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能办理人身保险、大病保险,家里养的羊死了还能赔款到户,样样都能办的‘农金室’可真是咱村民的好帮手。”西岔镇陈家井村村民任树华高兴地说。在兰州新区,“农金室”被民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金融帮手”,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兰州新区近两年来着力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加快金融服务延伸至广大农村,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已全部完成辖区3个镇54个行政村“农金站”(室)的挂牌设立工作,覆盖率达到100%。新区行政村基本能够保证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银行、保险类基本金融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家门口的金融服务 新区实现“农金室”全覆盖
12月12日,任树华家中1只肉羊患病死亡。获得消息后,陈家井村金融服务室工作人员立即赶去现场察看,并帮助任树华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新区理赔公司第一时间联系保户并快速赶往现场查勘,确定属于保险责任。在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现场收集整理资料后,西岔镇、陈家井村金融服务室工作人员后续快速跟进理赔进度,很快确定了赔偿金额并进行了赔付。
拿到赔付款的任树华说,以前家里养的羊死了,只能自认倒霉。现在不一样了,“农金室”可以帮忙协助保险机构开展种养产业综合保险等农业保险信息登记、保费收取、标的查验、承保公示、查勘定损、赔款到户等业务办理,只要符合规定,很快就能拿到赔付款扩大再生产了。
如今,中川、秦川、西岔3个镇“农金站”共配备6名站长和多名工作人员;54个行政村“农金室”已配备主任和工作人员共190名,其中银行保险机构入驻2家并派出金融指导人员92人,真正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培训、有考核、有制度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借助“农金室”这一载体,新区相关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面向“三农”特别是贫困群众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农金室”工作人员按照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农业保险投保、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回收续贷、“信用村”“信用户”评定等工作。为农村地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灵活、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打通了金融服务民众的“最后一公里”。
办保险、找理赔、防诈骗 乡村金融业务的多面手
作为中川镇廖家槽村“农金室”工作人员,王有栋对于其各项业务烂熟于心。他说,“农金室”不仅要协助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发放、使用、续贷和回收工作,协助银行机构做好农户金融需求信息和信贷基础信息收集,促进电子支付等金融工具推广,宣传反洗钱、反假币政策知识,还要协助保险机构开展种养产业综合保险等农业保险信息登记、保费收取、标的查验、承保公示、查勘定损、赔款到户等业务办理,协调交管部门办理农村五小车辆保险,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协助办理人身保险、大病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其他各类农村保险业务。王有栋说:“可以说,‘农金室’不但是金融业务多面手,还是农民群众好帮手。”
在“农金室”的众多职能中,宣传金融知识、预防金融诈骗是其中重要一项。“老百姓腰包鼓了,但是‘钱袋子’被戳破的事情屡屡发生”。王有栋说,农村群众金融知识较缺乏,金融风险意识较低,缺少基本的投资理财意识及技能,一些非法金融广告、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乘虚而入。
“如何识别假币、如何预防电信诈骗……”说起这些,王有栋滔滔不绝。在廖家槽村“农金室”,10余种金融宣传单摆满了柜台,群众可以足不出村就能了解许多金融知识,同时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以防上当受骗,守住“钱袋子”。
随着“农金室”工作的全面开展,老百姓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实惠。光是保险理赔这一项,通过开展理赔及农村其他涉农险种(农机具保险、房屋保险)普惠金融工作,截至目前,新区理赔累计报案578件,累计有597户群众理赔受益,累计支付理赔金额123万元。此外,在遍地开花式的“农金室”支持下,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成效卓越,精准扶贫贷款回收成效显著,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225亿元,2019年回收率达到100%。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周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