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甘肅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新思路·新氣象”之張掖市篇
張掖市:新作為彰顯新氣象,新舉措推動新發展

勇擔新使命,奮進新征程。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新一屆張掖市委踏上新的趕考之路,掀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張掖的嶄新篇章。
2021年11月換屆后,張掖市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導向,全面落實省委實施“四強”行動、做好“五量”文章的部署要求,堅決扛起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及種子安全、戰略通道安全的使命任務,把國家所需、未來所向、群眾所盼和張掖所能有機結合起來,奏響了揚帆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啟航之歌。
寫好“綠色文章”,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四月芳菲,萬木爭春。甘州區萬畝常青林儲備基地上的林木迎風而立,和遠處的巍巍祁連山遙相呼應,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生態圖景。4月1日,在張掖市委組織的“青山護綠·守護英烈”主題黨日活動中,全市四大班子、市直部門和駐張單位,以及臨澤縣干部群眾300多人,齊聚臨澤梨園口,拉開了全市春季植樹造林的序幕。
筑牢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張掖必須扛起的國家使命。新一屆市委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國之大者”,著力做好筑牢綠色屏障、提升綠色質量、厚植綠色優勢“三篇文章”,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夢想。
加快建設“一屏一帶一廊一城”生態功能區,持續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保護治理成果,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治理,積極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國家“零碳”城市爭創工作,著力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守牢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天然林保護、國土綠化試點示范等一批生態工程有序實施,總投資165億元的138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獲國家林草局批准,率先在全省完成35.1萬畝造林碳匯項目碳排放交易……
實施“六大行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冬閑人不閑。去冬今春,張掖市組織開展了“冬日無閑·大抓項目”活動。浙江正泰新能源公司去年冬天在高台縣高崖子灘建設的20萬千瓦光伏項目,一塊塊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去年以來,張掖市按照“風光水火氫醇”多能互補和“發輸儲運造”一體化發展的思路,推進新能源發電項目市場化競爭性配置,引進頭部企業規模化開發新能源產業,在全國首創電價獲利空間直接反哺地方經濟模式。目前,全市已落地建設新能源項目259萬千瓦、協同項目25個,總投資239.87億元。
在張掖,“多點開花”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形成。當地深入實施工業突破發展行動,發展壯大綜合能源、新材料、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精細化工、智能制造和數據信息六大產業,中國能源建設公司制氫加氫等一批項目落實建設﹔實施現代農業升級行動,全國重要的“糧倉子”“菜籃子”“肉架子”“奶袋子”地位不斷鞏固提升﹔實施全域旅游業提質增效行動,打造“金張掖·六樂”品牌,4A級以上景區數量達到20個,在西北五省僅次於西安﹔實施數字經濟賦能行動,百度智能雲、北京亞康萬瑋、珠海金方達IT基礎設施智能制造等一批數據智能項目有序推進……要素協同、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在逐步構建。
繪就多彩圖景,推動城鄉面貌蝶變
黑河岸邊,甘州區靖安鄉正在打造“詩意棲居地”,青磚石瓦小路、小橋流水農家的田園畫卷正在這裡變為“實景”。2月25日,省委農村工作會議首次在蘭州以外的張掖市,以“項目觀摩+會議”的形式召開,省委、省政府對張掖“三農”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與會人員也給予了一致好評。
張掖市委堅持“整體規劃、系統設計、分步實施、彰顯特色”的原則,因地制宜規劃定位鄉村特色風貌,甘州、臨澤、高台以江南水鄉風格為主,山丹、民樂突出漢代、明清清雅風格,肅南彰顯民族風情,有序推進鄉村建設。如今的張掖鄉村,“四個集中”“一村一韻”的美麗圖景,讓村民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中享受著美好生活。
鄉村在“蝶變”,城市“顏值”也在飆升。在張掖,古色、特色與彩色交相輝映的“彩虹城市”正在穩步推進,一批彩虹街道、彩虹公園、彩虹社區、彩虹小鎮和彩虹田園等正在浮現,讓古城張掖有了更加多元的“打開方式”。與此同時,該市一體推進新城區精細化規劃、建設、管理和老城區精致化修復、改造、提升,不斷提升城市宜居度、舒適度、便捷度。
深化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潛能
改革開放是永恆的主題。新一屆市委胸蘊改革開放心智,用改革開放的辦法盤活存量、引入增量,為即期增長注入動能、為長遠發展積蓄后勁。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張掖市按照“中央省委要求、發展所需、改革所向、張掖必為”的思路,主動謀劃推出一批原創性改革成果,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更多“張掖方案”。圍繞優化資源配置,積極開展新能源發電項目、優質種植基地資源市場化競爭性配置改革,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公司化改革,推進園區“管委會+公司”“標准地”改革,經濟發展的活力正在加快釋放。
栽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當地對標發達地區一流水平,深入實施營商壞境2.0升級行動,開展張掖籍在外杰出人才“回家鄉、看變化、助發展”和民營企業集中服務月活動,努力營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企業獲得感最強的優良環境。在今年2月舉辦的招商引資推介及項目簽約大會上,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簽約金額達到270億元。
堅持人民至上,讓群眾獲得感更強
隻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去年十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張掖,新一屆市委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構建起全流程、全要素疫情防控網絡,以最短時間取得了疫情防控全面勝利,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有效維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群眾關注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瑣碎小事,就是黨委關心的“關鍵大事”。新一屆市委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投入80%以上的財政資金改善民生,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普惠性幼兒園、河西走廊(張掖)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河西區域醫療中心、醫療應急物資儲備中心等一批民生項目加快建設,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更足。推廣“中心吹哨、部門報到”矛盾糾紛聯動化解機制和“隻進一個門、隻跑一趟路”“四級七天”調解工作法,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張掖版本”﹔統籌抓安全生產、地震應急、突發事件處置等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張掖、法治張掖,確保法治建設滿意度和群眾安全感總體評價繼續保持在全省前列。
鍛造過硬能力作風,凝聚干事創業精氣神
陽春三月,一場“三進三問三查,保穩定促發展惠民生”活動在張掖展開,廣大黨員干部紛紛走進農村、社區、企業,問民意、問困難、問需求,查政策落實、查矛盾糾紛、查風險化解,幫助群眾和企業打通“堵點”、紓解“痛點”。這是張掖市黨員干部改進作風、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一個縮影。
新一屆市委深深認識到,實現趕超進位,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要建強基層,鍛造能力過硬的干部隊伍。為此,張掖市委堅持從基層抓起,實施以標准化提升組織力、以鏈條化提升牽引力、以網格化提升治理力、以信息化提升執行力的“四化四提”強基固本行動,推動形成全域達標、區域拓展、領域突破的基層黨建新格局。
黨員干部的作風,決定事業成敗。市委班子帶頭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引導全市黨員干部案無積卷、事不過夜,說了就算、定了就干,真正用作風的大改進推動工作大落實、發展大提效。建立“任務清單+責任清單+進度表”和“問題+建議+解決方案”工作機制,推行“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節點化、節點責任化”工作方法,並配套建設了黨政履責“督考一體化”管理平台,以硬約束的機制、鏈條化的制度、信息化的手段推動各項工作高效落地。
展望未來,張掖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開創美好明天、書寫壯麗新篇!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