的好產品推銷不出去。我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在牧區度過,雖然大學沒上完,但是我的普通話還可以,所以在直播售賣西藏特色農產品時如魚得水,因為對這些產品太熟悉了,根本不用准備台詞,隨口就能介紹一番。於是我把注意力放在了本地農特產品銷售上。我開始輾轉各個農牧民合作社,通過直播帶貨,將農特產品銷往區內外。

今年初,我和小伙伴們又想出個大膽想法: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把西藏生產的新鮮無公害蔬菜推向市場。今年1月,我幫拉薩市達孜區金麥穗合作社銷售了1.5萬公斤蔬菜,帶動57戶群眾戶均增收6900元。緊接著我們又開始銷售雞蛋、菜籽油和藏香,受到消費者青睞。今年下半年,產自林芝市朗縣的辣椒和其他地方的農副產品銷售額突破了100萬元。截至12月11日,全年助農直播銷售額達279.4萬元。除去平台費用外,我們已將所有農產品收入及時發到了農戶手中。

我的直播間叫“高原小賣部”,小賣部不是大超市大商場,但這個小賣部有當地每個鄉出產的好東西。我真心希望西藏各個鄉鎮都有一個這樣的線上小賣部,為推介家鄉的特色產品貢獻力量。明年,我們想培養更多的當地助農主播直播帶貨,因為隻有擁有更多能干的主播,才能解決青藏高原上優質農副產品“后顧之憂”。

本報記者 瓊達卓嘎釆訪整理

“爛果果”變成了“金果果”

■ 彭治錦 四川綿陽 駐村第一書記

2019年6月,我主動向組織請纓,來到四川省綿陽市的省級貧困村黃土鎮芋河村擔任第一書記。3年多的堅守和付出,一場場直播帶貨打通了芋河村柑橘銷售渠道,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也為自己贏得了一個親切的稱號:“盆盆書記”。

芋河村地處淺丘地帶,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適合且已有柑橘種植歷史40多年,全村柑橘種植面積達2200余畝,品質優良,口感香甜。

2019年12月,在走訪脫貧戶黃道英家途中,發現她家果林裡全是成熟掉落的柑橘。芋河村柑橘產量大,但缺乏本土品牌,更沒有統一的銷售平台和渠道,產銷信息不對稱,大家各賣各的,商販也借此刻意壓價,柑橘售價上不去,部分鄉親又不願賤賣。時間一過,樹枝上的果子掉在地上成了“爛果果”。

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來回奔走於當地農業局和田間地頭,積極向農業專家請教。在2019年12月30日村黨員大會上,我們提出打造芋河村“金椽芋河”品牌,村裡的柑橘由村集體成立的合作社統一銷售,得到了全村黨員群眾的一致同意。

正當大家信心滿滿、摩拳擦掌,准備放手大干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我們當頭一棒。為解決柑橘滯銷難題,最大程度減少鄉親們的損失,我們與村兩委多次研究后決定,借力“抖音”“西瓜”等平台嘗試網上銷售,隨即開始了“第一書記,為脫貧村代言”線上直播活動。

“第一書記+直播帶貨”頓時成為直播間最亮的標簽,直播首日就吸引了2000多名網民在線觀看,不到半天就售出水果2100余斤。網民的認可和支持讓我信心倍增,一鼓作氣連續“直播帶貨”8天,累計銷售丑柑1.6萬斤,成功打響了“金椽芋河”品牌。

現在“金椽芋河”雜柑水果年銷量達1000余萬斤,帶動發展經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20余戶,老百姓戶均增收1000余元,村集體經濟增收13萬余元,“爛果果”變成了“金果果”。

本報記者 王明峰釆訪整理

讓老鄉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 張明霞 甘肅隴西 返鄉大學生

我出生在甘肅省隴西縣山溝裡的一個村庄,打小就知道農民賣土特產的難處——價格一年好一年壞,有時候賣不出去隻能拉回家,父母常常為賣不上好價錢著急。

上大學的時候,課余時間我總想著自力更生賺些生活費,就和同學們一起在網上發布蘋果銷售信息。有人買,我們就去老鄉家裡收購。有了那時候的經驗,畢業之后,我打定主意把電商當做職業干下去,希望老鄉們不再為了銷售犯難,不再有農產品爛在地裡。

甘肅的廣大農村,不少地方山大溝深、交通不便。通過直播,能讓我們貨真價實的土特產走出大山,送到幾千裡之外的客戶面前。為了真實、直觀地呈現農產品的本來面目,我直播時從來不開美顏濾鏡。好多網友調侃我胖,我索性把賬號名字改成了“甘肅胖娃娃在助農”,還注冊了“甘小胖”的自有品牌。

直播時,也有人質疑我們不是創業,頂多算個“二道販子”。可是我說,老鄉們不懂電商、不會直播,沒有我們,農產品怎麼能到大家手裡?我反而更堅定了走下去的決心,絕不讓農民再把一年的辛苦所得咬牙賤賣!

天水花牛蘋果、靜寧紅富士、民勤蜜瓜、定西土豆和寬粉、蘭州百合……直播3年來,我們走遍了甘肅大多數縣區,越來越相信農產品市場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電商要想做得長久,更要注重品質,必須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像我們賣的土豆寬粉,都是純澱粉,所以銷量很好,積累了不少回頭客。去年,我們賣出了6萬多單、100噸左右,讓老鄉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一路走來,有苦有甜。事業剛起步時,為了省錢,我們住旅館和老板談價格,好幾次被人轟出來。即便如此,我們依舊精心選擇地道產品,嚴格把控品質,3年來已經至少為鄉親們賣出300多萬斤農產品,尤其是定西特產的土豆粉,經常賣到脫銷。現在我們一年能賣出去近30萬單貨,銷售額在六七百萬元。

山貨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村裡的奶奶、嬸嬸們也有了固定收入,打消了她們出力流汗卻賣不出去的顧慮。現在,我經常在田間地頭拍攝短視頻,用接地氣的方式宣傳家鄉農產品,希望有越來越多人能品嘗到甘肅的美味。

本報記者 付 文採訪整理

這是我們普通人的創業機會

■ 林 鶯 福建連江 全職媽媽

我是“連江妹”,是一名帶貨新人主播,主要向福州市區的客戶直播銷售連江本地的小船海鮮。雖然才開播4個多月,但我的粉絲已經從剛開播時的800多個漲到了6100多個,隻要有貨可賣,一天的營業額都在1萬元以上。

做主播前,我是一個全職媽媽。看到家鄉的特色農產品這麼好卻不好賣,外地的朋友又吃不到,就萌生了直播帶貨的想法,希望讓連江的特色產品被更多人接受,同時自己也干出一番事業。

但一開始,我連怎麼開通直播賬號都不懂。偶然間,得知政府正在開辦互聯網營銷師公益培訓班,我便馬上報名參加。短短5天的課程裡,我從專業的老師那裡學習了短視頻制作、賬號運營、直播帶貨等技能,也有了嘗試直播帶貨的底氣。

課程結束后的第三天,我就開始直播帶貨。不過,等到真正做起來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記得今年8月的一天,我經歷了開播以來的第一次“爆單”,銷售單數從平時的30多單突然漲到了100多單,營業額達到了1.3萬多元。高興激動之余,也出現了問題——因為來不及打包而錯過了快遞發貨時間,但我給客戶的承諾是當天下單、當天到貨。

就算虧本也得履行承諾!打包完成后,我包車把客戶定的海鮮送往福州市區,再通過同城外賣把所有商品派送到各個客戶家中。“金杯銀杯,不如客戶口碑”。雖然這次沒賺到錢,但我贏得了許多認可。在這之后,我每次直播都能賣出100多單。

現在,我丈夫也加入了團隊,我們日常的工作就是拍攝短視頻積累粉絲、去海邊拿貨備貨、直播銷售、包裝發貨等,雖然忙碌,但充實且快樂。每次看到客戶們留言說“連江的海鮮確實好”“我很認可連江海鮮”之類的話,我都非常開心。

既然想做一件事,那就用心去做。我看好直播帶貨的未來,這是我們普通人的創業機會。我會繼續努力,開拓銷售更多種類的連江特色產品,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也讓家鄉的特色產品被更多人知道和享用。

本報記者 施 鈺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2月29日   第 12 版)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